也许我过去见到过她而没有留意,也许我从来没 有见到过她。总之,这一次,她却给我留下了一个非 常深刻的印象。
两个月前,我从大组被抽调出来,去管水稻田。
在劳改队里,我是大组长,调到田管组,我仍然是田 管组组长。调我出来的王队长,一个本地干部,农民 出身的小老头,吸着自卷的喇叭筒对我说:“调你出 来当组长,是领导对你的信任。熊!那十二个人可难 管!人人都能干,人人都一身毛病。你婊子儿要能把 那十二个家伙管好,出去就能当管千儿八百人的厂长 了。” 当时,他蹲在高高的斗渠 坝上,我刚从灌满一 农渠水的渠口中上来,光着脚站在他面前。他似乎还 想说什么,然而终于没有说,只是一门心思地吸烟。
布满皱褶的干瘦的小脸上,显出一副沉思的神情。我 当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知道这是任何一个劳改 干部在单独对某一个劳改犯人布置特殊任务时,都必 须显露的神情。沉思的神情表示着严肃,而严肃又表 示了他与你之间那不可逾越的界线。这种神情还表示 了他的布置是慎重的、是经过反复掂量的,甚至是翻 着你的档案材料由更高一层的集体讨论所决定的,同 时,也说明了这个任务的重要。文化程度不高的、不 善于言辞的干部,常常用沉默来引起你对他只言片语 的重视。默默无言,倒会使你意识到:从此,由于这 种“信任”,你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并且,又由于 这不仅仅是对你的一般性改造,而是加倍的改造,所 以往往能使你获得立功受奖以至提前释放的机会。因 而,这又往往是你一生命运的关键。
他装模作样的沉默中藏有他所能表示的善意,我 理解。
他蹲在渠坝上面吸烟,我站在渠坝下面交替地捯 着脚,用脚底板搓着光光的脚背。水稻刚播下地的时 候,蚊子还没有出世,但成群的“小咬”集结成团, 一拥而上,会叮得人心烦意躁。这种比一粒沙尘还微 小的飞虫,能钻到人的耳朵里、眼皮里、脖颈里、腋 窝里、头发根里、裤裆里……简直是无孔不入。让它 叮一下,皮肤上即刻就会肿起一个比它大几百倍的包 。我一面搓着脚,一面挥着臂,手舞足蹈地仰面看着 这位队长。
然而他还不说话。他穿着线袜,戴着帽子,手里 又拿着烟,他有一整套防备“小咬”的设施,因此他 并不着急走。大队已经走得很远了。高高的斗渠坝的 尽头,就是那渠水拐弯的地方,几株粗大的柳树下面 ,金色的夕阳映照着他们黑色的囚服。他们列着队, 扛着锹,甩着手臂。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颇觉得他 们精神抖擞得可爱。在渠水拐弯的那里,正经过有姑 娘媳妇的村庄。当然,对他们的亲切感,主要还是因 为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属于劳 改队的,而不是属于其他什么地方。况且,那边还隐 隐约约传来如此熟悉的歌声,和着渠水潺潺的节拍在 刚播下种的田野上荡漾: …… 改造,改造,改那么个造呀! 晚上回来,一——大瓢呀! 嘿嘿!呀嗬嘿嘿!呀——嗬嘿! 尽管我被“小咬”叮着,也不由得展开一丝调皮 的、会意的微笑。这是我们犯人自编的“劳改队队歌 ”的最后一句。“劳改队队歌”以诙谐的西北俚语叙 述了劳改犯人一天的生活,用轻松滑稽的“宁夏道情 ”的调子谱成曲,主旋律表现出了铁丝网里的乐观。
“改造,改造,改那么个造!”用本地口音唱出来, 极像正在推广的普通话“倒灶,倒灶,倒那么个灶” 。而“晚上回来一大瓢”,那是多么喷香诱人的一大 瓢啊!葱花撒得很多,大米面条是稠稠的。“呱唧” 、“呱唧”、“呱唧”……炊事员不停地奋力挥动着 粗壮的手臂,俯在热气腾腾的大桶上,以机械式的迅 捷和准确,用海碗那么大的短柄铁瓢,一大瓢一大瓢 地把“米面调和”打到劳改犯人的饭盆里。这“米面 调和”里还洒有炊事员的汗珠,因而那机械式的音响 ——“呱唧呱唧”和机械式的动作,都实实在在地洋 溢着人情味。
我想赶快回到那行列中去,赶快回到号子里去, 赶快去享受那“一大瓢”。那号子里的一片“唏溜唏 溜”的吃饭声,是多么美妙啊 但是,王队长不发话,我便不能走。这是劳改队 里的规矩。我是熟知全套规矩的,因为我已经劳改了 两次了。正因为我劳改了两次,是“二进宫”,正因 为我熟知全套规矩,所以我才能荣幸地一被押进劳改 队即当上管四个组、六十四个犯人的大组长。今非昔 比,这次劳改比上次劳改可风光多了。劳改队里奉守 的是完全不同于外部世界的那一套观念和价值标准。
这说来奇怪但又不奇怪。在外面,政治上有问题的人 是被歧视的,不能重用的,道德败坏的人倒常常当作 “人民内部矛盾”看待,认为是生活作风上犯了错误 ,是“小节”,被列为团结和教育的对象。在劳改队 ,政治犯却几乎都能得到劳改干部的信任,虽然这种 信任只表现在极为狭窄的方面,但毕竟与他们对刑事 犯的态度不同。并且,劳改队里还能够做到“人尽其 才”,谁能干什么,就把谁安排在能发挥他专长的地 方。劳改队本身就是个独立王国,农、工、商百业俱 全,包容了所有不同的劳动种类。有一个在外面成天 打扫厕所的医生,进了劳改队倒当上了内科主治大夫 。啊,在这个混乱的年代里,劳改队是天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