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2014年修订本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0770594
  • 作      者:
    李镇西著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经典作品,畅销20多万册,原名《做最好的家长》,2014年最新修订。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精心养育女儿全记录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例,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挫折的超越、善良人格的塑造、坚强意志的磨炼、青春期教育、"代沟"的化解、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做法,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100多堂,出版了30多部作品。他的书成为近十多年来教育类的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作品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例,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挫折的超越、善良人格的塑造、坚强意志的磨炼、青春期教育、"代沟"的化解、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做法,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相信这本书的许多读者将是教师同行,因此在这里特别地想说说自己的感受。20多年前,我在外地访问一位前辈名师,无意间发现他的孩子没能考上大学,而这种情况在当时比较普遍。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一般人不会想到的结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教师把子女放在自己的学校读书,一些同行在学校没把读书的孩子当作学生,放松了要求;在家里则又不把子女当孩子,过多地强调学习要求。也就是说角色全搞反了。孩子混淆了两方面的要求,他的学习与教养形成很容易产生偏差。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参与并促进教育的改革,同时,教师作为社会人在家庭生活中担负自己的角色,这两重任务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是教育者,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必要再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我觉得镇西在这方面处理得好,值得同行们学习。
  读这本书,也想到一个老话题。现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向社会宣讲现代教育理念,鼓吹素质教育,介绍教育管理经验,总是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套。有些教师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但回到家里向孩子私授的却是如何防人,如何争名夺利;在学校大谈呵护人性,却在家中向子女私授"狼羊论";公众面前大谈民主平等、独立人格,在家中却肆无忌惮地向子女传授庸俗不堪的权经钱经马屁经,一如西汉陈万年教儿子拍马,被儿子嘲笑故事。以这类双重人格与混乱的价值观非但不能担负家庭教育大任,也是根本不具备教育者资格的。而我们从李镇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真人,他的表里如一,从李晴雁身上的正直善良就能看出来。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还在于,镇西家三代人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他们用写作记录家庭幸福,记录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历程,在写作中独立思考,陶冶情操,这对创建文明社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著名教师,杂文作家吴非


  ★读李老师的这本教养女儿手记,你会懂得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你会体悟到孩子为班级效力,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你会赞同"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你会明白孩子的高中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要一路和孩子摸爬滚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过;你会教孩子"真实作文,就是做人";你会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学会倾听孩子的申辩。
  这本书是提供给我们教师,以及所有家长的一份必要的参照和范本,是献给老师们、家长们、孩子们的珍贵的带有时间刻度和感情脉搏的礼物。
  捧起这本书吧,别忘了同时对孩子们轻轻地说一声:"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晴空一"雁"排云上
  ——评李镇西的《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


  ★阅读李镇西的《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我始终带着一种教育的思考。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甚至一句话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教师王开东

展开
精彩书摘

  家长也是教育者
  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每当我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够成功吗?我毫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是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作为从教20多年的教师,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我清醒地知道: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因此,我对一些教师爱把自己班上考上大学的学生仅仅作为自己的教育成果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学校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曾有一位年轻教师对我说:"现在教育上种种弊端是明摆着的,我很想进行一些改革,但我怕呀!"我说:"怕什么呢?校长不是很支持你的工作吗?"他说:"我怕家长呀!我想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家长有意见;我想取消星期六的半天补课把时间还给学生,家长有意见;我想让学生每晚看《 新闻联播 》,家长有意见;我想叫学生每天吃完晚饭后洗一顿碗,家长反对……"他的话让我沉思:是呀,教师是为孩子好,家长也为孩子好,可为什么这两个"为孩子好"竟然"打架"了呢?问题就出在这些家长不是教育者--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对教育却一窍不通。
  而我是幸运的。我的历届学生进校,我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校访接待日、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我的"同事"--学生家长们探讨教育,不仅仅是探讨某一个孩子的具体教育,也探讨比较宏观的教育话题。尽管我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的本职工作并非教师,但经过一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懂得教育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自觉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的角度进行审视。我们有家长委员会,这个家长委员会绝不仅仅是帮班主任做一些琐碎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和我一起开会研究班上的工作。我的学生家长还常常出席我的班会,有时也来听我班上的课( 不仅仅是我的课也包括其他老师的课 ),我的确常常情不自禁地把他们真当成我的同事了。这使得我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学生家长的反对。因此,每当我的学生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或者我自己教育上获得了新的成果,我总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学生家长。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从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做自己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 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 )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我的身份很特殊,因为我既是许多学生的老师,又是一个女儿的父亲。但我无论是教师还是父亲,我都是教育者。
  正因为我这双重身份,让我比起非职业教师的家长来说,可能多了一些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所谓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我在做父亲之前就完全具备了,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成长的过程。换句话说,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有一次,我到书店去买书,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在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当时书架上正有关于天才儿童培养的书,也有把残疾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的书,可她抽出这些书翻了翻便放下了。她叹息道:"我的孩子既不是神童,也不是残疾儿,谁来给我出主意,如何教育普通孩子呢?"
  那一刻,我心里一动:我的女儿也是很普通的孩子,我和她的故事也许更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孩子( 既非天才又非残疾儿童 )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
  我女儿的确很普通。200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在网上给女儿搞了一个她的《 成长画传 》。在序言中,我这样写道--

  许多朋友都认为我最杰出的作品是我的畅销书《 爱心与教育 》,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目中,我最杰出的作品是我的女儿--晴雁。
  之所以"杰出"并不是因为女儿是神童,不,她智力平平,从未参加过"奥赛班"什么的;而且,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她喜欢跳舞,但老师说她骨骼比较硬;她也喜欢画画,但老师说她没有什么培养前途,她更不会钢琴之类。总之,她的确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孩子中的一个。
  但她当然不是弱智,她也有着和千千万万普通孩子一样的"中等智力",更重要的,她和所有孩子一样,纯真、善良。
  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而什么是快乐呢?我告诉女儿--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瑕,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十八年来,围绕这个理念,我和女儿之间有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这些故事,既体现了女儿的成长,也折射出我的成长。
  我女儿的确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所以,她的许多苦恼、挫折可能比较有代表性,而我和她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故事,可能会对和她一样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有一些参考价值。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感慨万千。因为我回首女儿成长足迹的时候,也看到我由一个不会做父亲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还算受女儿认可的好父亲的经历。女儿在学习我,我也在学习女儿;我在教育女儿,女儿也在教育我;我在培养女儿,女儿也在培养我;我在成就女儿,女儿也在成就我;我让女儿成了好女儿,女儿让我成了好父亲。我们都在共同地完成着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学会做人。我们还将继续互相学习,互相教育,互相培养,互相成就。我给了女儿以生命,女儿则延续着我的青春,然后我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
  对一个孩子来说,合格的爸爸妈妈很重要;对一个民族来说,合格的父亲母亲更为重要,正如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我女儿晴雁是一个"中等智力"的普通孩子,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
  我打开晴雁平生第一张试卷,红色的分数赫然醒目:77分。
  那一刻,我心里有多难过。要知道,这是小学一年级啊!
  但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我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难过无意中传染给女儿。所以,我很轻松地说:"哟,第一次考试就得了77分,下次争取上78!"
  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及时鼓励孩子,并认真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总结教训,那么这正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开始。
  对于刚刚进小学的晴雁,我从来不对她提出过分的要求,更没有给她提过什么成绩上必须达到什么"名次"的要求--不只是在小学,直到她后来读高三,我也从来没有给她提过一次关于"名次"的要求。
  我要做的,就是鼓励和表扬。晴雁的学习能力不是太强,但只要有一点进步,包括作业本上的"红钩钩",我都及时夸张地表扬:"晴雁真不错!"我用一切办法,让她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她比较胆小,上课不敢发言,我就鼓励她上课发言,只要发了一次言,我就给她奖励。慢慢的,她开始有进步了。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多几分少几分又怎样呢?在我看来,就学习而言,最关键的是--
  第一,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学好;
  第二,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比分数更重要;
  第三,要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读书的习惯,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保存收藏有关学习资料的习惯,等等。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注意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和学习都要利索,不要拖泥带水。

  不要在攀比中视孩子为"笨蛋"
  面对越来越浓烈的应试硝烟,许多家长沉不住气。特别是看到亲戚、邻居或同事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自己的孩子好,或者上名牌大学,心里就很不平衡,于是反过来给自己的孩子加码,在学习成绩上逼孩子。于是,孩子也更加厌学。
  一切都源于"攀比",不光与邻居或同事的孩子比,还与书上的神童孩子比,越比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样一来,家长丧气,孩子也灰心。
  为什么不换一种比法呢?这就是发现自己孩子所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
  在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中学生、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饭桌上,爸爸妈妈又多了许多唠叨:"比比人家刘亦婷,再瞧瞧你……"我们的教育就这样在造就出个别"天才"的同时又培养出了许多自暴自弃的"笨蛋"。对多数家长来说,越"比"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进而失望;对多数孩子来说,越"比"越觉得自己"太笨"进而自卑!
  当许多家长纷纷用刘亦婷作为标杆去苛求孩子的时候,我还算清醒,一直保持着对女儿的欣赏。我从不以刘亦婷为尺度去衡量女儿,相反,我总不放过女儿的点滴闪光点,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扬的机会对女儿说:"你是最优秀的!"

展开
目录

【序一】父女之间该有这样一本书/吴非

【序二】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窦桂梅

【自序】家长也是教育者

【引言】让每一个家庭成为民主教育的摇篮

 

【家教手记一】 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开始

一 父母怎样进行启蒙教育/ 002

情商培养比智商开发更重要/ 002

给孩子写成长日记/ 004

给孩子爱的启蒙教育/ 006

让孩子勤劳而不娇惯/ 009

在娱乐中激活孩子想象力/ 010

珍藏趣事稚语中的童心/ 016

二 祖辈怎样伴孩子成长/ 019

孩子需要善良豁达的老人/ 019

“保姆、朋友、老师”——祖辈的三重角色/ 022

用爱与尊重感染孩子/ 025

教子关键点/ 027

【家教手记二】 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

一 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 030

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女儿只考了77分/ 030

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032

不要在攀比中视孩子为“笨蛋”/ 034

把周末的欢乐还给孩子/ 036

熏陶孩子的书卷气/ 039

日常生活中的“磨难教育”/ 041

把规则变成习惯和性格/ 043

二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 045

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045

学习计划要切实并严格执行/ 046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047

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 048

善于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049

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050

教子关键点/ 051

【家教手记三】 帮助孩子战胜学习挫折

一 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 054

如何面对孩子升学考试的惨败?/ 054

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 056

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 057

和孩子一起回眸纯真岁月/ 058

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060

二 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062

抚慰孩子考砸后受伤的心灵/ 062

不把孩子当天才/ 064

做最好的自己/ 065

好成绩不是打骂出来的/ 067

三 激励孩子战胜“中考恐惧症”/ 068

不要与孩子一起唉声叹气/ 068

不要渲染升学考试的恐怖/ 071

为孩子寻找精神力量/ 072

把升学考试当做一笔财富/ 074

“感谢中考!”/ 076

初中生应该为将来做好哪些准备

——答《初中生世界》编辑部梅香老师问/ 078

教子关键点/ 083

【家教手记四】 让孩子拥有美好品格

一 孩子,善良最美!/ 086

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086

“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087

《 爱的教育 》:不朽的“教育圣经”/ 088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 做人的故事 》/ 090

非功利地爱身边的人/ 091

把爱心献给无愧于享受爱的人/ 093

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094

二 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 097

从生活细节中学会尊重/ 097

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 099

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老师/ 102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 105

尊重普通的劳动者/ 109

三 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 110

为集体服务并不是“吃亏”/ 110

奖励热心奉献中失意的孩子/ 112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114

给当班干部的孩子做顾问/ 116

四 意志是这样炼成的/ 117

孩子的坚强意志是可以培养的/ 117

榜样的力量——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 120

别太心疼孩子/ 123

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125

教子关键点/ 127

【家教手记五】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一 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130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 130

大胆地鼓励孩子上网/ 132

别让孩子被网络淹没/ 134

二 坦然地对孩子“谈情说爱”/ 135

不必回避爱情的话题/ 135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 137

把握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139

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 140

三 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 142

懂一点儿童心理学/ 142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144

勇于向孩子认错/ 146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147

教子关键点/ 149

【家教手记六】 培养孩子的世界胸襟和中国情怀

一 爱国教育,仍然重要吗?/ 152

如此“爱国”令人忧虑/ 152

不当狭隘而盲目排外的“爱国者”/ 153

让孩子成为地球村的合格“村民”/ 155

做一个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156

二 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 158

让孩子因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158

书法绘画中的文化滋养/ 159

走进唐诗宋词/ 160

在古迹中触摸中国历史/ 163

让孩子亲近国学/ 165

教子关键点/ 168

【家教手记七】 从学会写作到学会做人

一 我教女儿写作文/ 170

从想象到文字/ 170

让女儿坚持写日记/ 171

指导孩子把作文写出新意/ 177

二 真实作文,就是做人/ 181

决不在作文中说假话/ 181

让写作成为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183

让写作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方式/ 188

记录自己曾经怎样走过/ 195

教子关键点/ 200

【家教手记八】 陪孩子走过高中,走向成熟

一 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 202

孩子该不该进重点班?/ 202

自己和自己比进步/ 205

向有相同学习经历的人取经/ 207

“三不比”和“三比”/ 208

怎样给再次考砸的孩子鼓劲/ 210

“我承受,我幸福”/ 214

二 守望高三/ 215

以平常心面对高考/ 215

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217

尽量不要让孩子熬夜/ 219

把厚书读“薄”/ 220

别在竞争中丢失童心/ 221

家长最应做的是“守望”/ 223

为人父母的幸福/ 224

三 女儿从学生变成“老师”

——晴雁自信而智慧地答同学问/ 230

女儿给初一小同学的建议/ 230

女儿讲高中阶段怎样安排学习和生活/ 233

四 “生活很辛苦所以很幸福”

——女儿的留学生涯/ 241

女儿得了第一名/ 241

跌跌撞撞从成都空降巴黎——巴黎日记选/ 244

在历练中从小花变成小草——巴黎日记选/ 247

学会了在漂亮和需要之间选择——巴黎日记选/ 249

重新诠释梦想和幸福——巴黎日记选/ 250

巴黎就是一份巨大的成人礼——巴黎日记选/ 252

教子关键点/ 253

【附录】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评介/ 255

培养孩子做父母的义务感/ 255

营造“互相爱恋”的家庭氛围/ 258

观察:给孩子一双会思考的眼睛/ 2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