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后代
0.00     定价 ¥ 17.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825891
  • 作      者:
    王愿坚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当代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珍贵的纪念品》《党费》《后代》《亲人》《普通劳动者》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合著)《四渡赤水》《映山红》《草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后代》是一部儿童短篇小说集,收录作品十三篇,包括《党费》、《粮食的故事》、《歌声》、《妈妈》、《七根火柴》等。作者王愿坚是中国电影编剧、作家。曾任报社编辑、记者。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山以前,我是干侦察员的。那时候整天在敌人窝里逛荡,走到哪里,吃、住都有群众照顾着,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团,真干得痛快。可是自打上了山,特别是敌人来了这一手,日子不那么惬意了:生活艰苦倒不在话下,只是过去一切生活、斗争都和群众在一起,现在蓦地离开了群众,可真受不了;浑身有劲没处使,觉得憋得慌。
  正憋得难受时,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是打心眼里高兴。当然,这件工作跟过去当侦察员有些不一样,任务是秘密地把“并村”以后的地下党组织联络起来,沟通各村党支部和中心县委——游击队的联系,以便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去的落脚站八角坳,是个离山较近的大村子,有三四个村的群众新近被迫移到那里去。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一九三一年入党的。一九三二年“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以后,她丈夫跟着毛主席长征了,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才五岁的小妞儿。敌人实行“并村”的时候,把她们那村子一把火烧光了,她就随着大伙来到了八角坳。听说她在“并村”以后还积极地组织党的活动,是个忠实、可靠的同志,所以这次就去找她接头,传达县委的指示,慢慢展开活动。这些,都是魏政委交代的情况。其实我只知道八角坳的大概地势,至于接头的这位黄新同志,我并不认识。魏政委怕我找错人,在交代任务时还特别嘱咐说:“你记着,她耳朵边上有个黑痣!”
  就这样,我收拾了一下,换了身便衣,就趁天黑下山了。
  八角坳离山有三十多里路,再加上要拐弯抹角地走小路,下半夜才赶到。这庄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根据地里像这样大的庄子,每到夜间,田里的活干完了,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锣鼓喧天,山歌不断,闹得可热火了。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我悄悄地摸进了庄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从东头数到第十七座窝棚,蹑手蹑脚地走到窝棚门口。也奇怪,天这么晚了,里面还点着灯,看样子是使什么遮着亮儿,不近前是看不出来的。屋里有人轻轻地哼着小调儿,听声音是个女人,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的。哼的那个调儿那么熟,一听就听出是过去“扩红”时候最流行的《送郎当红军》:
  五送我郎当红军,
  冲锋陷阵要争先,
  若为革命牺牲了,
  伟大事业侬担承。
  十送我郎当红军,
  临别的话儿记在心,
  郎当红军我心乐,
  我做工作在农村。
  好久没有听这样的歌子了,在这样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子,心里真觉得熨帖。我想得一点也不错,群众的心还红着哩,看,这么艰难的曰月,群众还想念着红军,想念着扯起红旗闹革命的红火日子。兴许这哼歌的就是我要找的黄新同志?要不,怎么她把歌子哼得七零八落的呢?看样子她的心不在唱歌,她在想她那在长征路上的爱人哩。我在外面听着,真不愿打断这位红军战士的妻子对红军、对丈夫的思念,可是不行,天快亮了。
  ……
展开
目录
党费
粮食的故事
歌声
妈妈
七根火柴
三人行
亲人
早晨
普通劳动者
足迹
路标
小游击队员
后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