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
汉代曾有一个名叫孙敬的人,他勤奋好学,当时的人们称他“闭户先生”。
为什么叫“闭户先生”呢?原来,孙敬年轻时,由于家境不好,没有条件进入私塾上学。不得已,他只好选择待在家里自学。孙敬爱书成痴,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每每捧起一卷书后就不愿再放下。他潜心苦读,整日书不离手,不分昼夜地诵读。每天从早到晚,他的嘴里念叨的都是些先人在书中留下的至理名言。他长期苦读,甚至到了足不出户的地步,以至于当他偶然出现在街市时,人们都惊讶地叫道:“闭户先生来了。”自此之后,他就有了“闭户先生”这么个雅号。
不过,无论是谁,读书时间久了的话,总会觉得疲劳、困倦的。
闭门求学的孙敬亦是如此。然而,他自有妙招应对。
为了击退睡意,他选择的方法是,为自己找一根绳子!
咦?难道说,区区一根绳子就能击退睡意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其实孙敬找绳子是有理由的。古代的男子跟女子一样也是留着长发的。所以,孙敬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而另一头,则用来扎住自己的头发。每当他读书疲劳、将要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系在发束上的绳子就会牵扯他的头皮,带来阵阵刺痛。这样一来,他就被痛醒了。靠着这种方法,孙敬努力打起精神,长时间地保持清醒,坚持读书。
他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后来,孙敬成为了汉代著名的大学者,受到世人的景仰。
“悬梁”指的是汉代孙敬为了读书系发悬梁,那么“刺股”说的又是谁的故事呢?
“刺股”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故事。
苏秦年轻的时候,不是一个仕途顺利、有所成就的人。他出身农家,素来胸怀大志,曾跟随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鬼谷子先生学艺多年,习得一种叫做“纵横捭阖”的谋略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被人运用在政治或外交的舞台,依靠手段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外交家、政客们常用的战略方法)。但是,当他到秦国去游说秦惠文王实行“连横策略”的时候,却被秦王断然拒绝了。
苏秦落魄回乡,受尽了乡里人的奚落和嘲讽。大家都瞧不起他,讥笑他不受重用,甚至连家人都对他的碌碌无为感到失望。妻子不给他织补衣物,嫂子不帮他做饭,就连他的父母都不怎么同他说话了。这件事给了苏秦很大的打击,他痛定思痛,下决心要重新开始做学问,思考问题要更全面,研究问题要更深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自己变得更有学问。
于是,苏秦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阅读、思考。累得要打瞌睡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让自己因为疼痛而清醒,赶走睡意。有几次,尖利的锥子甚至在大腿上刺出殷红的血来。靠着这种疼痛的刺激,苏秦迫使自己的大脑维持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读书时间。
经过多年的苦读,苏秦的学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时,他决定再次离家外出,去进行游说。
当时恰逢燕王广招天下贤士,苏秦就去拜访了燕国的国君。今时不比往日,苏秦的深谋远虑、胆识学问以及他指点江山的气势都深深折服了燕王。于是,他顺利成为燕王手下的谋士,受到了燕王的重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