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古诗讲读
0.00     定价 ¥ 2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8122895
  • 作      者:
    周兴陆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兴陆,安徽合肥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有《吴敬梓(诗说)研究》、《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渔洋精华录汇评》(古籍整理)、《诗歌评点与理论研究》、《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上中下)。主要讲授“古典诗词鉴赏”、“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文心雕龙》精读”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古诗讲读》为一本为普通读者撰写的讲解古代诗词的书,分为十个专题,通过对百余首诗歌的具体阐释,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特征,诗歌如何表达义理,诗歌如何叙事,诗歌如何表现历史,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的审美艺术性,以及讽刺诗、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等问题。《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古诗讲读》讲解古代诗词,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力求:立意高,讲解的主题对于一般读者有审美教育和思想启迪的意义;选材精,选取的诗词,都是经过长期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不选择生僻的篇章;注释简,对于所选约120首诗词都作简要注释,以方便普通读者阅读,但不作繁琐征引;讲解细,根据专题需要来组织材料,对于诗词的背景、内容、情感、义理和艺术性进行精细的串讲。希望读者阅读此书后,能得到情感上的操练。
展开
精彩书摘
  诗歌与自然山水有着不解之缘。“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名山遇赋客,何异士遇知己。”(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三《评诗》)山水无言,借诗歌以表其灵异;诗人言志,借山水而寄其幽趣。如果没有诗歌,山川草木归于沉寂;如果略去山水,诗歌意境神韵也无从谈起。然古人对山水的审美自觉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诗经》中,虽然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类写景的句子,可是描写自然景色都是为了兴起人事,自然物还没有成为诗歌独立完整的内容。先秦儒家经典如《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云云,多是拿自然物象来比喻人的德行,这种现象,美学上称之为“比德”,重点在“德”,自然物象不过是“德”的形象化比喻。老庄思想则已经蕴涵着对自然审美意识的萌芽。老子返淳归朴、自然无为的思想,引导人们息万机而任天真。庄子直接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原,是推源,顺应。“无为”、“不作”而静“观”,天地之美才能够彰显出来。特别是庄子还认识到自然审美的愉悦性。《知北游》篇说:“圣人处物不伤物。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处物不伤物”,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宝绘堂记》),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于是山林皋壤,便可以使我“欣欣然而乐”。《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种凝重的心态,积极有为,但又觉得时不我待,故而观看山水也不能领会其乐趣,不像庄子“游心”物外而能够体察物情,从“出游从容”的姿态中体会得出“鱼之乐”。《楚辞》中《抽思》、《涉江》、《怀沙》等篇已出现大量写景抒情的句子。正如清人恽敬所说:“古之善游山水者,以左徒为始。”(《游罗浮山记》)远离朝廷,行吟泽畔的诗人更容易发现山水之美。
  以老庄思想为内核的魏晋玄学,濡染着当时的文士,魏晋士人越名教而任自然,脱离形骸,亲近自然,成为他们中一些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有泉石膏肓的人,不在少数。如阮籍“登山临水,经日忘归”(《晋书》本传);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遣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晋书》本传);孙绰“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晋书》本传)。在山水中畅适性情,成为越来越多士人的共识。如《世说新语·言语》记载顾恺之叹赏会稽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简文皇帝走进建业的华林园,对左右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王胡之到吴兴看印渚,叹日:“非惟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王子敬行于会稽,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这里所谓“会心处”,所谓“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所谓山水“使人情开涤”,所谓“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等等,都是士人融心于山水,山水接纳士人,自然与我为一,相通而相感,这就是山水审美的“适性”境界。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诗以言志
第二讲 言理须有理趣
第三讲 诗歌可以叙事
第四讲 诗歌如何讽刺
第五讲 山水有清音
第六讲 咏物以伸意
第七讲 诗歌捍卫和平
第八讲 “怀古”和“咏史”
第九讲 吟唱爱情
第十讲 诗词的艺术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