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史记(图文精释版)》:
五帝本纪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轩辕。黄帝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几个月大就能说话,自幼聪明伶俐,长大后诚实勤勉,成年后见多识广,通晓天下大事。
轩辕的时候,炎帝神农氏的后代衰败没落。诸侯相互侵犯征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他们。鉴于此种情况轩、辕便操练军队,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于是称臣归服。但是蚩尤最为残暴,暂时还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侵犯凌辱诸侯,诸侯都来投靠轩辕。。轩辕于是推行德政,强化军队,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现象,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规划四方土地使他们安居乐业;训练勇猛的部队,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展开了激战。经过几番战斗,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轩辕的命令,于是轩辕向四方诸侯征调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原野上展开决战,活捉蚩尤,并将蚩尤斩首示众。四方诸侯都公推轩辕为天子,代替神农氏,轩辕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服的,黄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就带兵离开。披荆斩棘,开山凿道,黄帝就从来没享受过一天安逸的生活。
黄帝东到海滨,登过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往北驱逐过少数民族荤粥和四方诸侯在釜山合符,然后在涿鹿山下的广阔平原上,建起了自己的都城。
他往来迁移,四处奔波,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居住,往往是在军队营房的周围搭建临时住地。所设百官都用云命名,他的军队称为云师。他设立左右大监,负责督察各地诸侯。四方诸侯和睦相处,一派升平气象。
然后设坛祭祀鬼神山川,大到封禅。这样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规模都大。黄帝又获得宝鼎以及能预测节气日辰的通灵蓍草。挑选了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让他们管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制定了人们死生的礼仪规范,考虑研究国家安危存亡的道理。他遵循时令,按季节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他所关注的事情,大到日月星辰的运行,小到水波、土石、金玉的性能,可谓包罗万象。心不懈于思考,力不懈于实行,眼睛不懈于观察万物,耳朵不懈于倾听四方。他教导民众山林川泽的物产要按照时令收采禁捕,有节度地利用。他即位的时候,因为有土德的瑞兆出现,所以人们称他为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最终获得姓氏的有十四个。
黄帝住在轩辕之丘,他娶了西陵氏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两个人的后代都拥有天下:一个名叫玄嚣,这就是青阳,青阳封为诸侯,封地在长江;另一个名叫昌意,封为诸侯,封地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了儿子高阳,高阳也可谓功德无量。黄帝逝世,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着稳练,足智多谋,疏旷通达,明晓事理,种植庄稼,养育牲畜,以便充分发挥土地作用,按照季节办事以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对鬼神的尽心敬事制定礼仪法度;协调五行逆顺以教育劝化百姓,真心诚意进行祭祀。那时的疆土北到幽陵,南到交5止,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动如鸟兽,静如草木等物类,大如五岳四渎,小如丘陵坟衍等神灵,凡是日月能照耀的地方,无不平服归属。
帝颛顼生了个儿子叫穷蝉。颛顼去世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名叫跻极,跻极的父亲就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从玄嚣到跻极,都没能在位执政,直到高辛才登得帝位。高辛又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一生下来便浑身灵气,一开口就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泽,普及众生,却从不为自己考虑。通过认真地倾听、仔细地分析,对远方发生的事情便了如指掌;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观察,哪怕是精深玄奥的道理,他也能探究得一清二楚。顺从上天的旨意,知道民众的急需,仁爱而威严,宽厚而笃信,致力于自身修养而使天下诚服。他充分利用土地的物产又能节制使用,他教育安抚百姓的方式通常是因势利导,制定历法以符合日月运行、季节嬗递的自然规律,申明鬼神之道并虔敬地奉祀他们。他的神态肃穆,他的品行高尚,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合乎时宜,他的穿着与普通人一样。帝喾治国就像雨露一样,公平地滋润着整个天下,凡是日月能够照射的地方、风雨能够吹淋的地方,没有不服从的。
帝喾娶了陈锋氏的女儿,生下儿子放勋;然后又娶了娵訾氏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名叫挚。帝喾逝世,由挚继承帝位。帝挚即位后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于是由他弟弟放勋取而代之,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像上天无所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无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觉到恰似太阳一样的温暖;仰望他,就觉得他像白云般的高洁。他富兼天下,但从不骄恣放纵,高贵而不傲慢。他通常戴黄色的礼帽,穿黑色的礼服,出入乘坐朱红色的车,骑白色的马。他继承发扬恭顺的美德,以此敦促九亲和睦团结;九亲和睦,就能明确划分百官的职责;百官各尽其责以后,四方诸侯也就和睦相处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