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0.00     定价 ¥ 33.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6373036
  • 作      者:
    贾大山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他是让人又亲又敬、秉烛夜谈的朋友;

他与贾平凹并称“二贾”;

他只写短篇小说、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铁凝称他为“文坛兄长”并赞其作品“传递积极的道德秩序和优雅的文化价值”……

他是贾大山。

在这个世界里有乐观的辛酸,优美的丑陋,诡谲的幽默,冥顽不化的思路和困苦的温馨。                     

                     ——铁凝

    大山的作品是一方净土……是作家一片慈悲心向他的信男信女施洒甘霖。

                                               ——孙犁

    大山的创意是精致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精品。

                                               ——徐光耀

    “简洁”曾是短篇创作中备受推崇的品格,可是现在的短篇创作中却有一种繁缛和冗长之风。贾大山因“简洁”而独树一帜,他的短篇,超过万言的极少,这在今天尤显难能可贵。                                 ——雷达

贾大山为文淡而有味,为人淡泊名利。

—— 白烨


展开
作者简介

贾大山( 1942.9.9.~1997.2.20),河北正定县人,1964年作为下乡知青到正定县西慈亭村插队务农,后调至正定县文化馆。历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河北文学》《上海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取经》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花市》《村戏》获河北优秀小说奖;《干姐》获河北文艺振兴奖;《中秋节》在《河北文学》发表后,被《中国导报》(世界语)译载;《赵三勤》收入日本银河书房出版的《中国农村百景》,并获山西省优秀小说奖。其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选刊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其中《小果》收入《<人民文学>创刊30年小说选》以及《青年小说佳作选》,《“容膝”》收入《1992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选》等。

 

 

    “他留给文坛、留给读者的就不仅是独具气韵的小说,还有他那令人钦佩的品性:善意的,自尊的,谨慎的,正直的……大山的作品不倒,他人品的字号也不倒。”

——铁凝 


展开
内容介绍

贾大山发表过五十多篇小说,生前没有出版过一本小说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不能说是当红作家。但他却不断被外省文友们打听询问。在“各领风骚数十天”的当今文坛,这种不断地被打听已经证明了贾大山作品留给人的印象之深。

     本书收录了贾大山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的故事构成了一个贾大山造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乐观的辛酸,优美的丑陋,诡谲的幽默,愚钝的聪慧,冥顽不化的思路和困苦中的温馨……

电影《村戏》剧本改编自《贾大山小说精品集》中的前半部“梦庄生态”部分,主要是《村戏》、《花生》和《老路》等三篇。豆瓣评分8.2,先后入围金马奖、华表奖等多个奖项。

贾大山作品所传递出的积极的道德秩序和优雅的文化价值,相信能让并不熟知他的读者心生欢悦,让始终惦念他的文学同好们长存敬意。


展开
精彩书摘

花市
  
  今天城里逢集,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紫竹、刺梅、石榴、绣球、倒挂金钟、四季海棠,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一个小小的县城里,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卖花的人?有人说,栽培花卉不但可以供人观赏,美化环境,而且许多花卉具有药用、食用和其他用途,可以增加社会财富;也有人说农民们见钱眼开,只要能赚钱,什么生意都想做一做;还有一种简单但是富有哲理的说法,那就是:“如今买花的人多了,卖花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
  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她,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那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姑娘又说:
  “那就买了这盆兰花吧,古人说,它是‘香祖’……”
  “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打断她的话。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这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那花朵大,花瓣儿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样。姑娘说:
  “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要的就是令箭荷花!”
  “它贵。”
  “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
  “老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的。”
  “哪村?”
“严村,城北的严村。”
  “晓得晓得。”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地方啊,那里的人们身上不缺‘胡萝卜素’……”
  看花的人们一齐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个苦地方,多少年来,那里的人们每年分的口粮只能吃七八个月,不足部分,就用胡萝卜接济。这一带人们教育自己不爱做活的姑娘时,总是这么说:“懒吧,懒吧,捉不住针,拿不起线,长大了看到哪里找个婆家。拙手笨脚没人要,就把你嫁到严村吃胡萝卜去!”这个卖花的姑娘,小时候一定也受到过大人的这种警告吧?
  在人们的笑声中,老头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
  “笑!你是来做买卖的,还是来笑的!”
  姑娘一点也不急,反倒觉得这个老头很可爱,依然笑着说:
  “老大爷,如今村里怎样啊?”
  “不怎样!”
  “去年,工值多少?”
  老头没有回答,看看买花的人多起来了,就又指着那盆令箭荷花说:
  “多少钱,有价儿没有?”
  “15。”姑娘止住笑说。
  “多少?”人们睁大眼睛。
  “15。”姑娘重复道。
“坑人哩!”老头站起身。
  “太贵了,太贵了。”人们也说。
  姑娘看看众人,又笑了说:
  “是贵。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一块钱一盆也不便宜。可是老大爷,人各一爱,自己心爱的东西,讲什么贵贱呀?想便宜买胡萝卜去,15块钱买一大车,一冬天吃不完。—你又不买,偏偏想来挨坑,那怨谁呢?”
  姑娘的巧嘴儿又把人们逗笑了。老头也咧着大嘴笑了说:
  “不买不买,太贵太贵。”
  “你给多少?”姑娘赶了一句。
  “10块钱。”老头鼓鼓肚子。



展开
目录

序 铁凝

取经

花市

劳姐

年头年尾

中秋节

小果

赵三勤

拴虎

鼾声

友情

花生

老路

干姐

定婚

离婚
俊姑娘
丑大嫂

坏分子
孔爷
飞机场上

会上树的姑娘

写对子

午休

村戏

妙光塔下

林掌柜

钱掌柜

王掌柜

西街三怪

“容膝”

书橱

门铃

老底

莲池老人

老曹

担水的

卖小吃的

腊会

游戏

童言

傅老师

老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