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朱子家训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501130
  • 作      者:
    (清) 朱用纯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图文精释版)》介绍:《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颜氏家训》是有影响的一部“家训”,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孔子家语》收录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及言行,是一部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资料汇编,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其体例与《论语》相似,但篇幅却远远超过了《论语》。书中记录和介绍了孔子的先世、孔子的出生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政治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及孔子学生的事迹。但记述得*多的还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图文精释版)》:
  三恕第九 孔子日:“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孔子说:“君子在三种情况下应该推己及人。不事奉君王,却要求下臣听从役使,这不是推己及人;不孝敬父母却要求儿子报答,这不是推己及人;不尊敬哥哥,却要求弟弟顺从,这不是推己及人。读书人能明白这三种推己及人的根本,就可以算得上行为端正了。” 孔子日:“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情况应该加以考虑,不能不重视。年少时不学习,长大了就没能耐;年老了不教育子女、学生,死了后就没人思念他;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所以,君子年轻时考虑到长大后的问题就要致力于学习,年纪大了考虑到死后的问题就要致力于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的处境就要致力于舍。” 【原文】 伯常骞问于孔子日:“骞固周国之贱吏也,不自以不肖,将北面以事君子。敢问正道宜行,不容于世;隐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孔子日:“善哉!子之问也!自丘之闻,未有若吾子所问辩且说也。丘尝闻君子之言道矣,听者无察,则道不入;奇伟不稽,则道不信。又尝闻君子之言事矣,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
  又尝闻君子之言志矣,刚折者不终,径易者则数伤,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又尝闻养世之君子矣,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而勿强,陈道而勿怫。此四者,丘之所闻也。” 【译文】 伯常骞问孔子说:“我本是周朝一个卑微的官吏,不自量力,愿意拜您为师向您学习。请问:光明正大地做事却不被世人所容;干见不得人的事,我又不忍心。我想既不让自己没出路,又不干见不得人的事,请问有什么办法?” 孔子说:“您提出的问题很好!在我所听到的谈论中,没有人像您提出的问题那么富有思辩和在理。
  我曾经听君子谈到‘道’的时候说,如果‘道’不被听者理解,‘道’就不会被接受;如果‘道’奇特而无法核实,就不会被人相信。我还曾经听到君子谈到做事时说,制度上没有什么明确标准,事情往往就做不成;政治太繁苛,老百姓就不能安定。我又曾经听到君子谈到志向时说,刚直不阿的人没有好结果,平易近人的人多被伤害,傲慢无礼的人没太亲近,追求利益的无不遭到失败。我还曾听说那些善于安身处世的君子,干轻活时不抢在前面,做繁重的事情时不躲在后面,碰到法令时不强行违,陈述了‘道’就不违反。这四个方面,就是我孔丘所听到的全部。”
  ……
展开
目录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第一篇 序致
第二篇 教子
第三篇 兄弟
第四篇 后娶
第五篇 治家
第六篇 风操
第七篇 慕贤
第八篇 勉学
第九篇 文章
第十篇 名实
第十一篇 涉务
第十二篇 省事
第十三篇 止足
第十四篇 诫兵
第十五篇 养生
第十六篇 归心
第十七篇 书证
第十八篇 音辞
第十九篇 杂艺
第二十篇 终制

孔子家语
相鲁第一
始诛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问礼第六
五仪解第七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观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贤君第十三
辩政第十四
六本第十五
辩物第十六
哀公问政第十七
颜回第十八
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五帝第二十四
执辔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论礼第二十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
郊问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礼运第三十二
冠颂第三十三
庙制第三十四
辩乐解第三十五
问玉第三十六
屈节解第三十七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终记解第四十
正论解第四十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