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战国五大公知 专著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521682
  • 作      者:
    刘勃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翻开《战国五大公知》,逐本溯源,探寻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墨子谈平等,孟子谈民主,庄子谈自由,荀子谈民权,韩非谈法治。
  ◆《读库》作家刘勃新力作!
  ◆一本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必读书。
  ◆有料!有趣!有干货!
  ◆本书将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战国五大公知”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第一次公开讨论。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勃,生于七零后,羡慕九零后(1890年)。曾在媒体工作,2003年开始大学教书。出版有《小话西游》《读罢春秋不成歌》《歧途哭返说战国》等书,在《读库》《中堂闲话》《大地》等杂志上发表各类作品数十万言。

展开
内容介绍

  平等、民主、自由、民权、法治这些看似现代的主流观念并非现代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的五位公共知识分子就已提出过类似的言论。本书将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战国五大公知”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第一次公开讨论。
  墨子谈平等:“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其实是最讲究发号施令的人,也极端强调尊卑之别;只是在他看来,尊卑不该以血统来划分。
  孟子谈民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行仁政,而仁政的本质就是“保民而王”。
  庄子谈自由:“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骨子里,庄子喜欢的是激越恢弘的意象;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缩手缩脚的朝堂生活,他接受不了。
  荀子谈民权:“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非常强调君的人事任免权与君权分离,因为这足以使一切虚君主张成为泡影。
  韩非谈法治:“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 韩非坚信,人性是坏透了的;所以,要想维护权力只有两条路——“法”与“术”。
  翻开《战国五大公知》,逐本溯源,探寻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在干什么。
  他是怀揣着政治理想的人。理想是啥,他老人家也直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太伟大了,我特想追随那个时代的脚步。
  西周盛世什么样?按老人家自己的解释,主要是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君怎样才能像个君呢?他要像爸爸。臣怎样才能像个臣呢?他要像儿子。
  说“像”,其实也不大准确,因为很多时候确实就是。按照周代的封建宗法制度,大致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算贵族。爸爸当天子,嫡长子留着即位,其余儿子们去当诸侯;爸爸当诸侯,嫡长子即位,其余儿子们去当大夫;爸爸当大夫,嫡长子即位,儿子们去当士;爸爸是士,嫡长子即位,其余儿子就失去贵族身份,只算庶人了。
  爸爸管儿子,但爷爷通常管不到孙子。儿子对爸爸称“臣”,但孙子对爷爷只是“陪臣”(如诸侯的大夫对天子,士对诸侯,都是陪臣),不从爷爷那里获得权利同样也不用承担义务。
  这样的好处是即使连续几代人都非常能生,孙子、重孙太多,爷爷认不全也没关系,他只要认得自己的儿子就可以了。
  在这个体系下,爸爸的权威要保证,但同时爸爸应该是慈爱的;儿子的孝顺要强调,而这孝顺需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有点把父子关系理想化,但大体也算有人类的天性作基础,很自然。
  当然,平等是不存在的。但权威通常不会是极权,服从通常也不至于是盲从。不平等但是有对等,分等级但是很和谐。
  平心说,这个体系设计得确实是挺高明的。一两千年后的欧洲人,也推行封建,就搞不出这么既主体突出又兼顾各方利益的制度。他们一会儿让国王的儿子们平分王国,结果好容易建立的统一政权立马四分五裂;一会儿又滑到另外一个极端,搞长子继承通吃,其他儿子什么也没有,结果催生了一大批血统高贵但一文不名的光蛋贵族,没事要么捉对厮杀,要么劫掠教会,要么欺负劳动人民,构成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正因为原来的社会体制极端不靠谱,他们才勇于开拓,四处征伐,终于在公元1500年以后杀出升天,彻底改变了小小寰球,但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总之,让四海之内的君臣子民过着温情脉脉的大家庭生活,这就是孔子的理想天下。
  但是,孔子实践自己政治理想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期望中的成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据庄子略带夸张的说法,孔子在鲁国两次被放逐,在卫国混得不敢见人,在宋国他背靠的大树要被砍,在商周没出路,在陈蔡被包围,谁想杀他都不算犯罪,谁想侮辱他只管自便。(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庄子·让王》)他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办教育。
  孔子招生,号称“有教无类”,学生大多数是苦孩子。比如他的头号得意弟子颜回,根本是穷死的;比如他的跟班兼保镖子路,当年头戴鸡毛冠,身挂野猪牙,看着就是个流氓;比如有的学生对怎么干农活很感兴趣(如樊迟),有的确实在干农活(如曾参)。
  还有的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干工商业出身(如漆雕开),有的还是劳改犯(如公冶长)。
  P7-8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孔子死了
孔子的自我分裂
儒家分裂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章  遗世独立墨巨侠
墨子的四记杀招
非攻的底牌:以暴制暴
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爱是一种手段
尚贤:平民政治的实践之路
天下大同:墨子的理想国
被天下人抛弃的墨子
专制从何而来


第三章  杨墨之言盈天下
墨家生存之道
墨家十大主张,谁是头条
名与利不可得兼
苏秦张仪是女人


第四章  风流孟夫子
君究竟有多轻
仁政:孟子的不二法门
“仁”者无敌
性善论的软肋
从“民本”到“民主”
中庸还是乡愿:论孟子的说话艺术


第五章 逍遥庄周
六道之外议庄子
世界是用来调戏的(上)
世界是用来调戏的(下)
滑稽的“自卫术”
唯逍遥与调侃不可缺
美好社会不需要是非
隐士与权力同行


第六章  荀卿救世
救世实践派
性恶和能群:人类的劣势与优势
为大众寻找道德楷模
不平等的社会才是好社会
尊王:善恶间的灰色地带
儒生有何用
严师出叛徒


第七章  终结者韩非
韩非的理论土壤
人性是坏透了的
权势高于一切
儒法不两立
法无许可即禁止
术——玩阴的
怎样治理老百姓
汤武关键词:革命还是暴力——读《商君书·开塞》


附录 
中国早就有:从酒和盐说起
儒道墨法关系试梳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