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刻记住“锐者易折”的道理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得意到了极点,往往就是失意的开始:最辉煌的时刻来临,就意味着你将开始走下坡。从历史的往事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讲究中庸的,这个词几乎涵盖了整个儒家文化。不过分地偏左,也不过分地偏右,尽可能保持平衡。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老子告诉我们,时刻记住“锐者易折”的道理。人生总有得意时,但是得意也要保持低调。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代有位诗人有感于陈朝灭亡,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本来陈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以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即位之初的一代明君就变成了昏庸之君。
即位后不久,陈后主被弟弟陈叔陵斫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
陈后主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妃等受宠的妃嫔居住。他的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大士等吟诗作乐,从中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曼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张贵妃初入宫时,是龚贵嫔侍儿,偶然被后主见到,被其美色迷惑,对其宠爱有加,很快封为贵妃,后生太子深。她又非常会察言观色,每次宴会宾客,张贵妃都会推荐诸宫女参与其事,宫女们对她甚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说她好话。
张贵妃得宠以后,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达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张贵妃足不出宫都了如指掌,更加对她宠幸。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骄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人,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
朝中正直的官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弹劾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之举,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忠直的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
耿直的大臣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后主看到这样的奏章不但没有悔过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将章华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就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了。他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远矣。
古往今来,太多位高权重之人因自己过去的功绩变得骄矜自恃,忘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
真正的智者懂得越是在得意时,越是要放低姿态。一旦得意,人会不自觉地膨胀、自我放大,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殊不知,这把自大的尖刀随时可能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也随时可能受到意外的打击。因为它太锋利,所以它才脆弱,折断可能只是瞬间的事。
古人的故事告诫今人:在牢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高处不胜寒”!在人生得意时,一定要在内心给自己划一道警戒线,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身居高位而沉得住气,才是真正胸中有大韬略的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