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三岁的时候,妈妈给她穿衣服都只会穿上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就会让她自己去完成。穿裤子也是一样,妈妈也会只给她穿到膝盖,然后再让她自己拉上去,或者就只帮她穿一条裤腿,让她自己穿另一条裤腿。
等到楠楠四岁的时候,爸爸和楠楠说:“希望你可以完全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刚开始的时候,楠楠给自己搭配的衣服都是又难看又怪异,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只会在一旁给予意见,但最终还是会让楠楠自己去选择。遇到天冷下雨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在一旁提醒楠楠。渐渐地,楠楠就学会了关注天气预报来为自己选择恰当的衣服。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像小雨的爸爸那样,什么都想替孩子做。过多的帮助,使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最终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做好。长此以往,孩子也就懒得去思考问题了。
家长们不妨回想一下,你家的孩子是否也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爸爸,这道题我不知道怎么做,你来帮我做一下吧。”
“是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吧。”
再仔细回想一下,当孩子说出类似的这些话的时候,你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是很快跑过去帮忙,还是让他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去替孩子大包大揽,有些事情,必须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而对于一些孩子的奇思妙想,我们也别急着否定,而是应当以鼓励为主。
1.允许孩子标新立异
如果孩子有了新奇的想法,父母千万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的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有这么一个推理故事:江上有一座东西向的横跨江面的大桥,人们通过的时候需要五分钟。大桥的中间是一个亭子,里面有一位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的时候就会出来巡视一次,只要看到有人过桥,他就会让人退回去,不准任何人通过。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从东往西过桥,在走了两分半钟的时候就转过身来往东走,这样当看守者出来阻止他过桥、让他退回去的时候,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掉过头来向西走过桥了。
这个聪明人如果不去打破常规,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座桥的。因此,当孩子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再经过合理的分析和整理、归纳以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2.不要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
孩子的年龄还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放任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从而不会自己动脑思考,也就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是有着负面影响的。
正确的做法是:当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是先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去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学会独立思考。例如,家里的电视机忽然没有了影像和声音时,爸爸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看看到底是电源的问题,还是电视机本身的问题。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还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主动提出问题和孩子进行讨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