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于1610年的夏天,时年39岁。在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他一直四处流亡,疲于奔命。即使睡觉时,他也穿戴得整整齐齐,身边放着匕首。他总是认为仇敌在逼近并意图杀死自己。
在罗马时,他由于在决斗中刺死了人而被通缉,而这场决斗据说是起因于一次网球比赛的赌博。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身陷法律纠纷了。他曾因为诽谤罪而被控告,由于无证携带武器而被捕,还因为把一盘子洋蓟扔在了侍者的脸上而被起诉,诸如此类的事使他不断地被拘禁。他甚至还因为向警察扔石头,冒犯了两名妇女,骚扰以前的一个女房东,打伤了一名监狱警卫等等事情受到过指控。他同时期的人都把他描述为一个喜怒无常、脾气暴躁且充满暴力的人。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卡拉瓦乔,是罗马当时炙手可热、受人追捧且收入极高的画家。但是这次即使是他颇具影响力的赞助者也不能帮他摆脱谋杀的指控。
事发后,他逃到了城外的山上,然后来到了帕莱斯特里纳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在那里他本可以安全地生活在他的赞助者科隆纳家族的保护下,因为这里在罗马教皇的管辖范围之外。
但是这种田园式的小镇生活对于卡拉瓦乔来说似乎是太单调了。与之相比,他更怀念罗马战神广场的混乱生活——那些小酒馆、妓院甚至街头群殴,当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与其他同辈艺术家之间激烈的、能给人带来活力的竞争——尽管大部分艺术家是他根本瞧不起的。
在罗马,他抓住一切机会——即使是不得当、不合适的——来批评他同时期的艺术家,来宣扬他自己关于艺术的真正目的的观点。他狂热地坚信自己的观点,正是这种观点导致了他的怪僻行径,使他从富有到流浪直至最后自我毁灭的急剧堕落。回顾他的一生,他蔑视一切及毫无耐性的个性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饱受挫折的天才,他的身边充斥了大量糟糕的、受人欢迎、获利颇丰甚至受人尊敬的艺术。
据尼古拉斯·普桑的朋友,传记作家安德烈·菲力宾称,普桑根本就瞧不起卡拉瓦乔,还说“卡拉瓦乔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毁灭绘画的”。因为在卡拉瓦乔绘画时,他描绘妓女、罪犯及普通劳动者,这些人有着粗糙的手和肮脏的脚。而这一切都与普桑最基本的艺术观相悖。普桑认为艺术就是要展现一种理想的美丽、完美的比例及典雅的端庄。而且,卡拉瓦乔一直坚持不打底稿直接在画布上作画的理念也与普桑的观点截然相反——普桑坚持画家作画前一定要精心计划并且仔细地打底稿。在1789年,历史学家路易吉·兰齐写道,卡拉瓦乔的人物“唯一能让人称道的就是他们的粗俗”;在维多利亚时代,约翰·拉斯金把卡拉瓦乔归类为“堕落的崇拜者”。
令人吃惊的是,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一直盛行,直到最近——20世纪50年代——才被推翻。20世纪50年代,在米兰举行的一场大型的画展才让世界明白,一位这么伟大的画家长久以来一直被大家忽视了。当我们意识到下面这一切以后,也就不那么吃惊了。卡拉瓦乔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异类。他宛如一个来自未来的访客,偶然着陆在这条艺术时间线上。他是一个无视并重新界定了他那个时代艺术常规的画家,是一个大量借鉴先人画家的精髓却又有自己作画原则的画家。他宣称自己只对大自然、对自己周遭的街头巷尾里的生活及残酷的现实感兴趣。卡拉瓦乔是一个超乎寻常的现代画家,他被迫耐心等待着社会发展得和他一样现代。
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作品十分受人欢迎,以至于在观看时很难单独在他的画作前停留很久。在欧美的博物馆以及收藏了他的油画及祭坛画的意大利教堂里,只要跟随着人群,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卡拉瓦乔的作品。
……
展开
卡拉瓦乔的艺术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法国艺术史学家 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
卡拉瓦乔是一位有大胆革新精神的意大利艺术家。
——贡布里希
卡拉瓦乔是文艺复兴“遗腹子”……他是巴洛克绘画真正的先驱。
——陈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