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55214571
  • 作      者:
    张嘉骅编著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 中国好书奖(2015年4月);

★ 桂冠童书奖(文化历史类);

★ 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入选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

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读《史记》,成大器! 

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有温度的故事,台湾作家倾力打造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嘉骅 ,1963 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曾出版《梦中奇旅》、《风岛飞起――童年的澎湖湾》、《恐龙阿瓜和他的大尾巴》、《怪怪书怪怪读》、《海洋之书》等作品,荣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年儿童读物奖、“开卷”年度青少年图书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少年读史记》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评

它专为孩子打造,用孩子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把艰深的古典通俗化,让历史鲜活起来,既重史事还原,又兼顾文学和人格修养,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领略古文古史魅力,阅览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与猎猎旗幡。

  ——2015年4月“中国好书”推荐辞


展开
精彩书摘
  决战时刻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
  刘邦在还没称王之前,大家都称他沛公。他领着大军,连年征战,向西进入武关来到峣关前。刘邦正要攻打峣关的秦军,被张良劝止了。
  张良说:“秦朝的兵力还很强,不要大意。我听说镇守峣关的秦朝将领是个屠夫的儿子,像这种市侩之徒,最容易受到利诱。我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几个人先走,说是要为五万人准备粮食,同时在各个山头上插上旗帜,故布疑兵,再派郦食其带贵重物品去贿赂秦朝将领。”
  刘邦照着张良的话去做。镇守峣关的秦将果然答应反叛,说要和刘邦一起西击咸阳,而刘邦也打算同意。
  张良又劝说道:“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要反叛而已,恐怕他手下的士兵们不会听从。士兵们若不听从,那就糟了,不如趁现在他们松懈的时候给予痛击。”
  刘邦于是领兵进袭,把秦军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刘邦乘胜追击,再败秦军,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秦宫,想留下来坐拥数以千计的后宫佳丽,以及难以计数的财宝。樊哙劝刘邦,刘邦不听,是张良的一句“才入秦宫,就要享乐,这不是所谓的‘助纣为虐’吗?”才让刘邦将美女和宝物封存不动,把军队带回霸上。
  后来,项羽恼怒刘邦先入咸阳,心生杀机。若不是张良以计谋缓和了项羽的怒气,在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项羽早就杀了刘邦。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在偏远的巴蜀一带,称汉王。
  在前往巴蜀的途中,张良劝刘邦烧了所有经过的栈道,以表示没有回头的意思,好让项羽不起疑心。
  刘邦照着张良的建议做了。正因为刘邦烧了栈道,项羽后来才自以为没有后顾之忧,带兵去攻打齐国反叛的田荣。哪晓得趁他攻打齐国之际,出兵抢夺关中的正是刘邦。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寻觅讨伐楚国的大将。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是项王的猛将,但与项王之间存有芥蒂。彭越跟齐王田荣合作,正在反抗楚国。这两个人都可以作为一时之用。至于汉王的将领中,有个韩信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用好这三个人,楚国可破。”
  英布、彭越和韩信,这三个人后来都被刘邦所用。果然如同张良所说,这三名大将成为击败楚国的中坚力量。
  张良每一次建言和献计,刘邦都几乎言听计从。
  对于很多战役的进程和局势的发展来说,张良就像一个完全掌握剧情的导演,而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只是照着他编写的剧本把戏演出来。奇怪的是,这么会教人打仗的张良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打过一场仗。
  刘邦对张良推崇备至,曾说:“在营帐里谋划就能决定千里以外的战争胜负,我不如子房。”
  张良做出了一番奇男子才能做出的事业,但实际上,他体弱多病,外表全然不像奇伟的男子,倒像是一名娇柔的女子。
  孺子可教矣!
  尽管刘邦从没有称呼过张良一声“老师”,但张良其实就是教刘邦如何成为帝王的导师。
  张良在还没有成为“帝王之师”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学子,而他的老师则是一个他完全不熟识的老人。
  张良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韩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当过丞相。
  秦国灭韩的时候,张良年纪还小,所以没有在韩国当官。他稍稍长大,便散尽家财,寻求能够刺杀秦始皇的刺客,后来果真求到一个能使一百二十斤铁锥的大力士。
  他们在博浪沙奋力一击,却误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下令追拿刺客。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
  在下邳,有一天张良出外散步,来到一座桥上。有个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来到张良面前,当着他的面故意把鞋子脱落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捡鞋。”
  张良一愣,本来想揍他一顿,但念他是个老人,强忍着怒气到桥下去捡鞋。
  老人毫不客气地说:“帮我穿上。”
  既然都已经为老人捡鞋了,张良也就好人做到底,跪着为老人穿鞋。
  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为他穿鞋,然后笑着离去。
  张良目送老人离开,心里颇为吃惊。
  走了一段路,老人折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孩子是可以教的。五天后的黎明,跟我在这里碰头。”
  张良心里觉得奇怪,但仍然敬谨地说好。
  五天后的黎明,张良来到桥上赴约,却发现老人早已经等在那里。
  老人生气地说:“跟老人家约见,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五天后再来!”然后转头就走了。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就出发了,可老人又比他先到。
  “你又迟到了!”老人发脾气说:“再过五天,你早一点儿来。”
  五天后,张良还不到半夜就出门到桥上去了。不一会儿,老人也来了。
  老人高兴地说:“就是要这样!”
  老人拿出一编简书,对张良说:“熟读这编简书,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会有王者兴起。十三年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便离去了。
  天亮后,张良打开简书来看,发现竟是《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太公吕尚所著。张良知道这简书是非凡之物,对它另眼看待,日夜诵读。
  汉家的特别顾问
  下邳的桥上老人没有说十年后兴起的王者是谁,但张良在当时觉得这个王者指的就是沛公刘邦。
  当时,天下英雄并起。张良原先并不是要追随刘邦,只因在路上巧遇,就先跟随了一阵子。
  张良几次用《太公兵法》上的话来教导刘邦,刘邦很赏识,经常采纳。当张良用同样的话向其他人提出建言时,就没那么受重视了。
  张良说:“沛公的智慧大概是老天给的。”于是跟定刘邦,不再去他处。
  桥上老人当年传授给张良的不只是兵法书,还以实际的行动教会他两件事,一是“隐忍”,一是“早谋”。
  “隐忍”是遇到不如意的事,先忍着,别动气,就像老人故意脱落鞋子,要张良去捡。
  “早谋”是提早谋划,把前因后果想清楚,别等事情发生了才急于应付。在这方面,老人是以“半夜就赴黎明之约”来启发张良的:别以为你来得早,其实别人比你来得更早。
  张良日后为刘邦提的许多建议,往往都包含着这两种意思。
  刘邦进入关中,张良要他别动咸阳的金银财宝,就是预先想到了项羽对这件事情会有什么反应。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郦食其效法古人,献上计策要刘邦刻印信发给六国后代,承认他们的地位,好拉拢这些人,以削减楚王项羽锐不可当的威势。
  张良来见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在用餐。刘邦问起张良的意见,张良用八种“不能”来反驳郦食其的说法。
  张良说:“发了印信给六国后代,也就等于替他们复国。一旦复国,这些六国后代都跑回自己的国家侍奉自己的主子,谁还会跟着您打天下呢?”
  刘邦一听,饭从嘴里喷出来,大骂郦食其说:“你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你老子的大事!”骂完,赶紧叫人销毁正在刻的印信。
  这次是张良预先想到了六国后代一旦接到印信会有什么反应。
  ……
展开
目录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