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 江苏(二)》:
无锡的名称由来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是源于汉朝的谶语,“后汉有樵客于山上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意思为后汉时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时发现一块刻有铭字的巨石,字意为,此地因出产锡矿而引起各方争夺,兵事不断,若没有了锡矿,也没有人来争夺了,则天下便太平了。为祈求太平,此地取名为无锡。第二种传说是,惠山东峰于周秦年间盛产铅锡,至汉方开采殆尽,故置无锡县。意为,在远古的周朝、秦朝的漫兵岁月,惠山东峰盛产铅矿和锡矿,直到汉朝才开采完。所以汉朝在此地设置县治时取名无锡。另还有第三种说法,即,无锡的无字为吴语中的虚词(没有含义),为吴地乡民的习惯口语。东汉高士梁鸿仰慕泰伯名声,由平陵(今陕西咸阳)偕妻子孟光不远数千里来无锡隐居在一溪边,后人为尊“举案齐眉”的梁鸿夫妇,把他们隐居的小溪称为“梁溪”,久而久之梁溪便成了无锡的别称。
无锡是江南名城,是座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的现代化的古老城市。无锡建县据史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无锡为侯国,(汉制侯国即为县)是为无锡建县始。另一说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江南会稽郡分置,苏州吴郡置无锡县。不管怎么说,无锡建县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市树:香樟树 香樟树为常绿树,冠大、树体端正。相传300年前,清康熙大帝巡游江南,在无锡寄畅园对两株百年香樟树情有独钟,返回京城,在深宫中还念念不忘寄畅园的两株老树。至1723年康熙病逝后没有多长时间,寄畅园内的两株百年樟木竟也同时枯死,成为千古奇事。1983年,在评选市树时,无锡市的香樟树拥有量已在万株以上,其树体端正成材,木质醇香辟虫及道路两边形成的树荫均深受市民喜爱。 市花:梅花和杜鹃花 3000年前,泰伯奔吴,在梅里筑城开创吴文化,无锡乡民开始人工植梅。无锡梅园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千百年来,无锡乡民对梅花有特殊的感情;相传无锡锡山脚下的双塔寺有一株百年杜鹃,多少年来,每当杜鹃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
1979年锡惠公园又数十亩营建杜鹃园,遍植杜鹃花,园内收集了数以百计的杜鹃花名种,遍地锦绣、千姿百态,令人迷恋,漫山遍野火一般的杜鹃花为太湖明珠增添了活力和魅力。
1983年经过全市市民积极参与评选,再由专家论证。最后于2月2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无锡的市树为香樟树,市花为梅花和杜鹃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