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铅笔大王 : 吴羹梅回忆录 专著
0.00     定价 ¥ 36.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3465208
  • 作      者:
    吴羹梅口述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吴羹梅:用铅笔抗日,中国铅笔工业奠基人。一支中华牌2B铅笔,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多年来,每逢高考或是其他大型考试,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拿着它进入考场,在答题卡上慎重涂上自己的答案,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人生的某个重大转折。但在这根并不起眼的铅笔背后,却有着一段逐渐被人淡忘的历史。自从1935年,中国标准铅笔厂在上海诞生,中华铅笔便开始了它的艰难起步,而它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世称为“铅笔大王”的吴羹梅。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铅笔大王:吴羹梅回忆录》不仅对于研究工商史实的人可供参考,而且对于当前爱国的中青年企业家也是有益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铅笔大王:吴羹梅回忆录》:
  1934年秋,我和静宜带上计划书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列车在萧瑟的原野上飞驰,我的内心极为忐忑不安。这次北上之行的成败至关重要,我预计在北方的靳、高两家众多亲友的投资,将构成铅笔厂初建时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当时注意的目标主要是靳家,然而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
  我和静宜在北平家中稍事逗留,把分家所得的两间市房委托常州的亲友卖掉,便直奔天津靳云鹏家。靳家很富有,但主要是地产。靳云鹏当时也办了个鲁达公司,有许多厂矿,由于经营不当,没有赚钱,有些甚至亏损严重,因而对办工业没有多少好感。这些情况我当时并不知道。我们到靳家没见到靳云鹏,掌握着靳府财权的姨太太(靳云鹏的大太太精神失常后,她成了实际上的正夫人)招待了我们。待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很客气地对我们说:“我们已经有个鲁达公司,赔了不少钱,暂时不准备再投资工业了。”我估计这恐怕也是靳云鹏的意思。
  旧中国的封建军阀一般不肯轻易投资工业。他们认为工业的冒险性太大,弄不好就要蚀本,还是经营土地比较安全可靠。靳云鹏也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了土地。在山东,靳家的土地连接了邹、滕等县。到后来,靳云鹏甚至对土地的可靠性也产生了怀疑,又花了大量的钱购买了大批古董和古书画,藏于密室,传于后人。
  靳云鹏的田产当时由其三妹、静宜的三姨靳云鸽(解放后用名)管理。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本是一个文盲,40岁上才开始认字,逐渐学会了写写算算和丈量。靳云鹏的土地得以迅速发展、集中,全赖她的经营得力。她买土地从不夺佃,土地悉由原主耕种,预备出卖土地的农民一般愿意把土地卖给她。
  我们夫妇在靳府碰壁后并不甘心,又跑到山东去找这位三姨。三姨拿出了4500元,这并不是她特别开通看重工业,而是为了给其子张佩钧找职业。佩钧当时已十七八岁了,三姨希望他能在上海找个工作,闯一闯。我们的到来正好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因此三姨投了资。铅笔厂建成后,佩钧就入厂工作了,这是后话。
  此后,我先后去找了靳云鹗、靳云鹤,所得不多。我从靳、高两家亲友共筹得资金13000元。我们吴家,我把卖房所得4500元全部入股(这也是我最初的资本),二哥投了3000元,二姐夫3000元,共10500元。
  在我的集股人中,也有一些国民党权贵和社会闻人。当时在上海建厂,如不借助他们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大约在工厂筹建得初具规模之时,一些流氓来到工厂敲竹杠。当时一来资金短缺,二来我也没把这几个流氓放在眼里,便给了他们一点钱,想打发了事。没想到几天后他们又来了。后来,又来了两次都没能如愿。那时,我们已住进了工厂的小楼上。一天深夜,我被一声“着火啦,救火呀”的呼声惊醒。起床一看,我们楼下存放锯末的车间起火了。
  ……
展开
目录
第1章 青少年时代
一 亦官亦商的家庭
二 习文习武的中学
三 家长做主的婚姻

第2章 学府风云
一 就读同济大学
二 投入爱国运动
三 告别同济
四 寻求救国之道

第3章 负笈东渡
一 入横滨高工
二 办华侨学校
三 到工厂实习

第4章 建厂前后
一 重临上海谋职立足
二 筹备建厂
三 建厂之初

第5章 工厂大迁徙
一 烽火四起
二 撤离上海
三 步步内迁

第6章 山城苦战
一 初到重庆
二 1941年大分道
三 重庆七年
四 其他附属企业的创建

第7章 向往民主
一 走向联合
二 积极从事社会活动

第8章 千军怒吼
一 民族工商界的苦难和呼声
二 与中共的接触
三 政治要求及民主建国会的建立

第9章 胜利返沪
一 上海接收
二 工厂复员
三 秘密活动迎接解放

第10章 喜迎新华
一 辗转前往北平
二 参观东北新面貌
三 协助接管上海
四 开始新的生活

第11章 新的人生
一 曲折光明的道路
二 尽一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责任
附录
上海铅笔厂的建立、发展和改造邹修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