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记忆的飨宴
0.00     定价 ¥ 2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7413999
  • 作      者:
    柳已青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1
收藏
编辑推荐
  《记忆的飨宴》中所呈现的,与其说是美食,不如说是食物。与其说是食物,不如说是一个人对食物的记忆。与其说一个人对食物的记忆,不如说一代人对食物的认知。与其说一代人对食物的认知,不如说人与食物的关系。即使多么渺小的个人,也拥有人类的记忆。不管多么普通的食物,都是从历史长河之中延续下来的,喂养了一代一代的人们。在书写和回忆中,各种各样的食物,多了一些岁月发酵之后的味道。
展开
作者简介
  柳已青,原名刘宜庆,媒体人,专栏作家,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著有《绝代风流》《红尘往事》《浪淘尽》《大师之大》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人这一辈子,吃过无数次饭,大多都平淡无奇。
  但是,总有一些饮食,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记忆,滋养我们的灵魂。一个城市总有一种特色小吃,一道风味菜肴,让人牵肠挂肚,念念不忘。人,生活,岁月,都化为记忆的飨宴。
  四季的风物、海鲜的鲜美、节日的食趣、蔬菜的清新……食物的原汁原味在餐桌一一呈现;古典的韵律、诗词的意象、现代的乡愁、都市的味觉、饮食的各种美感在舌尖依次绽放。
  《记忆的飨宴》融历史碎片、文坛掌故、人生阅历于一炉,既有悠久鲁菜的醇厚滋味,又有山东半岛的饮食风情。作者笔下的一菜一蔬,打通今古,有趣有料,不仅成为吃货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可成为人们了解生活、管窥历史的甜点。
展开
精彩书摘
  《记忆的飨宴》:
  
  蒋大为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啊,牡丹!》,如果将牡丹换成春韭并加以歌唱,会产生怎样的喜剧效果:啊,春韭,菜园子里最娇柔,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韭黄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味带给人间。
  言归正传,韭菜原产自我国,它和茶叶、桑树一样,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韭菜在中国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尚书 ·夏小正》中有“正月囿有韭”的记载。《诗经·豳风》中也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诗句。
  那时的韭菜,和羊羔并列为祭品,皇室贵族用来祭神或祭祀祖先,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韭菜非家常菜,在蔬菜中地位很高。
  《说文解字》中对韭字这样解释“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 字,大概象形、会意二者兼有之,下面的“一”字表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很有哲学的意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韭”字中的“非”,表示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一样,在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很多。
  一茬一茬地连续收割,收割过后,韭菜就会自动生长。只一个简单的“韭”,就具有这样丰饶的内涵。
  在历史上,韭菜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种植,变得很普遍了。西汉渤海太守龚遂要求每人种植一畦韭菜,以备荒年。那时就出现了韭菜种植专业户,富裕程度直逼千户侯。北宋初年,赵匡胤下令让10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各种一畦韭菜(宋代称之为丰禾),想来赵匡胤是一位爱食韭菜的皇帝。据叶梦得的《避暑漫抄》,赵匡胤曾立一块石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因为他深深懂得钳制言论的危害;他知道,士大夫的脑袋,不是韭菜,割掉了还能长出来。有宋一代,对文人比较优容,也比较信任,也许和赵匡胤立的这块不杀士大夫的石碑有关。
  历代文人颇爱韭菜。六朝有个叫周颐的人,清贫寡欲,蔬食为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回大地,阳气上升,韭菜得阳光照耀,绿得可爱,一派欣欣向荣。此时的韭菜味道最佳,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经过秋霜和小雪的大白菜。
  古人有在立春之日“咬春”的习俗,照风俗要吃春卷(古时亦称春盘)。
  苏轼诗云:“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可见,立春之日吃黄韭,很可能是温室栽培出来的。陆游有“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之句,可见新津这个地方出产的“韭黄”闻名遐迩。
  在所有写韭菜的诗句中,我最喜欢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为何夜雨剪春韭?一是卫八倾其所有,连夜招待多年未见、鬓发苍苍的好友;二是古谚说“日中不剪韭”,收割韭菜以下雨天为最佳。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晚上,历经离乱漂泊的杜甫,来到卫八卜居的山村。
  两人相遇,乍惊乍喜,如梦如幻,急忙询问旧友,多半登了鬼簿。当年杜甫和卫八分别时,都还没有结婚,如今儿女忽成行。主人赶紧嘱咐儿女罗酒浆,剪春韭,炊黄梁。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案上烛火摇曳,堂外细雨淅沥,真不知今夕是何夕。经历安史之乱,平常的一顿饭,平常的老友见面,在诗人的笔下有了不平常的意味。
  杜诗中的韭菜,美好之中多了一份沉郁的滋味。
  鲜嫩的春韭,滋味悠长,挡不住世事茫茫和人间沧桑。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蔬菜
啊,春韭!
薤露
不吃葱会死?
青葱往事
卑微的荠菜慈悲的心
穿越历史遇见菠菜
椿芽解乡愁
茄——子——
黄瓜为何叫黄瓜?
西红柿环游世界
石花菜凉粉
买冬瓜送香菜
丝瓜的自然趣味
扁豆的故事
山药串起的前世今生
佳藕:光棍节必吃的一道菜
一棵白菜胜百菜
青白之身萝卜滋味
你是否享了芫荽那香味

第二辑 海鲜
白鳞鱼,可香可臭
饮食男女爱海虹
仰口湾畔品文蛤
原汁蛤蜊
西施舌
牡蛎
海螺壳里听潮音
观沧海说对虾
小葱拌八带
美味墨鱼怎样吃?
河豚的诱惑
鲅鱼是青岛游子的乡愁
品尝鲥鱼的时刻
青岛人民爱立虾
秋刀鱼之味
加吉鱼
海蜇入菜亦美味
老青岛难忘钓虾虎
螃蟹食趣
说海参
这一波的大头腥
那些令人回味的小鱼儿

第三辑 节令
春节的饺子
立春之日,咬嚼萝卜
雪夜排队买元宵
寒食
但祈蒲酒话升平一端午节的饮食
七月七日吃巧果
今年中秋月圆时
重阳糕伴菊花酒——重阳节的来历和饮食
腊八粥
王哥庄大馒头
松茸与松露
红薯的秘密
深秋街头炒栗香
火锅店里的暖时光
家的气息蛋糕的味道

第四辑 酒趣
霸道的年与春节的酒
小餐馆里喝杯酒
浮世小酒馆
啤酒烧烤大排档
浪漫主义的啤酒杯,激情或虚无
老青岛的文人喝什么酒
醉意
修仙求道必备食谱

第五辑 杂拌
吃的行为艺术
谁说舌头是肉做的
饭局五要素
麻辣烫
胡辣汤
沂山鱼羊之鲜
火车站广场的小吃摊
夹几缕书香佐餐
杜甫的橡子
晚年张爱玲的饮食和疾病
日本料理与醍醐味
村上春树如何吃海鲜

第六辑 果盘
记忆中最美的果实
一树樱桃带雨红
蔷薇花开樱珠肥
菠萝,清香而酸甜
甜瓜的气味
人间最爱菠萝蜜
凉争冰雪甜争蜜
大理的白云与山竹
镜中葡萄
崂山的桃子
三亚,椰奶清补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