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2月17日,躺在弥留的床上,经过三次手术以后,在等待第四次手术的期间他还安详地说:“我耐着性子,想道:一切灾难都带着福音的降临。”
这是死的解脱。像他临终时所说的,这是“喜剧的结尾”——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结束。
在狂风暴雨中,在大雪的疯狂肆虐中,在轰鸣的雷声中,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合上了眼睛,于1827年3月26日。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史中最具英雄气概的人。对于那些与痛苦作斗争的人而言,他是最慷慨、最体贴的挚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就像他曾经走到一位悲伤的母亲身旁演奏一样,一言不发地,只是用他那如泣如诉的隐忍的乐曲安慰那哭泣的母亲。当我们在世俗善恶中,毫无意义地斗争到疲惫的时刻,在他那浩瀚无边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仰之中,我们又找到了新的力量,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福音。他的性格中透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勇气,永不言败的奋斗的欢乐,一种神人合一的欢欣与沉醉。在和大自然不断地交流中,最终他被自然那深邃而巨大的力量所感染。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是又敬又畏,他如此形容贝多芬:“他所到达的,是艺术与犷野、古怪的元素合而为一的境界。”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但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减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反复发生,但每一次都让我们充满敬畏之心。”他的密友申德勒说:“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确是如此: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种力量;当这种原始的力量和自然其余的部分进行斗争时,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