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华夏边城 专著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8665238
  • 作      者:
    萧春雷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华夏大地的每一处褶皱,都堆叠着厚厚的文化层,

  像是掌纹,讲述我们民族生存的故事。

  我奔赴各地,细致查看,努力破解那些紧攥在掌心的秘密。

  与手相学家的不同在于,他们预测未来,

  我阐释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今天。”


展开
作者简介

  萧春雷,男,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郭又惊、十步等,福建泰宁人,从事文学、艺评和人文地理写作。《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等人文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时光之砂》、《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人类如果卵生:萧春雷艺术随笔》、《阳光下的雕花门楼》、《嫁给大海的女人》、《风水林》、《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等十余种。现居厦门。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是人类恢宏的创造物。偏处一隅的边陲城市,扎根于当地奇异的地理、历史和风俗之中,经受着异族文明的强烈冲击。每座城市都很独特,但边城——就像那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世沧桑,性格倔强,让人动情。

展开
精彩书评

  萧春雷的人文地理写作与当下泛滥的旅游文字不同,这是一位有思想的作者在行走中对存在之意义的追问。

  ——于坚(著名诗人、作家)

  当代中国有文化散文、历史散文、乡土散文,但很少有写得好的地理散文。萧春雷的人文地理写作,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空间意识。这种独具深度的写作,有着驳杂的知识记忆和精神亮色,而比知识更吸引我们的,是萧春雷飞扬的才情、感受和思索,以及优雅、考究的汉语之美。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书有专业的文献基础,敏锐的观察视角,优美的文字叙述,是近年文化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收获。

  ——谢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这是一本奇异的书:是地理书,是历史书,也是旅行书。该书不仅把地理、历史、人文、时政、精神收于一体,也把作家的文采、记者的角度、学者的严谨、行者的孤寂熔为一炉。在我的编辑工作中,从未见过还有谁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

  ——易水(资深编辑 先后任职于《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杂志)

  一个旅行者,如果看到不同的城市、民族,看到一切有差异的人文现象,而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时;如果看到季节轮换,晨昏更替,看到不同的地表空间也有自己相应的时间序列,而想推想其中的规律时,萧春雷的文章会是你很好的旅行手册,虽然他的初衷并非如此,但他集作家、专家和行者于一体的身份,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旅行文本。

  ——黄菊(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助理、微信公众号“行李”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厦门是我最熟悉的城市,犹如描述一个亲人,我不想陷入考据与细节,而是直抒己见,谈论地理环境和通商开埠对这座岛城精神气质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最恢宏的创造物,深受山川地理、行政建制、国家政策、人口族群、区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而偏处一隅的边陲城市,扎根于当地奇异的地理、历史和风俗之中,感受异族文明的强烈冲击,往往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每座城市都独一无二,但边城—那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世沧桑,性格倔强,最让人动情。

  有无数种阅读城市的方式,如见闻录、游记、画册、杂感、回忆录、特写、论文、城市史、专题调查、新闻报道等等,我选择了最困难的一种:全景式叙述。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应《华夏地理》杂志“读城”专栏之约而写的,责任编辑易水十分认真,要求我在一篇万余字的文章里正面讲述一座城市的来龙去脉、独特命运和精神气质。采访和写作过程十分艰辛,但深入了解了这些城市的隐秘之后,便有魂梦相通的感觉,与之变成了亲密的友人。喀什、拉萨等地的每一则新闻,从此都让我揪心。

  象雄故都,河西诸城,内陆、边疆和海防城市,收入本书的七篇文章是精心选编出来的,构成一个小小的跨时空群落,从各个角度呈现中华边城的多样性。

  从前,我们以一个城市为家,只认识有限的几座邻城。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旅行,飞机和高铁每日行经许多城市;我们阅读新闻,每天过眼全球无数城市的信息。无意之中,我们都成了城市鉴赏家。茫茫城海,谁曰无情?每个鉴赏家都有心中挚爱,或许这些感动过我的城市,也让你魂牵梦萦。

  河西地区战乱频仍,绿洲无常,荒漠里埋藏着无数遗失名字的城池。荒废在高台县大漠里的骆驼城就是一例。这座周长2000余米的长方形大城,论规模超过了张掖、敦煌等郡城,绝非无名之辈。但它到底是古代的哪座城池呢?好几代人为之伤神,最终,现代考古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城外的墓葬证实,骆驼城先后曾为汉表氏(是)县城、前凉建康郡城、北凉沮渠蒙逊政权的都城、唐建康军城,唐末从史籍中失踪,被风沙埋没了一千年。

  汉唐经营西域,在河西留下了上百座各种类型的城池,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城市沿走廊一字排开,像铁链一样高效组织起来,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坚强通道。事实上,它们组成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驿站。安史之乱后,少数民族控制了河西走廊,中原王朝被迫另开海上丝绸之路。中西阻隔,驼队断绝,灿若珠宝的河西城市群尽数没落。多少彪炳青史的伟业,沦为大漠里一座座可疑的荒城。

  我关注的城市,多数是远离中原王朝的边缘城市,或者边陲城市。相对于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独一无二的京师、首都、中央之城,这些天高皇帝远的边城自由散漫,个性鲜明,在中国的城市体系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自发明了农业之后,人类开始聚集定居,较大一些的聚落形成了城市,但城市之间,差异极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率先进行了城市类型学研究。他说,欧洲古代城市如雅典、罗马,实际上是军事中心;中国的城市则是政治和行政中心;只有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城市,才开始形成经济中心,并发育出市民社会,成为现代城市的先驱。

  ……

展开
目录

前言 我们都是城市鉴赏家 001

古城:河西汉唐城市群 011

穹窿银城:寻找象雄故都 049

拉萨:孤独有如皇冠 095

喀什:维吾尔族人的焦虑 131

重庆:留不住的江湖袍哥 165

长沙:先天下之乐而乐? 197

厦门:大陆的小女儿 227

后记 我的人文地理写作 2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