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1968年3月16日,一个凉爽的周六上午,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参议员走进了用枝形吊灯装饰的华盛顿老参议院办公楼会议室,房间里坐着他的参议员同事及其职员、华盛顿新闻界人士,以及罗伯特的妻子埃塞尔和他们所有十个孩子中的九个。在一种热切期盼的气氛中,罗伯特开始了他的发言:“我今天宣布参加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竞选。”他即将对和他同属一个党派的现任总统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发出挑战,竞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他说,他参加竞选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结束越南战争。在这一问题上他一直犹豫不决,拖延了整整三年。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面的越南广义省,威廉?卡利(William Calley)中尉的士兵已经在美莱村附近枪杀了四百多名男人、女人和儿童。虽然美莱村屠杀向大众隐瞒了20个月,但这两件事却发生在同一天——一件事发生在遥远的国度中,揭示了一场不受欢迎战争中日益增长的邪恶,另一件事发生在美国的首都,指明了一条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道路——虽分属两极,但都属于20世纪60年代理想主义的发展进程。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的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光明前途和希望精神。
罗伯特利用他候选人的身份扩大了这种政治讨论,并且他自己也直面全国的各种危机。他说:“我在寻求一种新的政策,一种可以终结发生在越南和我们自己的城市中的杀戮的政策;一种可以消除存在于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黑人和白人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鸿沟的政策。”他说,目前危如累卵的问题就是“这个地球上的道德领导问题”。他的总统竞选持续了85天,最终因惨遭暗杀而结束,时年42岁。
罗伯特?肯尼迪从一个冷战政客成长为一个关注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评家和一个和平主义的倡导者,显示了他的学习能力。通过了解他的生活和他所希望用以领导这个国家的方式,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罗伯特生前以及他在1968年6月6日遇刺身亡后十年中美国社会与政治的深刻变迁。
罗伯特的父亲曾经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工作,他小时就深受新政自由主义的熏陶。他相信,在塑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核心作用。罗伯特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母告诉他,他有责任帮助那些时运不佳的人们。他的成长经历还赋予了他强烈的“善恶感”,这也体现在他选择为之奋斗的事业中,这种二元世界观既伤害过他,也帮助过他。当他的思维和行动达到一致时,他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罗伯特?肯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且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法学学位,他在华盛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参议院的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Permanent Investigations Subcommittee)担任初级辩护律师,其领导是威斯康星州的反共产主义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作为一名年轻人,罗伯特和其他美国人一样,把共产主义视为一个“邪恶”的威胁,而且他也认为,极具煽动性的麦卡锡是在为阻止共产主义的散播而工作。但他与这个臭名昭著的共和党人之间的短暂关系却为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带来了负面影响。罗伯特随后在参议院的另一个委员会担任首席律师,这个委员会由阿肯色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约翰?麦克莱伦(John McClellan)主持,主要揭露美国工会腐败,他凭借这份工作挽回了自己的名声。他针对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Teamsters)主席吉米?霍法(Jimmy Hoffa)展开了调查,吉米也成了罗伯特的强硬对手之一。虽然罗伯特对腐败工会官员的追查使他与某些工会成员交恶,但这段工作经历对于他的政治生涯是至关重要的。罗伯特很快就建立起了坚强和正直的公仆形象。
罗伯特还在安排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的竞选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了1952年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的竞选和1960年以极其微弱的优势赢得总统大选。在肯尼迪总统任命他为司法部长之后,他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所有重大事件的关键参与者。罗伯特把古巴共产党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视为“邪恶”力量并计划要推翻他,这再次体现了他的二元世界观。在“自由乘车者们”向州际客运系统中的种族隔离现状发出挑战之时,罗伯特?肯尼迪向他们提供了保护,同时他也进一步地意识到了美国种族歧视的弊病。他还严厉地强制执行了联邦法院在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的大学废除种族隔离的命令。随着肯尼迪政府的日益成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这个世界。他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作为肯尼迪总统与俄国人之间的秘密特使,在解决稍有不慎就可能毁灭数百万人生命的核力量炫耀比拼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之后,他协助策划了华盛顿大游行,正是在这次活动中,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发表了他的代表性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在肯尼迪总统1 000天的任期中,罗伯特?肯尼迪是他重要的知己和解决纷争的专家。
对家族的忠诚和在政治上的信仰对罗伯特?肯尼迪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他全心全意地帮助他的二哥。在他的早年生涯中,他因过于维护约翰?肯尼迪的利益,以至于在一心一意地追求战术利益的过程中赢得了“无情”的名声。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罗伯特?肯尼迪在政治上陷入了孤立,但他逐渐在国家事务中找到了自己的立场。第二年,他赢得了纽约州在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席位,同时,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这也展现了他作为领导的潜力。
作为一名参议员,肯尼迪在对待越南战争的立场上摇摆不定,他优柔寡断、过于谨慎,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政治生存环境。但他在时代需要他的时刻,在需要他用自己的道德去对抗种族主义、贫困和战争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1968年,肯尼迪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想利用激进的公民来赢得总统选举,从而改变国家的发展方向。在他在世的最后几个月中,他证明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只有得到底层人民的支持才能发挥最佳效力。通过研究罗伯特?肯尼迪的言论与行为、重塑自我的能力,以及他乐意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也许可以加深我们对20世纪中期美国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评价他去世后的几十年中自由主义和党派政治的艰难的发展之路。
……
展开
还有一种暴力,虽然见效缓慢,但和半夜里的枪击和爆炸一样具有致命的破坏力。这就是制度上的暴力,不关心、不作为和慢慢腐败。这种暴力毒害着人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的不是分裂,不是仇恨,不是暴力和违法,而是关爱和智慧,以及彼此之间的同情,还要让我们国家中仍然感到痛苦的人们感到公平……
——罗伯特·F.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