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 专著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5910773
  • 作      者:
    远人著
  • 出 版 社 :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感人易懂的凡.高画传
  想了解凡.高,可你并没有时间去看大大的画册,去读厚厚的文字传记,去查落了灰尘的资料,本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插图得当,引人入胜,将会以感人、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凡.高其人,领略凡.高其作。
  2.一本书让您读懂凡.高其人
  拥有本书,作者会以诗性之笔,向您揭示凡.高其人:
  为何他如向日葵般,如此热爱太阳?
  为何他善良,却终于走向疯狂?
  为何他总在追寻着爱,却与爱情无缘?
  为何他终生受提奥接济,却愿为高更倾囊?
  为何他死后备受追捧,生时却潦倒异常?
  3.一本书让您领略凡.高其画
  拥有本书,作者会以美学之匙,为您解读凡.高之画:
  出现在他画中的男人、女人、老人、儿童都是谁?
  出现在他画中或明丽或哀寂的景色都在哪里?
  出现在他画中的每一个笔触、每一道色彩是如何磨练而来?
  除了《向日葵》、《星夜》,《自画像》,《有乌鸦飞过的麦田》,
  凡.高还有哪些被人遗忘的画作?
  画作背后又掩藏着怎样的秘密?
  4.作者为知名作家——远人
  以诗成名的远人,也是个爱画之人,曾被多家知名出版社约稿撰写艺术类书籍的他,有着广大的潜在读者群。在深圳特区报开“有画要说”专栏。
  5.精美设计、良心印制
  160多幅罕见精美图片,四色精印,绝对超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远人,19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大家》《花城》《随笔》《山花》《钟山》《天涯》《芙蓉》《诗刊》等海内外20余家报刊。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有作品入选30多种选本及年度诗歌。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现为《湖南文学》杂志社编辑,深圳市光明新区作家协会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凡.高曾说过:“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因为他的绘画囊括了他一生所有的情与狂、痴与美。
  本书作者远人,便是愿意去感受凡.高的内心,愿意去追随凡?高精神的人,他以其诗性的笔调追随着凡.高一生所有的平静与快乐、痛苦与绝望。并以美学之匙解读着凡.高各个人生阶段的众多画作。
  文字中蕴含着炙热的感情,章节间却极富逻辑地环环相扣,直达凡.高如向日葵般疯狂燃烧的一生,让读者不自觉地一口气读完,并为凡.高而哀婉、而赞叹。

展开
精彩书评
  凡.高的画让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
  ——欧文·斯通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德莱尔

  对凡.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凡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
  ——吴冠中

  凡.高是画家中的诗人,更是热爱人类的广义上的情人。
  ——余光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懵懂之年
  一 萌 芽
  1853 年3 月30 日。中午。荷兰西南部。布拉邦特州北面一个叫松丹特的村庄。时值春暖花开,这天和其他的春日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该村的新教牧师提奥多鲁斯终于做了父亲。他妻子安娜·柯尼莉亚刚刚产下一个男婴。性情古板的牧师对孩子的到来表现出初为人父的短暂喜悦,却没注意到妻子的如释重负。对安娜·柯尼莉亚来说,这个男婴虽说是她的长子,却不能说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因为第一个孩子离开母腹时便死了。因此,害怕再生孩子会遭遇同样悲剧的预感,始终让这个想成为母亲的女人暗自担惊受怕。现在, 当男婴以他的哭声宣告自己生命的来临时,安娜在喜悦之外,竟然对这个孩子忽然充满难以言说的感激,乃至数年之后,当安娜为他添上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时,都不自觉地认为是这个孩子的平安出生才福佑了自己的顺利生产。
  孩子被取名为文森特·威廉·凡·高。
  但不论是喜悦的提奥多鲁斯还是感恩的安娜·柯尼莉亚,都不可能想到,仅仅在三十七年之后,这个男婴会以自决的方式离开世界,而在他离开世界后不久,其名字将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征服全球, 成为凡·高家族中进入不朽的人物。
  如果说安娜对凡·高的平安出生充满感激有点令人感到古怪的话,那么凡·高的一生似乎就继承了这一古怪。而且,在凡·高的一生行事中,早已不再是古怪所能容纳。在今天,即便世人承认凡·高的天才,也免不了要在天才前加上“疯狂”二字作为前缀。二十世纪的西班牙画家达利曾不无自傲地说过:“我与疯子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我不是疯子。”就这句狂妄之言来看,达利和疯子之间也不过一张纸的距离。凡·高没说过达利这样的话,其性格也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但把达利的话用在凡·高身上,似乎更为恰当。因为凡·高的疯狂和疯子颇像,但没有哪个疯子会充满凡·高那样的内在。说凡·高的内在是天才的内在未免老生常谈,但除了“天才”一说, 也无人找得出更恰当的表述。
  一个天才总会有一个天才的表现和萌芽。
  提奥多鲁斯的牧师之职是世袭而来,因此对凡·高家庭来说, 宗教气氛总是十分热烈。从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小说大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知道,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一个宗教家庭总是离不开炉火, 离不开炉火前那个父亲朗读的经文,童年的凡·高对炉火和经文都提不起兴趣。吸引凡·高的,是这个毗邻比利时国境的村庄之美, 那些无边无际的旷野、密密生长的树林、永远流淌的泉水是他说不出缘由的最爱。孩子的特立独行虽引起家人惊异,但没有人会拒绝大自然的美,所以凡·高的行为没有被家人强行阻止。在牧师夫妇眼里,这个孩子怕是有点任性。很少有人能预判,一个从童年开始5
  就喜欢独自去往大自然的人,会养成孤独的个性。凡·高不仅在童年时就喜欢上了孤独,甚至在十二岁前往普罗维里学校寄宿就读之时,也找不到他热衷和同学聚会的记录,更多的是一个人进入大自然徘徊。徘徊的结果令人惊异,因为凡·高总说沉入地平线的太阳是黄色的,当夜幕来临,群星闪烁之际,其感觉竟然是夜晚比白天还要明亮。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恰恰是他往后表现出奇异天赋的萌芽,也是他毕生色彩选择的萌芽,更是他一生将与痛苦相伴的萌芽。
  二 第一个愿望
  在普罗维里学校就读四年毕业之后,十六岁的凡·高离家前往海牙。作为荷兰第三大城市,海牙虽不是首都,却是政府所在地, 就此而言,海牙甚至比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更具吸引力。凡·高前往海牙,难说是因为家境贫寒,需要赶紧分担家中的经济压力,尽管凡·高自言他在那时“不得不选择一个职业”。但事实是,凡·高家族的经济称得上雄厚。父亲是受人崇敬的牧师,外祖父曾装订荷兰第一部宪法,有“国王的装帧师”之誉,和凡·高同名的文森特叔叔是公司遍及巴黎、柏林、布鲁塞尔、海牙和阿姆斯特丹的大美术商,亨德里克·凡·高叔叔拥有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大画店, 还有一个科尼利厄斯·凡·高叔叔也是荷兰最大美术商行的经理。简言之,凡·高家族是欧洲经营美术品的望族。年仅十六岁的凡·高为什么就得“选择一个职业”是不少研究者眼中的费解之谜。很可能, 是凡·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导致他对自由的热爱,因而希望能更早地取得独立,更早地进入人生。
  满怀热望的凡·高前往海牙,落脚点是经营美术品、文森特叔叔拥有股份的古比尔美术分公司。
  同意凡·高选择古比尔画廊,或许是其父母希望他能在他日接下家族的美术公司,过上富有身份的上流社会生活。十六岁的凡·高在那时想的也是成为像叔叔那样的美术商。他需要从学徒干起,从一些美术作品的认识干起。从相对闭塞的乡村进入城市,凡·高的年龄未必会让他知道,在他到达海牙前两年,巴黎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也就在那一年,以《恶之花》名震文坛的波德莱尔去世,同年去世的还有“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色彩大师之一” 安格尔。而在安格尔去世前两年,注定将影响凡·高绘画生涯的马奈在沙龙展出了不朽名作《奥林匹亚》。马奈在色彩和构图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令画坛震惊,也使其成为印象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可以说,凡·高在海牙接触到美术作品之时,正好是欧洲绘画走向现代的关键之年。还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也在这一年来到人间,只是时间没给他成为凡·高对手的机会。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个性格孤僻的乡下红头发少年在1869 年懵懵懂懂地闯入画行之时,一心所想的还不是成为一个画家,而是成为像叔叔那样的美术商。但究竟要怎样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美术商,究竟要干些什么事,凡·高还一无所知。
  但不管怎样,十六岁的凡·高毕竟步入了社会、步入了生活, 唯独没步入他将要连灵魂都为之祭献的画坛,即使他现在的每天工作是和美术品打交道。但做美术商和做画家是两个彻底不同的概念, 也是两个听起来有所牵连,实则内涵对立的两个领域。
  凡·高将不折不扣地领教这一点。
  在他领教之前,有几件事值得一说,一是他待在海牙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分店。正是在那里,他和弟弟提奥开始了将令世人瞩目的通信。提奥比凡·高小四岁,中学毕业之后,他也和哥哥一样,到了古比尔美术海牙分公司。兄弟很难见面,通信就成为他们联系的唯一手段。日后将证明,没有提奥,凡·高几乎不可能投身绘画,今天的世界美术史上,也就难说会有凡·高的名字。第二件值得一说的是,到1873 年,刚刚二十岁的凡·高又被调到古比尔美术店伦敦分公司任职,提奥则像紧跟哥哥的轨迹一样,到了布鲁塞尔分公司。到伦敦的凡·高既始料不及,又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自己的初恋。
  但有过经历的人会知道,初恋的底牌几乎都叫苦涩。
  三 初 恋
  凡·高从小养成的孤僻性格使他难以和人交往。不论在海牙还是在布鲁塞尔,他和同事间几乎没什么往来,在那些同事们眼里, 凡·高不过是一个不合群的乡巴佬,但这个乡巴佬却很可能继承叔叔的美术公司。到伦敦分店之后,凡·高同样在同事间留下性格古怪, 甚至有点偏执的印象,但不知何时,这个个性乖僻的人变得和大家一样,居然笑口常开,干起活来精力充沛,随和得对每个人都充满好感。当然,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因此也没引起同事们多大的惊异, 同事们甚至都喜欢上了凡·高。对凡·高来说,却毫无变化之感, 他说不上生活是何时忽然变得美好,因为不知何时,房东女儿乌苏拉充满了他的心扉。
  从凡·高给提奥的信中可以知道,到伦敦后的凡·高的确感觉生活变得明亮,因为他住的房间“没有倾斜的天花板,也没贴带绿色边条的墙纸”。这是凡·高对色彩潜伏内心的本能表现,在他成为画家之后,就认为“绿色和红色代表人类可怕的感情”。尽管凡·高在那时还不会对绿色产生如此看法,但屋顶平整的房间没有绿色墙纸,已经不自觉地让他感到房间是他“梦寐以求”的。在信中他还透露, 丈夫已然去世的乌苏拉的母亲在后花园“办了一家专收小男孩的幼儿园”。
  但不论是房间的满意度还是那些有小男孩的后花园,凡·高的心灵几乎全心全意地依附在乌苏拉身上。乌苏拉对这个房客也充满友善。每天早晨,这个十九岁的英国少女都会到凡·高门外叫他起床。此时的凡·高不像往后那样留有粗硬的杂乱胡须,而是起床后仔细刮脸,然后再到楼下和乌苏拉对坐用餐。在凡·高心里,如果这一生的每天早上都能和笑意温柔的乌苏拉一起早餐,那将是他最幸福和最期待的人生。
  但生活给凡·高的当头一棒就是乌苏拉拒绝了凡·高的爱情。当凡·高终于鼓起勇气向乌苏拉直接求婚之时,乌苏拉的回答是告诉后者,自己一年前就已订婚。猝不及防的打击立刻唤醒他几乎已被抛弃的偏执。凡·高对乌苏拉的强吻换来后者的抗拒和愤怒的“红头发的傻瓜”骂声。
  令人司空见惯的是,失败挥出的拳头总是接二连三。被拒绝的凡·高在第二天就被告知,乌苏拉的未婚夫将很快从威尔士到达伦敦, 守寡的房东希望凡·高另找住处。之后的两个月,凡·高始终不肯放弃乌苏拉,但初恋的发展已完全朝绝望走去。凡·高不仅和房东母女的关系变得紧张,和同事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他再次成为那个性格乖僻、落落寡欢的原来的自己。到七月来临之时,凡·高的度假期到了,凡·高并不愿意回家度假,他渴望留在有乌苏拉的房子里, 但乌苏拉的母亲不客气地希望凡·高在度假时带走自己的所有东西。
  乌苏拉的未婚夫已经知道凡·高对乌苏拉的纠缠,他明确转达了要凡·高离开的要求。
  于是,凡·高带着自己当初入住时的所有东西离开,多出的东西是他感到痛苦和破碎的内心。没有来得及展开的初恋结束了。痛苦是什么滋味,凡·高的舌尖已经品尝,他离开乌苏拉时并不知道, 除了初恋的失败,还有更大的人生痛苦在无情地等待着他。
  ……
展开
目录
自序 读懂凡.高
第一章 懵懂之年
一 萌芽 3
二 第一个愿望  7
三 初恋  11
第二章 理想和考验
一 新的感受  17
二 看见贫穷  21
三 又来了,爱情  25
第三章 上帝及其命运
一 希望  33
二 传教士   37
三 和他们一样  41
四 又失败了  45
第四章 绘画
一 步行八十公里  51
二 性格  55
三 约定  59
第五章 幻灭
一 回家了  67
二 对立   71
三 绝望   75
第六章 重回海牙
一 有了个老师  83
二 同居的模特  87
三 杰作  91
四 攻击  95
五 失败了,退场了 99
第七章 辗转
一 德伦特 105
二 纽恩南 109
三 玛尔戈 115
四 死亡带来孤立  119
五 永远离开  123
六 安特卫普  127
第八章 艺术之都
一 巴黎  135
二 上了一堂课  139
三 伟大的同行  143
四 伟大的同行(续) 147
五 新的手法   151
六 很糟的状况  157
七 审视  163
第九章 阿尔的太阳
一 抵达  173
二 沸腾  177
三 有朋友了  185
四 乌托邦之梦与燃烧的向日葵  191
五 色彩认识  199
第十章 黑色的太阳
一 高更来了  205
二 矛盾出现了  211
三 悲剧发生了 2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