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安史之乱 专著
0.00     定价 ¥ 35.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3945534
  • 作      者:
    易中天[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展开
内容介绍
  结束了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权力。年轻的皇帝励精图治,起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宇文融理财、张说辅政,大唐帝国在建国将近百年之后,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前有李林甫秉政,后又杨国忠擅权,而边地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则一点点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藩镇割据、胡人添堵,大唐勉强支撑,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又踹了王朝一脚,公元907年,大唐王朝灭亡。从此,人们只能梦回盛世大唐。
展开
精彩书摘
  《安史之乱/易中天中华史》:
  大阅兵
  唐玄宗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阅兵。
  阅兵式庄严而隆重。二十万受阅部队在骊山脚下沿着河流摆开阵势,旌旗相连长达五十多里。他们的金戈和铁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军容威武雄壮。二十九岁的皇帝甚至身着戎装擂起战鼓,亲自指挥了军队的进退出入。
  三军将士山呼万岁。
  随后,玄宗发布了嘉奖令。陛下不无忧虑地指出,帝国的状况不容乐观,就像快要坠落的珠串。因此他希望,全体官兵能够同心同德,令行禁止,以忠贞不渝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实力,誓死捍卫大唐的江山社稷。
  很难说这些话是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玄宗正式接管政权之时,大唐立国已近百年。这对于经历了四个世纪分裂动荡的中华大地堪称幸运,何况太宗执政的二十三年还号称贞观之治,他本人也成为各族人民的天可汗。
  之后半个世纪的高宗和武后时代,帝国仍然兴旺发达歌舞升平。尽管武则天称帝前后也曾乌云蔽日,但那黑暗是李唐皇室和部分官员的,不是人民群众的,甚至不是庶族地主阶级的。相反,由于武则天清除了关陇勋贵的势力,也由于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贫寒之士反倒有了出头之目。唯其如此,帝国的大厦才不会因为她的血洗和屠戮而坍塌。
  实际上武则天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更是它的守陵人甚至建设者。正如诸位在《女皇武则天》中读到的,唐太宗在维护既得利益的长孙无忌等人撺掇下,选择了能力最弱的李治为接班人。在他看来,这样就能避免因祸起萧墙而导致帝国分裂,自己的政治路线和一世英名也能得以保全。
  可惜英明的太宗皇帝忘记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能力掘墓的人往往也守不住陵。他当然也想不到,李治不但将帝国拱手相让,而且还是让给了一个女人。
  这才真是天大的玩笑。
  幸运的是,这个女人偏偏具有治国的能力。在她与高宗共同执政和独立执政的四十多年间,武则天保证了帝国长期和持久的统一,并让它充满活力。就连改朝换代,较之以前的宋、齐、梁、陈、北周和隋,也是代价最小的。
  更何况,她还把帝国交还给了李唐。
  可惜,由于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无法设想没有武后的高宗政权是什么样,更无法设想李弘或李贤的王朝。因为没有武则天就没有李弘和李贤,哪怕李贤是私生子。但似乎可以肯定,她至少没有把国家弄得更糟,尽管鼓励告密、制造冤案和滥杀无辜对世道人心无疑有着破坏作用。
  那么,玄宗皇帝的危机感从何而来?
  短暂而混乱的中宗和睿宗时期。
  这是一段空洞无物和令人沮丧的岁月。当一群官员成功地将女皇武则天赶下台后,才突然发现她留下的空白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填补,自己反倒在她的有生之年被夺权,后来又被彻底消灭。女皇交出的政权,则落入一伙既无德又无能的人手中,包括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女皇政敌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
  如此奇怪的联盟,当然只会胡作非为。这就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创造历史的机会,而他原本是与皇位无缘的。因为他的父亲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中宗李显的弟弟,他自己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实在与九五之尊远隔重洋。这位王子后来能够成为大唐第六任皇帝,还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仅仅因为历史选择了他,他选择了政变。
  当然,也要拜韦皇后的愚蠢所赐。
  韦皇后的愚蠢在于太想当女皇帝,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太想当皇太女。她们甚至等不到中宗寿终正寝,就提前把他送进了鬼门关。此案虽然扑朔迷离,韦皇后一伙不得人心则大约是实,因此毫无悬念地便被李隆基就地正法。
  当时,李隆基才二十六岁,还很不起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开元新政
大阅兵
姚崇拜相
宋璟当国
宇文融理财
张说下台

第二章 潜在危机
张九龄碰壁
李林甫擅权
杨玉怀专宠
安禄山进京
杨国忠惹事

第三章 动乱始末
渔阳鼙鼓
潼关保卫战
马嵬坡
肃宗即位
平叛之路

第四章 走向沉沦
宦官乱政
藩镇割据
朝臣内讧
胡人添堵
大唐灭亡

第五章 唐诗精神
盛唐气象
多样与统一
怛罗斯
新的诗风
知向谁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