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肠胃病饮食这样吃就对了 专著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745268
  • 作      者:
    陈飞松, 于雅婷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肠胃病饮食这样吃就对了》内容翔实,特点鲜明,集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就能达到护理肠胃的目的。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飞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保健专家。现为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考试委员会副秘书长、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一直担任《中国临床医生》《北京中医》等期刊编委。组织编写了《名医教你手到病自除》《名医教你本草纲目这样用》《刮痧消百病速查轻图典》《人体经络速查轻图典》等经典保健图书。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北京世健联首席养生专家、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兼饮食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8年、2012年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员,领导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获“2008-2009年具投资价值健康管理新技术”“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荣获“科苑人物”“2008-2009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中华百业功勋人物”“中国创新人物”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肠胃病饮食这样吃就对了》以饮食调养肠胃为切入点,首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肠胃病的大致情况,使读者对肠胃病的概况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接着,介绍了有益肠胃道的保健营养素、食材、中草药和对症食疗法,使读者无论是在选择食材方面,还是选择药材方面都更加方便和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还从不同人群和不同季节出发,介绍相应的肠胃护理方法。对于肠胃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则介绍了按摩穴位、拔罐、静养、运动、瑜伽等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解读肠胃病密码,护卫肠胃健康

  肠和胃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人体所需的营养几乎都要经过肠胃。肠胃的健康直接决定着其他脏腑器官营养的获得,对全身性健康意义重大。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是导致肠胃病的重要原因。本章就从认识肠和胃入手,通过日常起居和饮食方式来全面解读肠胃病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为人们更好地预防肠胃病提供依据。

  胃、肠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吸收营养必须经过肠胃,肠胃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和小肠还是人体吸收营养的核心器官。护卫肠胃健康,首先要对肠胃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

  胃的功能

  消化功能:食物入胃之后,很快就会被胃液消化掉。消化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之分。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口腔的咀嚼、胃的蠕动,将大块食物研磨成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糜;化学性消化是指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降解成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如将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将脂肪降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将多糖降解为葡萄糖。经过胃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精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保护功能: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胃酸组成的,其中的胃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轻而易举地毁坏胃的组织细胞,在消化食物的时候,对胃壁会有一定的损害。但胃从来不会被胃液中的胃酸消化掉。这是因为胃壁上有一层厚厚的胃黏膜,胃黏膜直接接触胃液,将胃液和胃的内壁隔离开,避免带有强腐蚀性作用的胃液渗入内壁,对胃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如果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就会降低,易引发胃溃疡。另外,胃壁里层还有一层脂肪物质,这种物质能阻碍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也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专家这样讲

  胃喜润恶燥,喜暖恶冷

  调养肠胃应根据胃的特点进行。胃喜润恶燥,喜暖恶冷。喜润恶燥即喜欢源源不断地津液滋润,不喜欢咽干舌燥、口干口渴,所以养胃要多吃甘平或甘凉生津之物,多喝水。喜暖恶冷即喜欢温暖的环境,不喜欢冷凝,冷凝则伤胃,因此秋冬季节是胃病高发季节。可通过增添衣服、调整饮食、按摩、茶疗等方式,让胃暖暖和和地过冬。

  肠的功能

  肠道位于消化系统的最末端,长而弯曲,人体大部分的消化功能都集中在这个器官。又因为人体毒素通过大肠和直肠排出体外,所以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消化吸收:食物从胃幽门出来之后,进入小肠,遇到肠腔中的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可将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分解成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素。然后,营养素和水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被人体吸收。

  排出毒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将其通过直肠经由肛门排出体外。营养物质经小肠消化吸收之后,被人体利用,余下的食物残渣及少部分营养物质经大肠浓缩成粪便排泄出去。人体85%以上的毒素都是经过大肠排泄出去的。

  强化免疫:人体80%的免疫结构都在肠道周围。其他器官的免疫作用,如肝、血清、淋巴等解毒系统,都需要肠道提供营养。如肠消化管内就含有弥散淋巴组织、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物质,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机体免疫防御的一道防线,避免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抗原物质的侵入,对人体健康起着强化免疫作用。

  修复肠道:人体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大,各个器官都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能力。肠道作为最大的消化器官,只需2周就可更新一遍,在自我治愈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自我修复,肠道可调整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增强肠道的运

  动作用,调理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的功能。

  解析肠胃病元凶

  有些生活习惯不知不觉就伤害了肠胃。很多人正是由于不注意生活细节,久而久之就患上肠胃病。肠胃病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下面让我们看看造成肠胃病的元凶。不良饮食习惯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人们因吃到美味佳肴而大呼“过瘾”时,殊不知危险正在迫近。影响肠胃健康的饮食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饮食不规律:有的人饮食不规律,既无定量,又无定时,暴饮暴食,或者平常零食不断,该吃饭的时候又没了食欲。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性紊乱,致使人没有食欲、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等,肠胃病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

  常食加工肉:有的人为了图方便,喜欢吃咸肉、香肠、熏肉等加工的肉类食品。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的加工肉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概率就提高15%~38%。这是因为,为了延长加工肉的保质期,加工肉中往往会加入致癌物硝酸盐,从而对胃造成伤害。

  常食油炸品:油炸品热量高,会加重肠胃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负担。还有的油炸品比较脆、硬,胃在研磨这些脆、硬之物的过程中,容易损伤胃黏膜。若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易导致炎症、溃疡。

  过食刺激性食物:肠胃喜欢清淡的食物,不喜欢各种刺激类食物,如辣椒、烈酒、浓茶、咖啡等。这些物质中的辣椒素、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过多食用这类食物很容易引发胃溃疡。

  专家这样讲

  肠胃病健康饮食须知

  定时定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时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

  一次进食不宜太多,八成饱就可以了。

  尽量不吃过酸的食物,避免辛辣食物,少饮咖啡、浓茶。

  膳食中增加植物油,有助于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

展开
目录
10阅读导航12测测您的肠胃功能13药食同源,得了肠胃病后怎么吃14肠胃病,三分治、七分养15九种体质肠胃病调理方案第一章解读肠胃病密码,护卫肠胃健康22胃、肠的结构与功能24解析肠胃病元凶26哪些人易患肠胃病28肠胃病变的预兆30肠胃病预防方法第二章十种胃肠道保健营养素34膳食纤维——肠道“清道夫”36维生素B1——帮助消化,促进食欲38维生素B2——促进肠胃对食物营养的吸收40维生素B6——保护肠黏膜,预防肠胃病42维生素C——保护肠道,预防癌症44维生素E——预防肠痉挛,治疗胃溃疡46镁——维护胃肠道,促进营养的吸收48锌——调节肠胃,预防溃疡50硒——预防胃病,调理肠胃功能52钾——促进消化,防治厌食症第三章七十六种健胃益肠食材56薏米健脾益胃清热解毒57荞麦健脾益气开胃消食58小米健脾和胃疏肝解郁59豆腐益脾和胃清心安神60腐竹抗炎健脑调治溃疡61洋葱散寒健胃杀菌消炎62金针菇健胃益肠养肝抗癌63冬瓜益胃生津利水消肿64茼蒿宽中理气消食开胃65山药补虚养胃补肾润肺66西蓝花防治胃癌降脂减肥67莴笋增进食欲防癌抗癌68南瓜消炎止痛有益肠胃69茄子活血化淤清热消肿70蘑菇健脾益胃防癌抗癌71香菇疏肝理气益胃和中72杨梅生津止渴益胃消食73杨桃清热解酒促进消化74哈密瓜清热除烦利便益气75山楂促进消化健脾开胃76红枣益气补血健脾和胃77鸡肉健脾养胃补虚益气78鹌鹑补肾壮骨有益肠胃79鲫鱼补虚益气有益脾胃80甲鱼益气补虚滋阴壮阳81带鱼暖胃益肤补气养血82鳜鱼健脾养胃补气养血83青鱼健脾养胃祛风化湿84干贝滋阴补肾有利五脏85樱桃健脾利胃祛风除湿86鸡蛋益精补气健脑益智87玉米生津止渴降压降脂88醋开胃消食促进消化89粳米健脾益胃补中益气90燕麦健脾益气补虚养胃91猪肠润肠通便祛风解毒92银耳滋补生津润肺养胃93海带软坚散结防癌抗癌94黄瓜清热利尿促进消化95黑木耳补气滋阴活血通便96菠菜促进排便有益肠胃97油菜润肠通便活血化淤98韭菜温肾助阳益脾健胃99苦瓜补肾健脾清热泻火100蒜薹促进排便抗菌消炎101核桃补肾温肺有益肠胃102香蕉清热通便解酒抗癌103苹果润肺健胃通便消食104猕猴桃生津解热通便利尿105柚子下气消食醒酒健脾106黑芝麻润肠通便补肝养发107杏仁下气除满润肠通便108松子仁滑肠通便和血美肤109酸奶生津止渴补虚开胃110蜂蜜调补脾胃润肤生肌111绿豆清热解毒利尿消肿112大蒜温中健胃杀菌消食113荠菜健胃消食止血明目114葡萄滋补肝肾养血益气115芹菜健胃利血清肠利便116茭白解热除烦止咳利便117竹笋健脾开胃止咳化痰118莲藕健脾开胃清热凉血119番茄健胃消食生津止渴120柿子健脾益胃润肺化痰121胡萝卜健脾和胃补肝明目122平菇补虚健胃防癌抗癌123土豆健胃消食减肥瘦身124丝瓜活血通络健胃益肠125西葫芦清热消肿滋阴利尿126白萝卜健胃益气化痰清热127扁豆健脾和胃解毒消肿128芦笋健胃益肠帮助消化129番石榴健胃提神促进代谢130黄花菜润肠排毒利水消肿131菜花润肺止咳健脾开胃第四章八十味特效健胃益肠中草药134川楝子疏肝行气除热消食134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135佛手理气化痰疏肝健脾135吴茱萸温中下气除湿止痛136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中136延胡索行气活血镇静止痛137乌药行气解郁养血活血137柴胡清热解表疏肝和胃138栀子凉血解毒泻火除烦138芦根清热生津解毒利尿139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39秦皮清热燥湿抗菌止痢140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40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炎去肿141苦参清热燥湿利尿消肿141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142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142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43大黄泻火解毒消肿散结143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144败酱草清热解毒祛淤止痛144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145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45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泻火146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146牡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淤147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147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48三棱活血化淤破血行气148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149玫瑰花理气解郁活血散淤149三七活血化淤消肿止痛150丁香补肾助阳温中降逆150附子补肝益阳温通经脉151白豆蔻健脾化湿温中止呕151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经152苏子抑菌解毒行气和胃152厚朴温中下气燥热消痰153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153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54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154肉苁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155韭菜子补肾助阳润肠通便155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156阿胶滋阴润燥补血止血156何首乌养血滋阴润肠通便157白芍疏肝理气敛阴养血157熟地滋阴清热凉血补血158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158莲子健脾补胃养心安神159郁李仁利水消肿润肠通便159黄精滋阴润肺补脾益气160茯苓健脾和胃宁心安神160藿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161冬瓜皮利水化湿清热消肿161草豆蔻燥湿除寒祛痰截疟162灵芝补肝益气增强免疫162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163党参补脾益肺养血生津163葛根健脾益胃生津止渴164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164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165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165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消肿166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泻166金樱子固精涩肠缩尿止泻167五味子收敛固涩滋阴补肾167益智仁补肾助阳温脾止泻168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活血168丹参活血化淤消肿止痛169炮姜温经止血补脾止泻169白及化淤止血消肿生肌170女贞子补肝明目养阴清热170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171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171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172神曲健脾消食理气化湿172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173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止咳173番泻叶泻热导滞利肠通便第五章十四种常见肠胃病对症食疗法176急性胃炎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78慢性胃炎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8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82胃下垂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84胃癌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86便秘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88肛裂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90痔疮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92急性肠炎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94慢性肠炎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96痢疾的分型及对症食疗198脱肛的分型及对症食疗200肛周脓肿的分型及对症食疗202结肠癌、直肠癌的分型及对症食疗第六章不同人群的健胃益肠调养法206宝宝健胃益肠法208儿童健胃益肠法210青少年健胃益肠法212成年人健胃益肠法214孕产妇健胃益肠法216老年人健胃益肠法第七章四季健胃益肠生活指南220春季养肠胃,多吃甘甜少吃酸222夏季养肠胃,宜吃酸味宜补钾224秋季养肠胃,滋阴润燥忌辛辣226冬季养肠胃,食宜温热忌寒凉第八章肠胃病的日常调养230健肠益胃对症穴位按摩法232健脾益胃器具理疗法234平心静养,不急不躁养肠胃236运动清肠,打响健康保“胃”战238瑜伽体式,强化肠胃功能附录240附录一胃部疾病禁忌食物一览表246附录二肠道疾病禁忌食物一览表252附录三健胃益肠食谱速查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