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那么多,但汉字究竟应该怎样学才能让孩子不仅产生兴趣,又学到干货?田舍之老师的这一套书结合了书法、国画、汉字公式、汉字故事、历史传说等诸多要素,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带来一道汉字大餐。让汉字跳出纸张,让古人的智慧感染孩子。一套书学会 150余个汉字,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好的国学智慧。
“汉字中国”系列图书是一套专门写给孩子看的文化随笔,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形式,书写属于中国的故事,带领孩子们认识汉字之美,了解中国古老的智慧,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发明,认知汉字,不仅是掌握一项语言表述的工具,更是获取远古智慧的门径,汉字同时又是我们日常生活*熟悉*常用到的,因此,从常见的一些汉字入手,能取得孩子们较强的认同感。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庄子》,也带来非常新颖有趣的效果。
我们都会长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名叫仓颉。他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一些重大的事务。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只是靠打绳结、画符号的方法帮助记忆,时间一久,有些绳结、符号表示的事情很容易被遗忘。据说黄帝在和炎帝的一次很重要的谈判中失利,就是因为仓颉回忆不起记录的细节了。仓颉为此很自责,辞了官,躲到深山里,决心创造一种简单、准确的记录方法。终于有一天,他从鸟兽的足迹中得到了启发,决定用最简练、形象的图画来描述事物,比如用“⊙”来表示太阳,用“♡”来表示心脏,用“⊥”来表示上面……活泼有趣的汉字就这样产生了。
不要小瞧这些汉字,它们可不是所谓的“简笔画”,慢慢走进去,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深邃的思想和智慧。古人造字有两个要素:一是像,二是简单。“像”是为了让人能直观地看出它要表达的含义,“简单”是为了书写方便,前者需要技术,后者却是需要反复的琢磨、思考,不容易。比如太阳,若是画画儿,可以用一个圆圈儿加上许多放射状的短线来表示,可古人造字,把太阳的光芒浓缩成中间的一个点,所以有了现在笔画很少的“日”。
(日)
尤其是表示一件事乃至意象和思想时,汉字,就变成了智慧的结晶。比如“水”,古人不是简单地画几条曲线来表示水波流动,而是在一条波浪线的两侧画了两段断开的短线——这和《易经》中“坎”卦的符号极其相似,据说是表示水流勇往直前的刚毅和随顺变通的柔软。一个简单的符号,在表达形状的同时能反映其中的道理和精神,好像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做到。我国自古就有“字易同源”的说法,可见古人造字时的思维不亚于发明易经卦象时的洞明与睿智。
(水)
传说造字的始祖仓颉生有“重瞳”,也就是有四只眼睛。这当然是后人的臆测,但其中要表述的很可能是仓颉的“火眼金睛”能洞穿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曾经带孩子们模仿仓颉造“人”字,孩子们大都画了个直立的人形——头、身体、四肢,又像又简单。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侧身弯腰的“人”,告诉他们这是仓颉造的“人”字,然后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这是一个人在田地里劳动,”“这是一个人在鞠躬行礼,”“这很像是从猿到人直立行走的过程”……“这个字比我们造的更简单。”
(人)
孩子们的眼睛太纯粹,常常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们最接近仓颉。其实甲骨文中也有他们造的“人”字,只不过那个字是“大”,表示成人、大人。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过“人”和“大”的区别,古时候所说的“大人”是有道德、有威望、受人尊敬的人,那么弯腰劳作的“人”该是普通人吧。我们的祖先或许是要通过这个字告诉我们:要成为品德高尚、伟岸高大的“大”人,需要勤劳、谦恭,需要抬起头看世界……
(大)
跟孩子们的这些碰撞,未必能还原古人造字的本意,但这些碰撞出来的火花,确是可以点亮我们的生命。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慢慢走近仓颉、走近汉字、走近来自远古的智慧。“入山寻宝,时有所获”,我常常这样形容我们对汉字的探索,神秘、有趣、欢喜。如此,汉字便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和阅读的工具,而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精灵。
关于“人
我们都会长大 /001
留取丹心照汗青 /010
在心底种一抹中国红 /019
我们都是一家人 /029
在时间的缝隙里 /037
有家的孩子是个宝 /049
在路上 /061
编织如锦的生命 /069
穿梭于丝缕之间 /078
饮食背后的尊严 /086
爱悦大雪 /096
网罗出的文明 /103
从一杯茶开始 /111
射落浮躁 射出典雅 /119
不简单的“学”/129
后记 /139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