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趣味物理学 专著
0.00     定价 ¥ 46.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70501366
  • 作      者:
    (俄罗斯)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7岁时,别莱利曼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

在别莱利曼的笔下,原本枯燥难懂的科学问题,变得妙趣横生、趣味十足,很容易引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重印几十个版本,畅销不衰,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趣味物理学》一书中不仅有物理学领域的大量知识,还有让人着迷的各种物理学相关故事,故事内容或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件,或取材于著名的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威尔斯、马克·吐温及其他一些经典作品;书中同样提出了大量有趣的物理学问题,并给出了趣味的讲解方法,以此来引起读者对物理学的兴趣,扩展读者视野,同时也加深读者对物理学重要理论的认知。


展开
精彩书摘

西瓜炮弹

如果说一颗子弹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变得毫无危险,那么,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看似毫无威胁的物体,如一个西瓜、一个苹果或者一颗鸡蛋,却也极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1924 年,在国外举办的一个汽车比赛中,就曾发生过一起西瓜伤人事件。当时,沿途的农民为了表示对参赛汽车的欢迎,纷纷将自家栽种的香瓜、西瓜和苹果等水果,向着快速行进的汽车抛掷过去,试图扔到参赛司机的手里。农民们的本意是好的,没想到这些朝着快速驶来的汽车投去的西瓜,变成了一颗颗“炮弹”,最终引起了很严重的后果:这些水果有的砸在了车上,把车身砸瘪了,甚至砸坏了,导致翻车;有的砸在了司机或乘客的身上,造成了重伤,非常可怕。

本意只是表示友好的水果怎么就变成了和炮弹一样危险的“武器”呢?答案很简单,是物理学中的动能在起作用。参赛汽车自身的速度再加上水果被抛掷的速度,两者合在一起产生了破坏力极大的动能,把这些水果变成了危险的“炮弹”。根据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一个 4 千克重的西瓜投向一辆以时速 120 千米飞驰的汽车所具备的动能,和一颗仅有 10 克重的子弹发射后所具的动能是差不多的,因此,西瓜变成“炮弹”伤人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西瓜不会有子弹那样的穿透力,因为西瓜的硬度远远比不上子弹,否则就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炮弹了(图 11)。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飞机已经能够进入平流层高速飞行,飞行速度已经达到每小时 3 000 千米左右,与一颗刚发射出的子弹的速度相同。飞机飞行速度如此之快,这时候就得小心像上面所说的“西瓜炮弹”一样的危险品了,因为不管是什么东西,哪怕是一只小鸟,碰到这样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上,都会变成威力无穷的“炮弹”。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架飞机正在高速飞行中,从另外一架飞机上掉落下几颗子弹,即使不是落在这架飞机的正面,其危险性也和拿着机关枪对着这架飞机射击一样。因为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极快(和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几乎相同),与掉落的子弹相撞,其破坏力和拿着机关枪对着飞机扫射自然差不多。


相反地,假设子弹不是掉落在飞机上,而是跟在飞机后面用与飞机相同的速度飞行,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情况,飞行员伸手就能抓住这颗没有任何危险性的子弹。以此类推,如果两个物体以差不多的速度朝相同的方向前进,那么两者就几乎相对静止,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在1935 年,就有一个聪明的火车司机,利用这个原理,驾驶火车成功拦截住了另一列火车,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

当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位聪明的司机正驾驶着一列火车,此刻他并不知道在火车的前方还行驶着另外一列火车(我们称这列火车的司机为马虎司机吧)。由于蒸汽动力不足,马虎司机就把火车停了下来,并且把 36 节车厢给卸了下来,暂时停留在了铁轨上,只把火车头和前面几节车厢开走。但因为留在铁轨上的车厢轮后没有放置垫木,位置又恰好是斜坡,于是这 36 节车厢就沿着斜坡自己滑了下来!眼看着车厢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 15 千米,就要和聪明司机的火车相撞了,情况万分紧急!这位聪明司机急中生智,立即把自己的火车停了下来,开始倒车,并且逐渐将倒车的速度调整到和滑行的车厢差不多的速度。这时,聪明司机的火车和那 36 节滑行的车厢相对速度就非常缓慢了,于是聪明司机牢牢地承接住了这 36 节失控的车厢,没有造成一名乘客受伤,物品也几乎没有损失。

根据相对静止的原理,有人设计出了能够在行进的火车上写字的装置。大家都知道,火车在行进时,因为车轮和铁轨间会产生震动,人在火车上写字的话,笔和纸也会一起震动,写出来的字也就不好看了。而借助于这样一个设备,利用同样的速度则相对静止的原理,让纸和笔能够同时接受火车的震动,那么纸和笔就是相对静止的,这样再写字,就好像在静止的桌子上写字一样,不会有困难了。

这个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图 12):手拿一支笔,然后把手绑在小木板 a第一章速度和运动上,小木板 a 是可滑动的,能在木板 b 的槽里左右移动,而木板 b 可以在木座的小槽里前后移动。写字时,把这个木座放在车厢的小桌子上。因为手还是灵活自如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时木座上的纸所受到的震动,通过槽传给绑着手的木板,进而传给了握笔的手,也就传给了笔,于是笔尖和纸的震动几乎就是同步的了,两者也就相对静止,写字自然简单方便。当然,还是会有个小麻烦,那就是眼睛看纸的时候,字还是会动,因为人头的震动和手不是同步的,自然无法相对静止,因此在行进的车上写字还是会很别扭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