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前的准备事项
给小儿推拿前,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使得小儿能够配合不哭闹,以保证推拿的顺利进行。
室温要恰当
室温最好在25~28°C 之间,室温过高,小儿的治疗部位和大人的手部容易出汗,会影响操作;室温过低,则易使小儿受到寒凉的刺激,还会引起小儿紧张。
推拿高度要适中
可以在较硬的床上推拿,注意高度要适中,以免父母推拿完了小儿,自己却落下腰痛的毛病。
铺毛巾
给小儿推拿前,先在床上铺上柔软的毛巾,再让小儿躺着推拿。特别提醒2 岁以下小儿的妈妈,要在毛巾下再铺一层防水垫,以免推拿途中小儿突然尿尿或便便。
挑选最佳推拿时间
妈妈在推拿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儿的表情和情绪,如果小儿眼睛看起来又亮又有神,一逗就笑,一般就是推拿的好时机。妈妈可以边推拿边和小儿玩,也可以放些轻柔的音乐稳定小儿的情绪。
光线不要直射
推拿时的光线不要太亮,不要直射小儿眼部,最好是用反射光线,这样会让小儿有安全感,推拿时舒服又开心。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正确给小儿推拿,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推拿不当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伤害到小儿。因此,妈妈在推拿时要知道一些注意事项,有助于小儿恢复得更快更好。
适用人群: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即0~6 岁。6 岁以上孩子运用小儿推拿时,应适当减少手部穴位,增加时间和力度,并配合成人手法。
推拿手温:天气寒冷时,一定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进行推拿,以免双手冰凉刺激小儿,使其产生恐惧,影响治疗。修剪指甲,避免戳破小儿的皮肤。
推拿介质:保护皮肤多用油脂类,如凡士林;也可用粉末类,如爽身粉、痱子粉。增强疗效多用汁类,如姜汁。
推拿顺序:一般遵循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的操作顺序。也有从上肢开始,或根据具体病情先做重点部位。
推拿时间:每次操作时间大约20 分钟。时间太短没有效果,太长的话小儿易哭闹。推拿时间早晚都可进行。处于哺乳期的小儿可在哺乳时推拿。
推拿次数:根据病情而定,急性病每天可操作1~2 次,6 天为1 疗程;慢性病每天1 次或每周2~3 次,以每周或每月为1 疗程。
推拿适宜:小儿在睡着时安安静静,能更好地配合成人的操作。在穴位定位更准确的同时,仍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应在孩子饭后或哺乳后30 分钟再推拿。②推完后30 分钟内不宜哺乳,以防小儿溢奶。③睡着后推拿手法要轻柔,以不影响小儿正常睡眠为好。
推拿禁忌:由于小儿推拿是直接用手在小儿特定部位操作,所以外伤局部出血(包括有出血倾向)、局部感染、皮肤破损、急性伤筋等一般不宜在患处直接运用。许多危急重症,虽然并非小儿推拿禁忌证,但也不宜做单独选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