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东方魅力 专著 : 宋美龄与战时中国外交
0.00     定价 ¥ 6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6095211
  • 作      者:
    陈英杰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由南京大学国民史研究中心策划,由香港珠海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博士陈英杰编写,并由张宪文教授把关,此书更有QW性。
  ★本书聚焦于宋美龄的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活动,这是宋美龄成为传奇人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市场上单独研究这方面的书甚少,有关宋美龄的史馆或档案也尚未完全开放;宋美龄又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民国女性之一,想深入研究其与中国战时外交的关系的研究者必定很多。因此,本书一经出版必然会引起宋美龄研究者和国民党史研究者的强烈关注。
  ★受到了杨天石、吴景平的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英杰,男,1967年生,台湾台中人。香港珠海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博士,台湾宏国德霖科技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国现代史、台湾历史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议题有:战时国民政府的宣传、青年远征军、王世杰与抗战胜利前后的中国、国共谈判、宋美龄与台湾的军眷住宅、台湾原住民卡那卡那富部落史等,发表有关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宋美龄公开发表的演说稿和文集以及散见庞杂的档案和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了宋美龄自抗战肇兴,到太平洋战争前,以及宋美龄随访印度、缅甸后,从一个外交高峰,陷入缅战失利困境、历经史迪威职权风波、居里二度访华调解,到欢迎威尔基和英国国会访华团莅渝访问,以及罗斯福郑重邀请访美的经过。内容贯穿整个抗日战争全过程,宋美龄的外交活动不仅为中国带来大量实质援助,也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连结。她向世界广播、演说,塑造了盟国人民想象中的中国,而其融合中西、高贵妇人、知识菁英、抚慰伤兵、亲历前线以及与盟国领袖在开罗会议平起平坐的影像,也对外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展开
精彩书评

★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美]基辛格


★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蒋介石


★宋美龄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是动乱时代里一位极不寻常的女性。

——[美]基辛格


★宋美龄成了历史上Z著名Z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Z受欢迎Z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美]西格雷夫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访印跃然国际舞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大举南进,战火迅速蔓延到东南亚,英国为了集中兵力应付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显得自顾不暇,凸显出中国牵制日军的作用。在1941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派员至重庆,要求中国军队入缅,阻止日军势力的扩张,并保障滇缅路的安全。是时日本为了遂行其“大东亚共荣圈”   的计划,在东亚地区掀起了一场反英宣传运动,试图消除英国在亚洲的势力。此让宋美龄在分享夫婿蒋介石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荣耀之际,也跟着忧心如何在日军的封锁之下,让中国能够继续坚定地抗战。
  日本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为号召,分化印度内部的政治派系,蒋介石和宋美龄担忧甘地、尼赫鲁及其所领导的印度群众也受日本宣传的影响,希望“以亚洲人的立场去开诚布公跟甘地等人谈”。同时随着英国在东南亚各殖民地陆续面临着日军进攻的危机,此让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有意显现中国陆军在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在盱衡战局之后,蒋介石决定由宋美龄陪同出访印度,以寻求更多的外援和联外的替代通道,强化盟国间的合作,并共同争取当时仍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印度,能够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
  为了寻求中、印在战时的合作及奠立战后的关系,蒋介石在宋美龄的协助下,致函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于1942年1月下旬积极研究访问印缅的计划,评估“此时访缅访印,最为相宜”。而英国方面亦在1月28 日由驻华大使卡尔致函蒋介石伉俪,对其访问印缅表达欢迎之意。而蒋介石夫妇一行于访印归国后在昆明、重庆等地通过演讲、广播,掀起一阵“印度热”,宋美龄更在3月中旬亲自参加“印度日”   的对印播讲,积极促进中印关系。
  第一节 秘密出访印度
  1942年2月13日,重庆各大报刊纷纷以斗大的标题和大篇幅的报道,披露蒋介石与宋美龄率团出访印度的消息。不过事实上蒋介石夫妇一行早在2月4日即自重庆出发,并在加尔各答停留了几日后于9日抵达新德里正式与印度总督林里资哥会晤。蒋介石和宋美龄素来颇重视文宣,对于如此重大的新闻,重庆各大报何以延迟多日才进行报道,个中原因实颇耐人寻味。
  一、争取外交突破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陆续和英使卡尔、英美军事代表团、印度英军总司令魏菲尔及美国军事代表勃兰特等,在渝会商远东战略问题,并决定成立军事会议,由中美英各派代表组成。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在回复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出任,盟军中泰越战区统帅的同时,希望罗斯福能转达英国首相丘吉尔注意印度的局势:
  对确保印度,与大战期中,如何使印度及南洋各殖民地民族贡献其人力、物力,而不为敌国所煽惑, 甚至于发生叛乱也;否则,各殖民地最后必被敌国利用倒戈,
  此比军事计划,更应注重也。
  是时由于中国的新任外长宋子文仍继续留美,致力争取军经援助, 蒋介石因而在身兼多项党政军要职外,又代理外交部。蒋介石投注更多的心力观察国际局势的变化,精通英文的宋美龄也适时扮演重要的角色。蒋介石试图利用此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东南亚节节得逞之际,改变英美“先欧后亚”   的战略,促使“美国全力注重太平洋,解决日本为第一要旨也”。同时思考交涉废除不平等条约,并积极研究访印的计划。
  ……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投身宣传呼吁援华
第一节 抗战爆发投身宣传
第二节 三姊妹携手共振声威
第三节 加强对国际宣传
第二章 访印跃然国际舞台
第一节 秘密出访印度
第二节 争取英印反侵略
第三节 归访甘地与临别播讲
第四节 归国续注印情
第三章 纾解盟国争歧与受邀赴美
第一节 缅战失利协整战备
第二节 接待盟国政要访华
第三节 接受罗斯福邀访
第四章 访美巡讲与交涉
第一节 从事公开演说
第二节 对美高层交涉
第三节 婉拒访英与受邀访加
第五章 出访开罗共商大计
第一节 促美转变对华态度
第二节 沟通战后太平洋问题
第三节 周旋美英领袖之间
第四节 面对盟军战略的改变
第五节 迎接华莱士访华
结 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