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如一个历史小说家,在时间的流淌中讲述山与人的故事;大峡谷如一个悲剧戏剧家,在空间的舞台上普度众生。
曲线是上帝的,这个上帝属于自然、艺术和孩子,因为只有这三者容易接近上帝。
人的一生,从来不可能不是天堂就是地狱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
树,属于天空;钟,属于世界。表,属于时间;钟,属于岁月。它们的区别就是这样,就像一个明喻一个暗喻一样,就像一个散文一个诗一样。
寂寞是一种心境。心境是由精神所营造的,就像鸟巢是由草搭起来的,海滩是由沙冲积而成的,云是由水雾凝结而成的。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退隐,不是防空洞,不是与世隔绝,不是无所事事,不是中国士大夫独有的酸腐诗文。
忠诚是一座山,走过了头,就翻到了山的那头去了。这头可能是百花盛开,那头却可能是雪山肃杀。
肖复兴先生创作生涯超过半个世纪,佳作连连,但是目前市面上暂无一套规模适中,相对好而精的选集。此次由肖先生亲自精选创作散文精华一百万字,分“生活与感想卷”“读书与怀人卷”“亲情与友情卷”“音乐卷”四类进行精编,系统收入了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本书为“生活与感想卷”,萃集了肖复兴散文作品中侧重谈日常生活与感想的篇章。其中既写到了生活中的平凡见闻与点滴感悟,也写到了在国内外游历的所见所感。肖复兴既围绕个人生活见闻深入开掘,同时又走遍天南海北、欧美各国,向我们展示各地不同的风物人情。他的文笔细腻,对日常生活和大千世界的观察细致深刻,给读者以丰富的生活与情感启迪。
诗的救赎
如今,电视屏幕的娱乐节目,几乎被搞笑的小品相声和娱乐化的相亲做饭等版块所占领。丁酉新春伊始,央视一套推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节目,颇值得一看。我是从第四场偶然间看到了,立刻被吸引,便又找到回放,补齐前三场。现在,十场比赛落下帷幕,让我看到在泛滥的娱乐节目中难得的那一点文化的影子,尤其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美丽的疏影横斜。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我们的唐诗,真的是世界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时又是我们民族从古至今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文化营养。即使过去了上千年,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精神,还是那样息息相关,而且,离我们是那样地近。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今存在的一切,以及我们内心所思悟、情感所需要、梦想所企盼的一切,在唐诗中都可以找到这样诗性的对应,非常地奇特,而且,非常地准确,非常地好懂易记,又非常地含蓄蕴藉和浓缩。面对当今纷繁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包括唐诗在内的中国诗词这样带有古典情怀的诗性的营养,起码对于我,需要这样诗性的释怀,甚至救赎。
节目中,无论是百人团形形色色的参赛者,还是主持人和点评嘉宾,都值得点赞。从某种程度而言,古诗词是一种游戏,其游戏的特点在于我国文字魅力的独特性,其中词与词、字和字之间细致入微、紧密非凡而奇特无比的关系,亦即如布罗茨基所讲的:“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特殊的重力。”这是中国古诗词独有的语言系统、美学系统和价值系统。这些系统不是正襟危坐的高头讲章,而是温润清澈,如水流动,真的是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奇妙而又有着特殊重力的存在。
中国诗词大会抓住了其游戏的特点,让节目在比赛中变得好看,同时,传播了经典传统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将参与者的人生与精神和我们的古诗词密切交融,互为镜像,更让我们能够有意识地靠近它们庇荫取暖,读诗洗心,以此完成了对于我们今天残缺的精神和娱乐化节目的救赎。
在这个节目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来自河北农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四十岁的白茹云。她在比赛中淡定而坚定,最后脱颖而出,完全答对了题目,真是不容易,那九道题让我来答,我是答不全的。六年前,她患有淋巴癌,住院化疗期间,无所事事,在医院旁边的小摊上买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躺在病床上看,住院一年,看了也一年,一首首地看,一首首地抄,一首首地背,燃起了她对古诗词的爱。是古诗词帮助她走出死亡的阴影,战胜了生活的贫寒和化疗的痛苦,完成了她生命的更是精神的救赎。
主持人董卿,是我看到她主持节目中的最好的一次。在节目中,她引用别人的诗句说: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诗和远方——她敢于在中国古诗词中面对今天的苟且,让她在这个节目中显示出了她知性素养和感性真情的一面,她情不自禁地落泪,和即兴而来的吟咏,摆脱了以往节目中一些端起架子的造作和程式化的空洞。可以说,这些其实就是今天无奈的苟且,她是清醒的,是中国古诗词让她有勇气清醒地面对今天的苟且,并帮助她有力量战胜苟且而完成对自己和电视节目的救赎。
一个普通的电视节目,能够如此完成对于我们自身的生活和电视节目的双重救赎,是不简单的,不容易的,尽管这样的救赎只是浅近的尝试和开始。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苟且,因此,都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救赎,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里的一点点的期许,一点点对自己的祈愿,和对他人的祝愿。当然,救赎的方式是多样的,中国古诗词只是其中一种。前辈学者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古诗词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古人曾说‘诗言志’,此是说诗是讲我们心里的东西的。”在这里,对于“诗言志”的“志”,钱穆先生做了最好的解释,而不囿于传统和现时惯用的那种宏大的指向,强调的是“心里的东西”。
我想,这大约是古典诗词区别于新诗乃至文学其他品种最特殊的地方,也是最迷人的地方,最让我们感到亲近的地方。所以,钱穆先生又说:“正因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这是学习中国古诗的更高境界了。这样的境界,就是诗帮助我们完成救赎之后所达到的境界。
2017年2月12日于北京
小雪和大雪
我特别喜欢民间的谚语,充满智慧,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提炼,下接地气,上敬天神。曾经有这样一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有一句: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两句谚语,很有意思,前面一句,说的是民俗;后面一句,说的是自然。也可以这样说,前面一句,是平常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后面一句,是过日子的自然背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勾连在一起的,互为表里。
按照节气,立冬过后,就是小雪。不过,这个小雪只是指节气,不见得一定会真的有小雪花飘落。如果小雪前后能够赶上一场雪,便属于初雪,即便落地即化,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让一秋天树叶凋零的枝头,一下子玉枝琼花起来。
难怪人们常常将初雪比作初恋,那种晶莹洁白,落地转瞬即化的样子,很像是纯真又飘忽乃至飘逝无果的初恋。记得很多年以前,曾经读过一篇小说,讲一个少女的初潮来临的那一天,她跑出门外大叫,正好看见初雪飘落。当然,小说是虚构的,是想以初雪比喻初潮,让这样红白对比得更纯洁而美好,是初恋朦胧的前奏,也是人生新的觉醒和开始。
其实,在北京,小雪节气时赶上初雪的概率是很低的。放翁有一句诗: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这句诗里的小雪,是对仗于重阳的节气,并非指真的下雪。小雪未雪,是北方尤其是干燥的北京常见的,只是这个节气里,天气变得如放翁所说的,有些清寒。这“清寒”二字,是这个节气最恰当而形象的指示牌。如果说冬至后的大寒才会露出冬天真正的面目,那时候的寒冷可以称之为酷寒,“小雪”节气里的“清寒”,便由此对比得如同一位清瘦的旗袍女人,而那种“酷寒”的季节,则像是一个必得穿上羽绒服臃肿的胖美人了。所以,在我国从古至今,给女孩子起名字的,有叫小雪的,而很难听到叫大寒的。
小雪时节,赶上真的飘起细碎小雪花的,在我漫长的人生中,只有一次。那是四十八年前,我刚刚到北大荒插队不久,记得很清楚,是大田里的豆子刚割完收到场上,还没有完全入囤。一天上午,天忽然飘了小雪花。由于北大荒的田野辽阔无边,一眼望过去,无遮无拦,一直连到远远的地平线。小雪花仿佛迈着细碎的步子,跳着芭蕾的小精灵一般,从天边慢慢地飘过来。起初,根本看不见,渐渐地,才见它们拉着洁白的轻纱一样,罩满了天空和田野,也罩满了我们的晒场。
那时候,我正在晒场上装满满一麻袋一麻袋的豆子入囤,眼瞅着小雪花就铺满了晒场的地上,绒毛毛的薄薄的一层,像是前些日子早晨起来常常看到过的秋霜。而沾在大豆上的雪花,更像是割豆子时常常冻僵我手指的霜花。连接入囤要爬上的那三阶高高的跳板,已经像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地毯一样,飘忽在晶莹的雪花中。
北大荒地处我国最北方,天气显得更冷,小雪前下雪很常见。当地老农告诉我,还有在十一国庆节就下雪的时候呢。但是,对于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早下雪。而且,雪越下越大,到了下午,已经是铺天盖地,白茫茫一片。跳板上全是雪花,太滑,入囤的活儿没法干了。队上放假,我们跑到当时的知青大食堂里玩,那里有我们自制的乒乓球球台,年轻时,吃凉不管酸,以苦为甜,找乐穷开心。尽管四十八年过去了,记忆里的情景还是那样地清晰,我和伙伴打乒乓球比赛,谁输谁要买一筒罐头请客。那时候,队上小卖部只剩下了香蕉罐头,那种香蕉罐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一个长圆形的铁皮罐头里,直杵杵的,只立着四根,是两根香蕉从中间切成了两截。我们的比赛,一直打到小卖部的香蕉罐头卖光,我们把罐头里的香蕉吃光。
以后,小雪时节,我再没有见过下雪。当然,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香蕉罐头。初雪,就这样消失在我逝去的青春里。
关于小雪和大雪那两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时候在北京就听,长大了到北大荒插队时候还听。两地的老人好像是一所学校里毕业的。只是,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北大荒,小雪腌菜还有,主要是腌雪里蕻,渍酸菜,但大雪腌肉没有了,因为那时候肉奇缺而显得格外珍贵,每人每月几两猪肉的限量,是无法腌的。不过,“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却是有的,无法更改。这凸显了这句谚语的力度,是远远高于“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句谚语的。生活的经验可以改变,大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记得一位欧洲的科学家曾经说过:人在自然和生活
之间,只是一个比例中项。所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是人的本分。
当年,我所在的北大荒的大兴农场,前后被七星河和挠力河两条河环绕。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句谚语,在北大荒,比在北京还要格外彰显其准确性,灵验得就像安徒生童话里说的:一只手轻轻一动,就可以让冻僵的玫瑰花盛开,也可以让盛开的玫瑰花冻僵。
目录
001 | 诗的救赎
004 | 小雪和大雪
009 | 青春致幻剂
012 | 昔日重现
015 | 布拉格寓言
018 | 沙漠之花
023 | 加州看海
027 | 罐头厂街
030 | 斯坦福即景
033 | 四块玉和三转桥
036 | 机场的拥抱
039 | 老电话号码
042 | 端砚和淮盐票
045 | 街上看鞋
050 | 云南三章
060 | 荒原记忆
064 | 人生除以七
067 | 世界杯和NBA
071 | 足球与艺术
075 | 塔夫特夫人的选择
078 | 水袖的绝唱
081 | 大年夜
085 | 赛什腾的月亮
088 | 消失的年声
091 | 窗前的花开了
094 | 飞机延误之后
097 | 后知青时代的『老三样』
100 | 养老院踩点
103 | 书虫书屋
107 | 我们便身在天堂
110 | 苍蝇馆子和洗脚泡菜
114 | 理发记
118 | 重逢仙客来
121 | 劝业场记忆
126 | 明信片
132 | 莎士比亚书店
135 | 丝瓜的外遇
138 | 应无所住
141 | 萤火虫
144 | 孤单的雪人
147 | 山的传奇
152 | 水的传奇
156 | 遭遇雷雨
159 | 除夕的荸荠
162 |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65 | 客厅里的鲜花
168 | 芝加哥奇遇
171 | 公交车落下的花瓣
174 | 风中华尔兹
177 | 贪官的名字
180 | 天津的哥
183 | 自行车咏叹调
189 | 大合唱
192 | 亲笔信
196 | 面包房
201 | 太阳味道的西红柿
204 | 风景只在想象中
206 | 阳光的三种用法
209 | 阳光的感觉
212 | 曲线是上帝的
214 | 雪被城市带坏了
217 | 铁板的呼吸
220 | 到天堂的距离
224 | 好味止园葵
227 | 大师隐于市
230 | 软卧车厢上铺的女人
233 | 丽江即景
236 | 杜鹃,杜鹃
239 | 街上连狗的目光都变了
242 | 超重
245 | 一场戏的工夫
248 | 草帽歌
251 | 美丽的脆弱
254 | 手机使街上的人们表情丰富
256 |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261 | 生命平衡的力量
265 | 青木瓜之味
268 | 甜的尴尬
272 | 钟和表
276 | 苹果寓言
280 | 美丽的手语
283 | 波兰沉思
286 | 颠簸的记忆
292 | 西门町印象
297 | 与石共舞
300 | 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303 | 简洁是最美的生活
307 | 泡影
312 | 忠诚
316 | 下午茶
320 | 四十岁的奥蒂
323 | 楼前的黄昏
327 | 树的敬畏
330 | 浪漫的丧失
332 | 夜曲
335 | 布拉格的咖啡馆
339 | 冷湖吟
353 | 林荫路
356 | 丁香结
359 | 孤独的普希金
362 | 北京人喝酒
365 | 北京人吃早点
368 | 北京的女人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