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斜裁基本原理
一、斜裁定义
斜裁(英文Bias Cut),由法国时装设计师马德莱尼·维奥耐特首创。其裁剪方法是以布料经纬纱线的45。夹角斜向作为服装制作的基准点和悬垂方向,按人体形状和款式要求在布料上进行直向和斜向交叉裁剪。为使斜裁准确合理,斜裁制板时,一般要先在模特人台上进行缠绕、打褶、别布,摸索款式的成型规律和结构特点,然后再进行剪裁缝制。
马德莱尼·维奥耐特的斜裁法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斜裁”是不一样的,我国的“斜裁”只是将直裁的纸样斜向摆放裁剪,虽然也利用了布料斜向丝绺的悬垂性,但整体的服装结构还是无法改变其直裁的性质,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斜裁所具有的那种惟妙}筐肖的造型效果。马德莱尼·维奥耐特的斜裁法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斜向裁剪,是利用布料斜向的自然拉伸性和向下悬垂性进行剪裁,所以能塑造出比较理想的服装外观形态,并恰如其分地包裹人体的身躯。事实上,这种斜裁方法是服装裁剪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斜裁将布料的运用推向了极限。斜裁的衣裙看似紧紧地包裹着人体,但绝不是紧绷,它的活动余量会在服装自然成型的空间中得到释放,这是斜裁利用布料斜向拉伸的结果。由于斜裁要求布料门幅比较宽,故整体连接的斜裁极为罕见,大多数设计师和裁剪师只能根据布料门幅的宽度设计斜裁。当布料门幅不够时,一般是在衣摆或裙摆处进行镶拼连接。另外,衣裙边缘和下摆部位的斜裁设计,往往会采用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菱形等几何图形,通过与衣片的组合来进行裁剪造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