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这支队伍管理好服务好进而形成支部工作特色谈何容易?打击果然说来就来。给我迎头一盆冷水的是支部成立大会后的第一次组织生活会。尽管提前发出了会议通知,可出席会议的情况令我一愣:到会的党员稀稀落落,连半数也不到,有的即使到场也就签个到,然后声称单位工作如何如何忙,扭头就离场了!更有甚者,不到会,不请假,打电话过去索性也不接听,搞得主持会议的我灰头土脸,草草收场……
为搬掉会议出席率不高这块“大石头”,我在梳理情况时发现,支部党员分布分散、工作比较繁重、作息时间各异,集中开会确实面临“锣齐鼓不齐”的困惑。于是,本着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的服务理念,我利用电话、电子邮件、QQ、飞信等多种沟通工具,充分听取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活动中的“失分点”,与支部委员一起商议改进措施,最终确定了安排组织生活的“六不开会”原则:春节前后企业职工返乡探亲的高峰期不开会;时间安排最容易冲突的每周第一个工作日不开会;“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上半天不开会;可以“合并开会”的不单独开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灵活传达精神的不集中开会;会前准备不充分、出席情况存在较大变数时不开会。同时在前期准备中分“三步走”:每次开会前,提前一周发出会议预通知,就会议日程征求党员的意见,把决定权交给党员;在集中多数人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会议日程,发出正式通知。为方便有的党员向所在企业的领导请假,还为他们提供盖有支部印章的书面通知;提前一天发出会议提示短信,指定一名支部委员了解反馈信息,做好出席情况统计工作,个别特殊对象再由支部书记专门“一对一”沟通确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