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海派律师在虹口
0.00     定价 ¥ 6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2025729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收藏
内容介绍
  《海派律师在虹口》记录了上海市虹口区十五位律师各自执业所经历的事例,是社会了解律师的一个窗口,希望通过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读者能对律师如何服务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法治建设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事实上,上海的优秀律师何止书中提及的十五位,我们不可能在此一一尽述。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律师的群体,践行着律师的信念,传承着行业的传统,弘扬着法治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海派律师在虹口》:
  “侠”是什么?李白在《侠客行》中描绘燕赵的侠士,是古道热肠、行侠仗义、刀光剑影。
  68岁的沈国强,依旧身轻如燕,踩、扑、裹、束、决……这套行云流水的拳法,他练了四十多年,天天如此。他对“侠”的理解,是年少时拜师学武,靠拳头打抱不平。可是,因缘巧合,当习武这条路行不通时,另一扇施展抱负的大门向他敞开——做一名律师侠客,靠嘴巴,靠智慧,靠法律“伸张正义”。
  光阴荏苒,从当年的国资所、合作所到合伙所,他和他的上海棣陆律师事务所经历了32年改制、改革和发展的风雨跌宕,在房地产法律服务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侠义与智慧,相得益彰。
  “如果当年不做陪审员,我可能改行研究科学”
  沈国强是个典型的直性子,这也是他在律界多年的风格与气质。这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熟悉沈国强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练家子”,练拳,是他的爱好,就算是现在年近古稀,他依然在家中悬挂沙袋,每天锻炼。因为从小喜欢打抱不平,沈国强选择拜师学艺,练习摔跤和武术,拳名为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一样,都属于内家拳法的一种。
  1969年,与这个年代的很多知青一样,初中毕业不久的沈国强被分到中国最北端黑龙江下乡插队,同一生产队的,还有其他50多位上海人。在当年那个混乱的年代,上海人在插队时经常被欺负。凭借一身“练家子”本领,沈国强替不少老乡出了头,他自己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这几十年,无论如何,拳头是硬的。”但是靠武斗打抱不平,却频频受挫。
  1978年,结束了九年多的“上山下乡”后,沈国强回到上海进入集体单位。一次偶然的机会,1980年10月,当时的法院刚刚恢复不久,正好要招录一批陪审员,年轻好学的他被街道推荐。“当时的领导严肃地跟我说,这是给你的光荣的政治任务。”
  正是这段陪审员的经历,给了沈国强接触法律、学习经验、锻炼自我、结交朋友的机会。1982年,国家推出自学考试,他抓住机会第一时间报名,三年后,顺利拿到华东政法学院的毕业证书。
  提起80年代的上海律师,李国机、张国飞等老师的名字,可谓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他们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初期第一批归队律师中的杰出代表。刚刚拿到毕业证书的沈国强,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市第二法律顾问处,当时的老主任就是张国飞律师,“他对我很好,说你就在我们这里工作吧,我们找机会把你调过来”。沈国强说,因为过去是国资所,当时律所还是事业单位,律师都是干部身份,要有编制,拿的是固定工资。为此他是一边帮忙工作,一边等待机会。
  1986年2月1日,对沈国强来讲,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市第六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成立。他跟随师傅张国飞进入这家律所,并在同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律师资格统考,取得律师证,正式开始了他的律师生涯。
  “成为律师是一个偶然。如果没有陪审员的机会,也许我会做一名自然科学家。上海市第六律师事务所,就是我律师生涯起步的地方。”
  ……
展开
目录
序言一 俞卫锋
序言二 洪亮
金鹤山 三十年律海沉浮,律界首批“吃螃蟹”的改革者
沈国强 从“靠拳头”到“靠法律”的侠义情怀
邵曙范 在老百姓的身上,我看到了民生甘苦
张善美 坚持真善美,就能发现创新之路
李慈玲 律界持续绽放的铿锵玫瑰
陶武平 律师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祝小东 发展的律师行业,不变的专业精神
刘瑄 自律是做成事业的基础
郑祺 一个法律人的公益之心
李镔 从一介教书匠到资深能源及环保律师
盛雷鸣 改革开放四十年,律师业勇立新潮头
刘雨修 三十载深耕,只为梦想前行
郇恒娟 巾帼不忘出处,豪情莫问前路
薛国财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洪亮 改革开放同龄人,不忘初心律二代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