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彩图版)/中华国学经典必读书系》:
扁鹊施换心术 扁鹊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神医。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为中华民族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一年,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同时生病了,他们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长时间就痊愈了。两人准备回家时,扁鹊却对他们说:“你们这次所求治的病,只是病症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治好。但是,从我这些天对你们的观察发现,你们除了身体上的这点小病之外,身上还潜伏着一种更严重的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惊诧不已,于是问道:“您能跟我们具体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病吗?” 扁鹊看看两人,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总能想到很多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公扈听完,频频点头称是。接着,他又转向齐婴,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将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世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听完这席话,齐婴也不得不信服扁鹊了。最后,扁鹊又对他俩说道:“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将你们的心互换一下,这样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早已对扁鹊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急切地请求扁鹊尽快给他们实施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分别喝下一种能让人昏迷三天的麻醉药酒。在这三天里,扁鹊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他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过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他们的心互换以后,记忆也随着心换了。
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两家的家人都不认识他们了,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和齐婴没有办法,只好又去请扁鹊来跟自己的家人解释。扁鹊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两家的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蔡邕救琴 蔡邕是东汉灵帝时的一位大臣。蔡邕博学多识,擅长辞章,是有名的辞赋家、书法家,并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汉灵帝直言相谏,结果得罪了朝中奸臣,并被他们的谗言所害,最后落到逃跑、隐居的境地。
蔡邕从小便爱好音乐,通晓音律,别人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最擅长的是弹琴,但他对琴也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宁愿舍弃很多财物,也舍不得丢下那把心爱的琴。尽管家人不理解,他还是坚持带着琴出逃了。蔡邕对待这把琴如同对待亲生孩子一样,时时细加呵护,生怕它受一点损伤。
在隐居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多亏有琴相伴才过得下去。他常常独自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忠心耿耿反遭迫害的悲愤,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前途渺茫。
有一天,蔡邕正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刚将一块木柴塞进灶膛,就见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直响。
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他凝神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以他对琴的了解和制琴的高超技艺,从这爆裂声中就已听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而是做琴的好料。蔡邕一边喊着“快别烧了,快别烧了”,一边急速冲到炉火边,顾不得烧得正旺的火,就把手伸进烧得通红的灶膛,硬是把那块木头拽了出来。他看着已经烧了一小截的木头,无比可惜地说:“这可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做琴好料啊!”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捧着木头又吹又摸,像是意外获得了无价之宝。好在抢救及时,木头还能利用。蔡邕将这块木头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用这块木头做成了一把琴。这把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