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首战告捷——中国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6317861
  • 作      者:
    李静轩编写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1984年7月,中国运动员开赴洛杉矶;1984年7月28日,中国队参加奥运开幕式;同年,中国队进驻奥运村……《共和国故事:首战告捷(中国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汇集了22个中国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国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女排力争实现三连冠
    1984年初,山城郴州。虽然还是隆冬时节,但这里水不冰封,叶不飘零,远山近山依然披着绿装。
    4年多前,中国女排就是在这里卧薪尝胆,实现了“冲出亚洲”的腾飞。
    女排姑娘再次来到这里冬训,则是要冲向世界,再创辉煌。
    此时,这里的条件已经今非昔比,新的训练馆盖起来了,暖气也安装上了。周围的环境,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绿树如盖,繁花似锦,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放慢了
    把基地建成花园,是郴州的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领导人认为,球场上运动员们够苦的了,球场外一定要有个赏心悦目的环境,一定要安排好生活,使她们不感到枯燥、寂寞。
    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体育馆里,袁伟民、邓若曾带领15名队员,外加6名陪练教练、两个“退伍老兵,,杨希、陈招娣,分开在两个排球场上摆开架势,开始进行训练。
    一天清晨,上球场之前,杨希告诉袁伟民:“毛毛的腿卡住了,田大夫正在给她推,要晚一些来;晓兰胃病犯了,杨锡兰肚子痛……”毛毛是张蓉芳的小名。
    “你看练不练呢?”袁伟民间道。
    杨希笑了。根据她以往的经验,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队列前,袁伟民微笑着说:“我看了大家的训练日记,有的休息不好,有的睡不着,有的伤病有反应,这就是苦啊,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咬咬牙,把这个苦咽下去。上了球场就要兴奋起来,还要带动别人。这的确很难啊,但是必须这样做。”
    队里伤病最重的是张蓉芳,袁伟民叮嘱她休息一天,可她还是出现在训练场上。他又关照杨锡兰少练些,叫周晓兰少跑一圈,可是她们谁也不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郴州冬训,使中国女排从思想到技术出现了一个转折。身为队长的张蓉芳,配合教练为全队思想上的“捏合”,为战术上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她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关心别人。杨晓君的腰受了寒,她马上把鸭绒背心拿给晓君。晓君打趣地说:“哦,温暖来了。谢谢毛毛姐姐。”
    张蓉芳还学会了谈心,做思想工作,和副队长郎平商量着,你找谁聊,我和谁谈。饭前饭后,训练间隙,甚至按摩治疗时,也有意识地和新队员聊一聊。
    郴州冬训,安排得紧张、扎实,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抓“突击周”,重点是提高每个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抓跑动进攻,是实现新的突破的重要一环。
    一天晚上,袁伟民特意安排三个手快脚快的姑娘张蓉芳、梁艳、李延军谈跑动进攻的体会。
    “首席发言人”是张蓉芳。这个身高仅有1.74米的主攻手,能够在高个如林的排坛立足,并赢得“怪球手”的美誉,靠的是手快脚快和细腻、娴熟的技巧。艺高人胆大。凭着这一手绝技,她接受了高大对手一次又一次挑战。你要钻我个子矮的空子,我就发挥灵活多变的特长,在难题前突破,在夹缝中生存。
    在联邦德国的两次邀请赛上,张蓉芳发现美国队有意把大个子换到她的面前,以为攻、拦两利。她哪肯吃这个亏,你靠高度,我靠技术,靠正确的判断。她选择最佳时机起跳,注意拦网手法,不让你突破;你像门板一样挡在我的面前,我加强跑动,增加进攻点,声东击西,甚至从4号位大跑动到2号位,搞得你眼花缭乱。同时提高平打、打手出界的命中率。
    毛毛靠跑动进攻给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三连冠’!”在几年前,中国女排手捧第二个世界冠军的金杯,从大洋彼岸的秘鲁归来时,袁伟民说。
    而此时,马上就是要实现“三连冠”的时候了,女排队员和教练员都开始整装以待。
    射击运动员艰苦备战
    1984年初,许海峰和队友一起到洛杉矶,参加奥运会预选赛。
    在这次大型国际对抗赛中,他战胜了许多世界一流选手,取得冠军,拿到了奥运会入场券。
    其实,许海峰国内的训练成绩,并不是最好的,队里有一些运动员的成绩都比他好。
    而许海峰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就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不能不说明他的内在素质比较好。
    这其中的缘由就在于他临阵不慌不乱,精力高度集中,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靠这一点,技术水平才得以正常发挥。这是他取得胜利最关键的一点。
    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许海峰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国家队。那还是1983年3月,他在华东地区射击对抗赛中打破全国纪录,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
    随后,在后半年的全国运动会和一次出国比赛中,他同样取得了好成绩,显示出很大的潜力。
    1983年年底,国家射击队便破格把已经26岁的许海峰选拔上来,参加集训。
    北京射击场坐落在西山脚下。许海峰从南国来到北国,这里是他事业上又一个起点,目标是奥运会的金牌。
    ……
 

展开
目录
一、备战奥运
女排力争实现三连冠
射击运动员艰苦备战
体操健儿奋力备战
举重队苦练本领
栾菊杰艰辛练剑
跳水队做好一切准备
二、挺进奥运
中国运动员开赴洛杉矶
中国队参加奥运开幕式
中国队进驻奥运村
三、决战奥运
许海峰夺得首枚金牌
曾国强举重夺得冠军
吴数德举重再添一金
李玉伟摘取射击金牌
陈伟强举重再添佳绩
姚景远勇得举重金牌
吴小旋小口径步枪夺金
栾菊杰剑坛夺得金牌
马燕红勇夺高低杠第一名
女排成功蝉联三连冠
李宁独得体操三金
楼云跳马夺取冠军
周继红跳水夺第一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