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必知的共和国故事-勃勃生机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6317946
  • 作      者:
    郑明武编写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挥手布局:邓小平南行与纵论市场经济、伟大构想。邓小平首倡一国两制方针、滦水清清,引滦入津工程胜利竣工;内卫之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成立、美好未来,国营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劳动革命:全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国法如天,全国深入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斗争。
展开
内容介绍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央决定扩大企业自主权<br>    1978年10月11日,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次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辞。<br>    邓小平在致辞中说:<br>    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br>    在提交给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讨论的《1979~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中,此次会议对经济战线提出了必须实行三个转变的要求。<br>    其中,第二个转变,就是要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民主和集中很好地结合起来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br>    1978年12月18日至22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br>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br>    此次会议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r>    关于改革的主要目标,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认为,必须改革现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计划是龙头,它不改革,别的体制就不好改。<br>    还有的同志说:“现在的计划体制统得过死,用行政办法管理企业,不讲经济核算,不计经济效果,吃‘大锅饭’。管理体制也不合理,制度烦琐,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提不高办事效率,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必须下决心改革。”<br>    改革究竟从何处着手呢?许多同志提出:首先应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现在企业普遍反映苦得很,“婆婆”多,负担太重,精力分散,权力太小,办事困难。<br>    有的同志感慨地说:“是啊,现在1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得经过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这怎么能有积极性呢?应当按照改革的精神,尽快下放经济管理权,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体制改革的关键。”<br>    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一方面是计划管得过细、统得过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分散主义、无政府主义,因此,在下放权力的时候,必须注意克服分散主义倾向,该放的放,该管的要管住。计划管理不能没有,关键是要符合经济规律。<br>    有的同志提出更加详细的建议说:“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一方面扩大企业权力,使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在关心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心自己工厂的产品,即不仅关心自己的福利,而且关心企业的积累,关心企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使各省、市、区都能有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步,按照方便生产、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br>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比较详细地提出了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构想。<br>    邓小平认为:<br>    首先,必须发扬经济民主,扩大地方和基层经济单位的自主权。应该有计划地大胆地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有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即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br>    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赏罚分明,以便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要使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br>    一是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做到权力到人,各司其职;<br>    二是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用人的主要政治标准,就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br>    三是严格考核,根据工作成绩实行赏罚升降,而且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br>    再次,必须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既向懂行的人学习,也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在这方面,可以先从局部做起,逐步推开。上级领导部门应该允许和鼓励这种试验。<br>    同时,邓小平强调指出:<br>    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工作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br>    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了这个主要的内容,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br>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这些建议和设想,成为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此次会议上提出的给国企放权思想,为以后的国企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br>    1979年4月,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的改革精神,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步骤,作了原则规定。<br>    会议确定:<br>    鉴于在最近几年内,国民经济将以调整为中心,城市改革只能在局部领域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搞好试点。<br>    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br>    要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调动地方管理经济的积极性。对行政机构要实行精简,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br>    会后,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组织了一批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专门调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负责提出有关改革的方案。<br>    就这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为内容,逐步地在局部范围内开展起来了。<br>    ……
展开
目录
一、探索出路<br>邓小平提出企业要改革<br>中央决定扩大企业自主权<br>四川改革试点取得成功<br>中央确定改革具体措施<br>二、放权让利<br>放权让利试点取得成功<br>中央决定把改革推向全国<br>部分地区率先推行放权政策<br>放权让利政策推向全国<br>放权让利获得巨大成功<br>三、推行责任制<br>中央提出建立经济责任制<br>首钢率先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br>中央颁布经济责任制文件<br>责任制给企业带来效益<br>彭真组织起草企业改革法<br>四、实施承包制<br>马胜利成为承包第一人<br>吉林省率先推行承包制<br>全国各地兴起承包经营热<br>实施全员抵押承包获成功<br>实行承包制造就各类人才<br>承包制给企业带来生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