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意旨深远,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教育后代皇帝要自我修养,修养到所谓完美无缺的地步,达到博大精深、邃密周纯的圣贤人那种如日中天的、最高的思想境界,这也就是所谓的“圆”。至于“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一语,则是指皇帝的政绩要明彻,恩惠要广泛施与民众,这才是聪明而有智慧的表现。康熙、雍正潜心学佛,故用此佛家用语来指称皇家园林,以勉励自己及皇家后人,雍正皇帝也曾自称“圆明居士”。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一带,这一地区自然风景甚佳,山起西北,水入东南,正和中国地势相符。在清以前已有贵族在此兴建庄园别墅,如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七年,曾在翁山构筑圆静寺,到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又在翁山兴建了皇帝的行宫,并将翁山改名金山,翁山泊改名为金海,总称为“好山园”;又如明武清侯李伟在此建立别业“清华园”;明代著名画家米万钟也钟情于此地的绝佳风景,建“勺园”于此,取“海淀一勺”之意。正式在圆明园居住的皇帝有五位: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但对圆明园念念不忘的还有同治和光绪皇帝,即使在当时国库不支、国运堪忧的情况下仍动用军费修复这座皇家园林,更不用说他们的先祖们对圆明园的精心营造了。
入关后,由于受不了北京夏季的酷暑炎热,清朝统治者开始兴建离宫别院。多尔衮曾说过:“北京春秋冬三季犹可居止,至于夏月,溽暑难堪。”康熙继位后,就兴建畅春园作为自己的行富,后将一处废弃的明代园林重建后赐予四子胤禛,并于1709年亲笔题写圆明园匾额。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子嗣众多,到了晚年,皇子之间争权夺利、互相仇杀,三十五个儿子中选谁继承皇位,颇伤脑筋。而此时的四皇子胤禛则表现得雍容大度、闲适恬淡,自称“圆明居士”,表示与世无争、甘心陇亩。他居住于圆明园内,表面上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不过问政治,只是痴迷于园林。圆明园最初面积较小,只有500亩左右。他悉知康熙喜爱牡丹,故在圆明园内兴建牡丹园,并于1722年春恭迎康熙欣赏牡丹。在这里,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了年仅12岁的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康熙皇帝认为小弘历天资聪慧,是有福之人,对其颇为喜爱,并将其接到畅春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