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有句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就是项羽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打败了强大的秦军的事。
秦朝末年,由于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公元前208年,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汇合,共同推举楚怀王的孙子做楚王,军威大震。这时,原来被秦国灭亡的魏、赵、燕、韩等国家,也乘机起义,并与楚国结成反秦联盟。秦二世胡亥慌忙派出人马到各地去镇压。秦将章邯率领20万大军进攻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赵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宋义做主帅,项羽为次将,带兵去援救赵国。可是宋义并不急于超去救赵,他打算先让秦赵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出击,从中获胜,以保存实力,好巩固自己军队主帅的地位。他根本不考虑盟友的死活,带着人马缓缓行进,到了安阳,随便找了个借口说军队要休息整顿,就停下来休息了46天。项羽心急如焚,多次劝说宋义赶到巨鹿迎击秦国,营救盟友于危难中,但遭到宋义的拒绝。在一气之下,项羽把宋义杀了,夺取了兵权。他派两名亲信带领2万兵马,渡过滔滔的漳水。直奔巨鹿,与秦军交锋,仅获小胜。在赵国的一再请求支援之下,项羽率领全军渡过了漳水,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以求营救盟友,打击秦朝的嚣张气焰,树立反秦起义的信心。
项羽看见秦军人马众多,士气正盛,队形井井有条,要打败强大的秦军,就必定要想出一个好的战法才行。于是,他命令士兵们把渡船统统凿穿,沉下水底;又把行军煮饭的锅也都打得粉碎,每人带着三天的干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退路没有了,粮食也不多了,不战胜敌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楚军的将士们激昂振奋,互相勉励,人人都抱着进则生、退则死的决心,拼命向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