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吴桥不愧是杂技之乡啊!”如今,吴问西欧14国时,每到一处,总有吴桥桥被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享誉中杂技艺人被接见,周总理欣喜地说:国和世界。
作为闻名世界的“杂技之乡”。吴桥杂技有着浓郁的艺术特性和文化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风雨变迁,魅力不变。它没有被其他优秀的艺术门类代替或同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凝聚力。吴桥杂技记载了吴桥人民的欢乐、理想和追求,凝聚了杂技艺人的聪明才智,也包含着艺人创业的艰辛和血泪。吴桥杂技是吴桥人民创造的艺术瑰宝,几经创造、发展,杂技终于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体系。
几千年来,吴桥杂技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繁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耍把式卖艺、牵猴撂地摊,到登上世界杂技艺术殿堂;从翻几个跟头、变几个戏法,到被称为东方艺术明珠;从零星分散的杂技艺人,到全县各乡镇都有杂技团(班),村村都有杂技艺人:从过去被视为“下九流”沿街卖艺的江湖艺人,到如今被尊称为演员、享受国家津贴的艺术家……这些变化,无不凝聚着吴桥人民的辛勤、执着、聪明和才智,显示着吴桥艺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吴桥历史悠久。据吴桥县境内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吴桥杂技是伴随着中国杂技的产生而产生的。
1.春秋战固时期:杂技起源时代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养士之风日盛。这些士人中奇才汇集,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特征的说客,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是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
《周礼》记载,周代宫廷有专门掌管动物的人员。“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就是指驯化动物,“教扰”就是通过教导、逗引、刺激动物。使它们听从指挥。其中就有驯马.后来的马戏就是从这儿发展起来的。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间接说明了口技的出现。
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踩着3米多高的高跷、抛掷着7把短剑的高超技艺。
2.秦汉时期:发展繁荣时代
秦王朝大规模地将民间技艺集中于京城,并作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让各种技艺相互交流,水平得到提高。
百戏真正的兴盛,则是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还专门设立了统管宫廷宴飨时演出的机构——乐府。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国使节纷至沓来,带来了西域幻术与方物,大大丰富了百戏内容,并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推陈出新,使汉代百戏的表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古都长安出现了大型杂技演出场所——平乐观,杂技成为皇室联络和招待各国使臣的工具。汉元封三年(前108年),为迎接各地使臣和官员,汉武帝刘彻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百戏大会演。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杂技表演。也是第一次中西合璧的百戏大会演。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杂技得到皇室的支持,规模越来越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