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吴桥杂技
0.00     定价 ¥ 2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900430
  • 作      者:
    张徽贞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4
收藏
内容介绍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吴桥杂技》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吴桥不愧是杂技之乡啊!”如今,吴问西欧14国时,每到一处,总有吴桥桥被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享誉中杂技艺人被接见,周总理欣喜地说:国和世界。
  作为闻名世界的“杂技之乡”。吴桥杂技有着浓郁的艺术特性和文化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风雨变迁,魅力不变。它没有被其他优秀的艺术门类代替或同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凝聚力。吴桥杂技记载了吴桥人民的欢乐、理想和追求,凝聚了杂技艺人的聪明才智,也包含着艺人创业的艰辛和血泪。吴桥杂技是吴桥人民创造的艺术瑰宝,几经创造、发展,杂技终于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体系。
  几千年来,吴桥杂技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繁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耍把式卖艺、牵猴撂地摊,到登上世界杂技艺术殿堂;从翻几个跟头、变几个戏法,到被称为东方艺术明珠;从零星分散的杂技艺人,到全县各乡镇都有杂技团(班),村村都有杂技艺人:从过去被视为“下九流”沿街卖艺的江湖艺人,到如今被尊称为演员、享受国家津贴的艺术家……这些变化,无不凝聚着吴桥人民的辛勤、执着、聪明和才智,显示着吴桥艺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吴桥历史悠久。据吴桥县境内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吴桥杂技是伴随着中国杂技的产生而产生的。
  1.春秋战固时期:杂技起源时代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养士之风日盛。这些士人中奇才汇集,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特征的说客,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是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
  《周礼》记载,周代宫廷有专门掌管动物的人员。“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就是指驯化动物,“教扰”就是通过教导、逗引、刺激动物。使它们听从指挥。其中就有驯马.后来的马戏就是从这儿发展起来的。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间接说明了口技的出现。
  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踩着3米多高的高跷、抛掷着7把短剑的高超技艺。
  2.秦汉时期:发展繁荣时代
  秦王朝大规模地将民间技艺集中于京城,并作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让各种技艺相互交流,水平得到提高。
  百戏真正的兴盛,则是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还专门设立了统管宫廷宴飨时演出的机构——乐府。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国使节纷至沓来,带来了西域幻术与方物,大大丰富了百戏内容,并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推陈出新,使汉代百戏的表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古都长安出现了大型杂技演出场所——平乐观,杂技成为皇室联络和招待各国使臣的工具。汉元封三年(前108年),为迎接各地使臣和官员,汉武帝刘彻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百戏大会演。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杂技表演。也是第一次中西合璧的百戏大会演。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杂技得到皇室的支持,规模越来越大。
  ……
展开
目录
序 杂技之乡 世界闻名
第一章 吴桥杂技艺术溯源
第一节 吴桥天下杂技第一乡
一、吴桥杂技的历史渊源
1.春秋战国时期:杂技起源时代
2.秦汉时期:发展繁荣时代
3.唐宋时期:杂技走向民间
4.日月清时期:黄镇庙会的兴起
二、吴桥杂技的地域渊源
三、“没有吴桥不成班”
四、一方民风养吴桥杂技
第二节 神奇杂技之乡演绎风流
一、杂技之乡独具特色
二、杂技艺术彰显辉煌
三、吴桥国际杂技节影响世界

第二章 吴桥杂技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节目创新更显艺术魅力
一、低级庸俗的节目剔除了
二、保留节目更加惊险优美
1.杂技融合武术、音乐、舞蹈元素
2.传统节目凸显民族特色
3.舞美灯光道具服装化妆打造完美艺术效果
4.不断创新丰富节目形式
第二节 吴桥杂技走向全国和世界
一、演出形式的变迁
1.撂明地、磨杆
2.圈棚、盖棚
3.剧场
二、马戏大篷创新
1.马戏大篷结构不断创新
2.高科技促使马戏大篷更新换代
3.马戏大篷的节目更加精彩
三、杂技大世界荟萃民间杂技
四、杂技教育托起吴桥杂技未来

第三章 吴桥杂技艺术与走江湖的民俗世界
第一节 杂技节目丰富多彩
一、形体表演类
二、平衡技巧类
三、耍弄表演类
四、高空表演类
五、口技仿生类
六、魔术表演类
七、滑稽表演类
八、气功表演类
九、马术表演类
十、驯兽表演类
十一、乔装动物类
第二节 行走江湖的民俗
一、江湖与江湖杂八地
1.北京天桥
2.天津“三不管”
3.南京夫子庙
二、闯江湖与拜码头
三、画锅撂地
1.磨杆
2.画锅
3.撂地
四、杂技歌谣、谚语、春典
1.歌谣
2.谚语
3.春典
五、杂技锣歌与卖口
1.锣歌
2.卖口儿
六、杂技习俗与禁忌
1.供奉祖师
2.行业禁忌
3.行业规矩
第三节 吴桥艺人身份特质
一、农民本质
二、江湖特征

第四章 吴桥杂技传奇人物
第一节 孙福有:“世界现代马戏之父”
第二节 戚福山:杂技艺人侠客行
第三节 孙秀力:从钢丝大师到转碟高手
第四节 孙凤山:带领“北京班”走遍世界
第五节 王玉林:“卸索大王”走上开国大典
第六节 孙福仙:用杂技艺术为中国扬眉吐气
第七节 史德俊:回归故土的杂技草根名家
第八节 张金奎:红色杂技第一人
第九节 赵凤岐:东方卓别林
第十节 张献树父子:杂技界“四大金刚”
第十一节 王宝合:用一生传承杂技文化
第十二节 于金生:赋予杂技一种开拓思维

第五章 吴桥杂技的传说
第一节 艺人传奇
一、杂技名伶红玫瑰
二、绳镖女
三、“魔术王”
第二节 杂技传说
一、杂技来源的传说
1.蚩尤戏与杂技
2.传令兵与昊桥杂技
3.吴桥杂技唐代说
4.孙武后人与孙庞斗智说
二、周总理叫响“杂技之乡”
三、杂技之祖吕洞宾
四、魔术之祖张果老
五、手技之祖宜僚
六、击壤与杂技
七、舞中幡
八、舞狮子的由来
九、江湖八大怪
第三节 民间传说
一、光武帝刘秀与王马店
二、神仙手请客
三、吴桥杂技扬天下
参考书目
附:历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海报(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