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左权民歌
0.00     定价 ¥ 2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900508
  • 作      者:
    刘玉林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4
收藏
内容介绍
  左权民歌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诗味浓郁。在新时代的推动下,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不断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将左权民歌带出太行山1955年对刘改鱼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她16岁,刚上小学六年级。元宵节她在县城演唱了《土地还家》、《苦相思》、《逃难》、《红都炮台》、《左权将军》,之后被县文化馆看中,她和两位当时当地的著名民歌手郝玉兰、赵三珠一同上行署所在地榆次进行选拔。这是刘改鱼第一次离开太行山。没有想到的是。她又被选送到省城太原。更没有想到的是,在省城,刘改鱼的节目再次被选中。代表山西送往北京参加全国汇演。
  刘改鱼代表山西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业余音乐舞蹈会演,站上了当时全国最华丽的天桥剧场。这是左权民歌第一次走上全国性的舞台,刘改鱼也一炮而红,她的照片登在了《人民日报》上,成为左权民歌的代言人。
  当时被选中的山西歌手和节目,还有河曲的民歌手王玉秀、晋北的舞蹈《过大年》、晋东南的舞蹈《九连灯》。正是因为出现了刘改鱼这样的歌手,左权民歌和河曲民歌一样,成了山西民歌的一大流派。那么刘改鱼无疑是第一个代表性人物。并且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三、教左权民歌的“小刘先生”因为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业余音乐舞蹈汇演而声名鹊起的刘改鱼,被新中国的高等音乐学府看中了。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请刘改鱼担任民歌教员,大家都叫她“小刘先生”。刘改鱼也是边教边学,她一边教民歌,一边学乐理、视唱,还得学习普通话,上文化课,观摩讲座。
  1956—1957年。刘改鱼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民歌教员一年。专教左权民歌。1980—1981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代民歌课两学期。此外,她在山西大学艺术系、山西省艺术学校代课,也是教左权民歌。
  除了在一些艺术院校代课外,平时慕名而来学习民歌或索取资料的也很多。如中国音乐学院耿生廉教授、张肖虎教授和研究生肖梅,上海作曲家朱践耳,战友歌舞团作曲家生茂、赵季平,长影歌唱家李秀文,湖南歌舞团邓海伦,中央民族乐团靳玉竹等。刘改鱼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民间音乐的资料,另一方面也辅导他们,一句句地教歌。
  多年的艺术活动。“小刘先生”也变成了“老刘先生”,她立足左权,扎根山西,在音乐学界和广大群众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被编人《中国歌坛人物》一书。不少艺术院校至今还保留和使用她教学留下的音响资料,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数次约她去参与山西左权民歌的访谈和演唱录音。
  当年的“小刘先生”后来又几度回到北京:2004年8月,在北京音乐堂参加“桃花红杏花白”音乐会演出;2005年1月,参加人民大会堂“北京新春音乐会”演出:2007年1月,参加人民大会堂“再唱西北风”演出;2007年10月,参加中国音乐学院“民歌教学学术音乐会”演出:同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大型系列演唱会第三场“唱得幸福落满坡”主题音乐会:2008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迎春”晚会上演出。
  四、“声美、情真、味足”的演唱风格刘改鱼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等左权民歌,以其纯朴的气息、优美的旋律、脉脉的柔情倾倒了广大听众,成为山西民歌的精品曲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觉得中国民歌有了“民族唱法”以后,与“民族唱法”不一致的,统统被视为“不正统”、“不科学”。有一些评论说刘改鱼太“山”了、太“土”了、太“野”了。于是,唱了大半辈子“野”民歌的刘改鱼也动摇了,开始拿腔拿调,捏着嗓子唱。但她感觉实在是不舒服,听众也发现似乎刘改鱼的歌声中少了些什么。
  刘改鱼心里明白:“就是缺了原来的‘味’,歌声里少了太行山的那股子泼辣劲。”刘改鱼最大的优势就是和老艺人们学习过,唱得是原汁原味的左权民歌。从此,她坚定了自己的演唱道路,保持了左权民歌的原汁原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演唱风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走近山西民歌
第一节  山西民歌的悠久历史
一、山西概况
二、山西民歌的历史
第二节  山西民歌的丰富题材
一、苦难生活
二、爱情婚姻
三、社会生活
四、历史传说
五、革命斗争
第三节  山西民歌的繁多品种
一、山歌
二、号子
三、小调
四、秧歌
五、套曲

第二章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西左权
第一节  历史悠久风物宜人
一、历史沿革
二、山河锦绣
三、流民聚集
第二节  抗战圣地红色记忆
一、太行之魂在左权
二、“太行山上小延安”——麻田
第三节  民歌海洋  花戏之乡

第三章  历史悠久  分类众多
第一节  历史久远高潮迭起
一、明清孕育歌舞奇葩
二、抗战推动民歌激变
三、入选“非遗”再掀高潮
第二节  曲调悠扬分类众多
一、曲调结构有别
二、按主题分类
第三节  左权民歌独特的艺术形式——“开花调”
一、起兴传意,别具韵味
二、音调委婉,俏丽活泼
三、种类有别,多姿多彩

第四章  特色鲜明  别具风格
第一节  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即兴演唱,恬淡质朴
二、取材生活,原汁原味
三、方言俗语,韵味十足
四、情歌载史,与时俱进
第二节  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二句半或三句体民歌
二、四句体民歌
三、小花戏类民歌

第五章  左权抗日民歌
第一节  控诉侵略者,铭记劫难苦
第二节  时代最强音,唱响太行山
一、全民皆兵,英雄战歌
二、悼念先烈,颂扬英雄
三、生产自救,鱼水情深
第三节  歌声藏史笔,纵横写春秋
第四节  旧曲添新词,改造铸鸿篇

第六章  左权小花戏
第一节  源于“社火”历史悠久
第二节  历经改造重现辉煌
一、角色增加,舞步发展
二、剧目繁多,层出不穷:
第三节  “一小、二花、三有戏”
一、“小”
二、“花”
三、“戏”
第四节  小花戏的艺术内涵
一、扇法优雅,自成一派
二、舞姿优美,灵活多变
三、舞步精湛,轻盈活泼
四、曲调动听,风味纯朴
第五节  地位突出  功勋卓著

第七章  左权民歌那些人
第一节  “太行歌后”刘改鱼
一、《桃花红  杏花白》背后的故事
二、将左权民歌带出太行
三、教左权民歌的“小刘先生”
四、“声美、情真、味足”的演唱风格
五、左权民歌开花调传承人
第二节  “羊倌歌王”石占明
一、羊倌石占明
二、歌王石占明
三、军人歌手石占明
第三节  “作词圣手”皇甫束玉
一、汲取民歌营养,投身革命生涯
二、吹响抗战民歌的号角
三、改造小花戏,经典佳作迭出
第四节  当代阿炳——左权盲人宣传队
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
二、走出太行山,唱响北京城
三、老队长王贵明,新生代刘红权

第八章  左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民歌生存环境受到冲击
一、自然生态恶化,民歌环境变迁
二、流传范围萎缩,演唱空间变小
三、娱乐方式多样,冲击观众市场
第二节  左权民歌的四大“命门”
一、后继乏人,创作队伍老化
二、从上到下,保护资金缺乏
三、普及度低,影响范围缩小
四、缺乏规范,在低水平徘徊
第三节  左权民歌的新生之路
一、继往开来,迈进新时代
二、传承、传播方式多样化
三、多方重视,全力保护
四、硕果累累,开遍全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