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广东音乐
0.00     定价 ¥ 2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900485
  • 作      者:
    迟建钢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4
收藏
内容介绍
  广东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之林中的瑰宝,其富于粤语风情的音乐风格、清新高雅的艺术魅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很快征服了国内外的听众,是岭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广东音乐》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愁情哀怨类的广东音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经营和劳作中因情、因贫、因愁而产生的哀怨、惆怅、悲苦的心情。广东音乐非常擅长表达市民阶层的这种悲苦的心态,通过广东音乐生动而细腻的演奏,使听众悲苦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慰。这一类的优秀曲目有:
  《双声恨》(古曲)。《双声恨》又名《双星恨》。初期的谱中附有歌词:“愁人怕对月当头,绵绵此恨,何日正甘休……千里明月千里恨,五更风雨五更愁,难禁珠泪双流。”词意描绘中国著名的七夕传说一年只能会一次面的牛郎织女,因心中充满的怨恨与愤懑情绪。在《双声恨》乐曲中有较浓厚的广东音乐语言特色,曲调哀怨,如诉如泣,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怨恨。同时,节奏明快有力,轻快活泼的旋律,则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昭君怨》(古曲)。广东音乐中的《昭君怨》是流传较广的曲调,清末以前已经出现。昭君是汉朝宫廷里的一个宫女,她远嫁匈奴异族,临别及在途中因怀念祖国而产生了哀怨的情绪。这首乐曲描写昭君出塞的离愁,在音乐的处理上恰当地采用了“乙反”(降B)调式,以缓慢的节奏,重复变化的旋律,从乐曲开始,有层次地陈述昭君出塞的哀怨情绪。乐曲尾段,愈奏愈快,显得心情激动起伏。此曲的滑音使用较多,深刻地再现了“声声掩柳声声思”的心情,表现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禅院钟声》(崔蔚林作曲)。《禅院钟声》作于抗日战争末期至胜利后,流行一时,常被填词演唱。作者当时在残酷统治的重压下,精神压抑,愤怒满怀,写此曲以抒发情绪。这时期,都市中各阶层人民都处在高压的统治之下,都怀有同感。因此,这首曲子就成为市民中的共鸣之音,一经问世便很快流传开来。全曲以“乙凡线”构成(“乙凡线”是带有表达哀愁情绪的广东音乐特殊调式),能够更好地表达市民阶层悲苦的心境。
  《秋水龙吟》(古曲)。《秋水龙吟》是由琵琶谱改编,原谱见《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原名《水龙吟》。乐曲以凄婉缠绵的曲调,表现了离人相思,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愁苦。
  《恨东皇》(吕文成作曲)。《恨东皇》最早见于1935年沈允升编《弦歌中西合谱》第五集,广东音乐大师吕文成根据旧谱改写而成。《恨东皇》用小快板开始,音符简单,旋律流畅紧凑连贯,是少有的用小快板来表达悲苦哀怨心情的广东音乐作品。
  《汉宫秋月》(古曲)。《汉宫秋月》出自1929年广东沈允升编《弦歌中西合谱》,是一首古曲,源出于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粤乐中有两种,一即此谱,刻画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另一个即是《三谭印月》。古代宫女的悲惨生活在许多古代文献中有所描述。《阿房宫》中即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描写,汉宫中的宫女如此孤苦、哀怨。尤《汉宫秋月》一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到了《三谭印月》中,哀怨之情一扫而空,变成比较轻松愉快优美的曲调,这都是广东音乐作曲家们的神来之笔。
  《妆台秋思》(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1929年秋,大同乐会组建大乐队,排练了《国民大乐》,共有4个乐章:一、《大中华》,二、《神州气象》,三、《统一太平》,四、《锦绣乾坤》。这里的《神州气象》就是用的《妆台秋思》的旋律,此即箫笛曲《妆台秋思》之滥觞。1962年出版的孙裕德编著的《洞箫吹奏法》中收录了《妆台秋思》乐谱。同一时代还有江南笛王金祖礼整理及陈重整理的笛子独奏谱的2个版本。陈谱仅比金谱少5小节,旋律大同小异,唯加花手法、音符繁简略有不同,各具妙趣。两谱均用D调曲笛演奏,全按为re、1=G。这3份谱子是同一份乐谱的3种不同的演奏方案。有趣的是。以上所提到的金祖礼、孙裕德、陈重四人都是兼擅琵琶、笛、箫的多面手。深厚而全面的音乐修养给演奏移植乐曲创造了条件。
  《塞上曲》最早收录在清代琵琶艺术大师、浙江平湖派李芳园编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而素材却是来源于江苏无锡派华秋苹等人编定的《琵琶谱》。《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49曲。李芳园依据此谱,借鉴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绪一致、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说明了《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琵琶本是从胡人传人中原的乐器,昭君携琵琶出塞,经常弹奏的当然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李芳园用琵琶曲来附会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恰当的,而把《妆台秋思》从《塞上曲》中抽出来改为箫独奏曲,则是看中了这段曲调同样适合于箫笛演奏。
  广东音乐中属于愁情哀怨类的曲目还有《寡妇诉怨》、《和尚思妻》、《英台祭奠》、《闺怨》、《胡笳十八拍》等。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广东音乐概述
第一节 岭南文化与广东音乐
第二节 什么是广东音乐
第三节 感受广东音乐之美

第二章 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
第二节 兴盛期:广东音乐成为民族音乐的一个乐种
第三节 建国后的恢复发展期
第四节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未来

第三章 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
第一节 琵琶
第二节 扬琴
第三节 粤胡(高胡)
第四节 洞箫
第五节 椰胡
第六节 吹打乐器
第七节 秦琴
第八节 三弦
第九节 喉管
第十节 月琴

第四章 广东音乐巨匠吕文成
第一节 吕文成的生平
第二节 吕文成的音乐成就
第三节 吕文成的精神遗产

第五章 其他著名的广东音乐名家
第一节 扬琴大师严老烈
第二节 琵琶豪杰何柳堂
第三节 民乐全才丘鹤俦
第四节 改革粤乐易剑泉
第五节 粤语谐星何大傻
第六节 多产作家陈文达
第七节 音乐教授陈俊英
第八节 乐理权威陈德钜
第九节 高胡宗师刘天一
第十节 杰出长者卢家炽
第十一节 提琴高手尹自重
第十二节 高胡教授甘尚时
第十三节 高胡传人余其伟

第六章 广东音乐著名曲目分类
第一节 欢情喜庆类
第二节 愁情哀怨类
第三节 描写景物类
第四节 描写岭南风俗类
第五节 小调、词牌、粤剧音乐类

第七章 中西合奏广东音乐
第一节 广东音乐引入的西洋乐器
第二节 司徒梦岩:小提琴演奏广东音乐第一人
第三节 小提琴三杰:尹自重、卢家炽和骆津

第八章 广东音乐的传播
第一节 广东音乐在国内的传播
第二节 广东音乐在国外的传播
后记--推陈创新,繁荣广东音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