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
0.00     定价 ¥ 2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900287
  • 作      者:
    孙峰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4
收藏
编辑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展开
内容介绍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分为民间藏书的起源;民间藏书的缓慢兴起;民间藏书的繁荣兴盛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罗氏不仅藏书,还藏大量的碑刻拓片、玺印、青铜器等。其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
  罗氏生前,所藏典籍文物基本上没有损失,只出售一小部分。后由其孙罗继祖先生于1949年捐献给政府,其中的精品部分及部分罗氏刊本被调给东北图书馆,其余交旅顺市图书馆。
  叶德辉(1864年-1927年),字奂彬,一作焕彬,号郎园,一号直山。湖南湘潭人。17岁人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
  叶德辉先世已有所藏,他自己则是在光绪十二年人京会试时,每日到厂肆选购,开始注意收藏。到宣统三年(1911年)时,他的观古堂藏书已经多达4000余部、20万卷左右。
  观古堂中以《韦苏州集》为最精者。依叶德辉所说,这部书是北宋胶泥活字印本,并可能是以名家制墨印于著名的“澄心堂”纸上,由于在此之前各藏书家都未有此种版本的记载,因此叶德辉颇沾沾自喜云:“非止北宋本中第一,亦海内藏书第一也!”
  观古堂虽藏有一些宋元本,但叶德辉却未专好于此,并曾一再批评藏书家薄今厚古的偏弊。叶德辉还特别重视清代各家原刻本,他第一次到京会试,在厂肆购书即以此为重点。民国十六年(1927年)叶德辉被杀,藏书部分散失。后其子又于赌博时,将余藏输光。 傅增湘(1872年一1949年),字润沅,后改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书潜等。四川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中,曾参加南北和谈,后任内阁教育总长。“五四运动”中,因抵制政府罢免蔡元培而被撤职。此后,便专事收藏和校勘典籍。民国十八年(1929年)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 “双鉴楼”之名源于善本《资治通鉴》的收藏。傅氏先人即有藏书,曾留一部元本《资治诵鉴音注》。民国五年,傅增湘从端方的藏书中购得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资治通鉴》。于是,他将两部宋元刻本称“双鉴”,并以此作为藏书楼名。此后,傅氏又购得盛昱所藏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宫廷写本《洪范政鉴》一部,是南宋内廷遗留的仅存一部完整的写本书。其书法清劲,有唐人写经之风,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为罕见珍宝。从此,傅氏双鉴楼“双鉴”之一的《资治通鉴音注》被南宋写本《洪范政鉴》取代。
  双鉴楼藏书富达20余万卷,经、史、子、集,应有尽有。所藏宋、金刊本约有150种、元刊本几十种,明清精刻本,名抄、名校本多至几百本。
  傅增湘热心刊印传布典籍。曾出资刊刻《双鉴楼丛书》、《蜀贤丛书》以及《周易正义》、《资治通鉴》等多部单行本书。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刻《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提供所藏善本数十种。双鉴楼藏书后来均捐归国有。
  陶湘(1870年-1940年),字兰泉,号涉园,别署涉园居士。江苏武进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直隶总督袁世凯保荐,任京汉铁路北路养路处机器厂总办。民国后,历任招商轮船局及汉冶萍煤矿等处董事、上海中国银行监理官、天津裕元纱厂经理诸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辞职居家专理刻书事。翌年,应傅增湘之聘,赴故宫博物院整理馆藏,编辑书目。
  陶湘是民国期间著名藏书家、刻书家。20余岁即锐意收书,其后数十年,南北往来,未尝中断。民国二十年前后,陶氏藏书积至30万卷,所藏以明本、殿本、清初精刻为主。陶湘以30余年之力,网罗毛氏汲古阁刻书达540余种,仅缺十一。毛氏刻本至民国时期,已历278年之久,且历经厄难,已颇难悉睹,陶氏能网罗散佚,几复旧观,殊属难能。
  涉园藏书在陶氏夫人恽氏去世后,即开始散落。其部分旧藏现主要存于中山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 张元济(1866年-1959年),原名元奇,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散馆后任刑部主事,总署章京。甲午战争后,上疏新政奏议。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出京赴沪,丰持商务印书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民间藏书的起源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民间藏书的萌芽
二、先秦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著、藏、用合一的藏书特点
第二节 秦,又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从焚书令到独尊儒术
二、秦汉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鲁壁藏书”

第二章 民间藏书的缓慢兴起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洛阳纸贵与藏书风尚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民间藏书的南北并峙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科举制与雕版印刷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书画并重的藏书风尚

第三章 民间藏书的繁荣兴盛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重文抑武与图书业的繁荣
二、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诗书传家与金石之嗜
第二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高度发达的刻书业
二、辽金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第三节 元代的民间藏书
一、武功迭兴与文治多缺
二、元代的民间藏书家
三、开放的藏书观念

第四章 民间藏书的发展高峰
一、坊刻与”聚书地“
二、明代藩王藏书
三、明代前期民间藏书家
四、明代晚期的民间藏书家
五、民间藏书夸江南

第五章 民间藏书的鼎盛时期
一、文字狱与《四库全书》
二、清代前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清代中期的民间藏书家
四、清代晚期的民间藏书家
五、百宋千元与校雠辑佚
结束语
一、藏书观的变革与民间藏书的衰落
二、清末民初的民间藏书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