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消除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9点至11点以前上床,在晚上11点至凌晨l点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ll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促进入眠。
饭后不宜马上睡
在饱餐后人体会发生一种困乏的感觉。这是由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活动,都需要血液循环来供给营养和氧气。但各组织器官工作性质或劳动强度不同,所需的营养和氧气量也有差异。大脑工作量最大,消耗能量也最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就得供给它较多血液加以照顾。
因此,血液供给的分配,脑部的血流量占心脏每分钟输出量的15%-20%左右,其次是心脏、肾脏和肝脏,而供应较少的是胃肠、皮肤和骨骼。但当人们饱餐后,胃就开始扩张起来,不停地蠕动,大量分泌消化液,工作量增大了,就必须有更多的营养和氧气,所以,胃本身血液供应比平时就多得多了。此时此刻,其他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组织的血流量,便相对地会减少,大脑会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现象,使人发生疲劳困乏想睡觉的感觉,这就是饭后想睡觉的原因所在。
既然饭后有困乏感觉,饭后稍加休息何尝不可,不过休息的方法要注意,可采用积极的休息,适当玩一会,散散步,这有助于腹肌节律性的收缩,使胃肠活动,促进胃肠功能。吃饱饭马上上床睡觉,那就不好了,这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妨碍胃的正常功能,天长日久,会发生消化不良和胃病的。可见,刚吃完饭就睡觉,是一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应加以纠正。
睡觉磨牙不可小视
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其危害不可小视。其中精神因素引起的磨牙症尤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口腔医生曾对80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位无磨牙症的人作了对照研究,为他们做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专家认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不少学者观察到,磨牙是心理受挫的一种表现,也是患者必须就诊于心理医生的一个证据。
成年人睡觉磨牙大都不被重视,究其原因,与人们对成人磨牙症的认识误区有关。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在40位具有不同程度的磨牙症患者及60名患者家属中,竟有62.3 %的人认为磨牙症不必看医生,他们认为磨牙算不了什么,何必那么大惊小怪。
其实,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因此,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不可马虎对待。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该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式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是治疗磨牙症的一剂“良药”。
白天睡觉不宜过长
专家指出,中国国内目前约有4%-5%的人存在嗜睡困扰,除了上课或工作无法专注,记忆力减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隐忧,如果边开车边打瞌睡,则会险象环生。
经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脾胃功能失调、睡眠不足或有忧郁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发生障碍,需要进一步诊断。
专家建议,调整作息、饮食或多运动可以避免打瞌睡。运动能强化心肾,带动气血循环,有利肺部做气体交换,肺强,脾也跟着强,即使体内有湿阻碍,也能一一化解去湿。
当打瞌睡频率过高,就得找医生诊断。以下提供几招,帮你赶走瞌睡虫。
第一招:吃出好精神。如果下午要开会,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免得血清促进素增加,导致昏沉欲睡、影响反应力。
第二招:通风要好、光线要足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研究人员曾测量学生上课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教室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不当的通风设备,使得空气交换不良,脑部含氧量降低,当然昏昏欲睡。除了通风好,充足的光线也很重要。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会想睡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