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艺术电影入门级读物,是一本艺术电影的观影指南。作为艺术片语法入门,通过对五十多部来自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的影片进行分析,打破专业评论家的层层帷幔,解析影像语法玄妙的秘密。
《冬之心》:一次情感的劫难
对一些观众来说《冬之心》(Un coeur en hiver)令人费解,片中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影片似乎没有做出清晰的交代。在通常的爱情片中,情感是确切而明晰的,目光的注视意味着爱慕,温暖的词语进一步确立人物关系。在观看这一类型的影片中,观众所体会的爱情常常比现实中的更强烈也更简单。
《冬之心》则相反,男女主人公之间情感变得界限模糊,变幻不定的情绪让他们陷入更复杂难言的纠葛,最终把自己弄成了受害者。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像一场情感的劫难。影片的尾声也比一般片子的长,因为和劫难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三个人都从痛苦中复原,重新找回自己,恢复生活的常态。
和绝大多数人的经历相比,《冬之心》表现的情感过于复杂,对片中的女主人公卡米尔(Camille)来说也是如此。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这也是我们在观看影片时的感受。我们和卡米尔一样,都不可能忽视男主人公斯特凡(Stéphane)意味深长的注视。它透露出的关注是只有爱慕者才会有的。在影片的前半段,导演克劳德·索泰特(Claude Sautet,也是编剧之一)显然是有意多次呈现斯特凡的凝视,让我们以为就像在其他爱情片中看到的那样,斯特凡爱上了美丽优雅的小提琴家卡米尔。而可怜的卡米尔也正因此决定不顾一切投入斯特凡的怀抱。
遗憾的是,《冬之心》里没有常见的爱情大团圆结局。卡米尔遇到的是一颗“冬之心”。所有浪漫的想象都终结于斯特凡吐露实情。克劳德·索泰特让斯特凡用语言颠覆了前半部呈现在视觉上的爱情故事。和卡米尔一起突然遭受打击时,我们也意识到,一个人通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现实里也是这样。而这部影片还有意加强了这一事实。
在卡米尔的想象中,斯特凡表面上沉默寡言,显得深沉内秀,不善表达和交际,这只是他性格上的特点。她想象着,斯特凡内心里和其他人一样需要温存和陪伴,他独自生活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现在他爱上了自己,她也爱他,他们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是斯特凡告诉卡米尔,他确实想引诱她,但没有爱上她。他完全不是卡米尔想象的那样,一直在等待爱情出现来结束孤独。他独自生活是因为他喜欢这样。他也没有卡米尔想象的那种激情,他从里到外都是卡米尔看到的这样冷漠。他不能为了让卡米尔满意就改变自己,变成另一个卡米尔期望中的情人。
虽然影片从一开始就是以斯特凡第一人称的角度展开的,虽然斯特凡的叙述一直都很直白,但看到这里,我们还是会感到吃惊。因为斯特凡直言不讳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和我们此前在画面中看到的似乎不是同一个人。不是斯特凡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的错觉欺骗了自己。
斯特凡说,因为他很少吐露内心,他的兄弟姐妹都觉得他阴险狡诈。影片中有一次关于艺术传统受到挑战的争论。来音乐教师拉绍姆(Lachaume)家做客的奥斯坦德(Ostende)认为把艺术精品和现代大众流行的东西并置,使艺术丧失了标准。音乐会的听众和博物馆的观众并不都能真正理解艺术。拉绍姆认为这是精英面对过度平面化的合理忧虑,虽然会被看作保守,受到攻击。卡米尔反驳说,如果有一个观众能因为享受到艺术而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给大众接触艺术的机会就是值得的。一直沉默的斯特凡突然开腔了,他认为,卡米尔这样说就意味着她也觉得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只是很少的人能获益。在座的其他人便问斯特凡的看法,斯特凡拒绝表态,他认为这是自相矛盾的争论。和斯特凡相知甚深的拉绍姆不会介意斯特凡的态度。但是和他不熟悉的海伦娜(Hélène)却因此讨厌他。
和斯特凡常年合作的马克西姆(Maxime)觉得斯特凡只是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谈话。他对斯特凡无所谓喜欢或讨厌,只是接受一个原本的斯特凡。而斯特凡自己也是这样,他知道自己天性如此,并不可能改变,虽然也许因此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但他坚持接受,并维护原本的自己。即便是面对卡米尔这样美丽的女人、优秀的音乐家,他也不会盲目地去改变。
音乐教师拉绍姆病重后,希望实施安乐死。一直照顾他,和他相濡以沫的艾美夫人(Mme. Amet)不忍下手,叫来斯特凡。斯特凡很冷静地为他注射,结束了拉绍姆的痛苦。拉绍姆去世后,斯特凡向卡米尔承认,拉绍姆是他唯一爱的人。表面上,斯特凡从来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无论是面对卡米尔的炽烈的感情,还是他所爱的拉绍姆的离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斯特凡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他对情感的表达只是不同于人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就像对待四个季节的态度,人们喜欢春夏,但无法否认冬天的存在。斯特凡的个性和情感方式就像冬天,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而改变。在与卡米尔和马克西姆发生严重冲突之后,斯特凡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丧失了一次改变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依然故我,再次回到他所喜欢的方式中。
影片中,马克西姆的态度有些奇怪。作为卡米尔的情人,他已经知道卡米尔和斯特凡互相吸引,还是在登机前给斯特凡打电话,让他去听卡米尔演奏录音。他和卡米尔都认为他们的关系中不应当有谎言,如果卡米尔和斯特凡陷入情网,马克西姆是无法阻止的。他甚至从一开始就知道卡米尔可能会爱上别人。或许在他和卡米尔的爱情观中,坦承的真实情感是最重要的,如果他们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不是真正的爱情了。
虽然分析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其实情节主线很简单,呈现的方式也很简洁直接。影片真正的魅力在于其含蓄典雅的基调。片中人物是一群有很高文化素养的音乐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围绕着古典音乐和乐器展开的。斯特凡精于制作和修复小提琴,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和音乐有关的机械结构。卡米尔是正处于职业高潮期的职业演奏家。他们的职业为影片声效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在斯特凡制作小提琴的片段中,观众甚至可以听到木质零件逐渐咬合的声音,他为小提琴家修复乐器,为拉绍姆修复机械演奏玩具,都会有好听的乐曲相配。影片中最精彩的音乐部分是卡米尔练习和录制拉威尔的几首室内乐,其中既有温柔精致的法国情调又有痛快淋漓的情绪渲染。拉威尔的《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写的三重奏》(Trio Pour Piano, Violon Et Violoncelle)甚至因为这部影片的公映得到更广泛的喜爱。
饰演卡米尔的贝阿(Emmanuelle Béart)和饰演斯特凡的奥图尔(Daniel Auteuil)都是法国知名演员。两人颇具内秀古典气质。贝阿为了出演小提琴手学习了一年演奏。电影中所用的演奏原声采用了另外三位职业演奏家的录音。影片中和卡米尔一起演奏的钢琴家和大提琴手也都是真正的乐手。在现实生活中,贝阿和奥图尔是一对结婚两年的夫妻,俩人的关系在此片拍摄时已经出现问题,此后便离异。
001前言
001《神甫俱乐部》:谁有资格审判别人的灵魂?
006《寒枝静雀》:看看我们自己
012《绝美之城》:“你是谁?你谁也不是……”
019《凯撒必须死》:囚犯的艺术盛宴
025《他们微笑的样子》:无法倾吐的秘密
030《三轮车夫》:悲愤和祈盼
034《阳光灿烂的日子》:动物不凶猛
041《地中海》:意大利人的逃亡
046《冬之心》:一次情感的劫难
050《好家伙》:风光的背面
055《圣饮者传奇》:藏在奇迹后面的命运
061《秋天的故事》:不是在拍摄女性,而是赞颂女性
065《女人韵事》:我不管别人,我不能这样活下去
070《变色龙》:游走于轻重之间的喜剧
074《再见了,孩子们》:一位老导演的忆旧之旅
079《天涯沦落女》:没有屋顶,没有法则
083《芬妮与亚历山大》:童年的馈赠
089《秋天奏鸣曲》:珍贵而稀缺的财富
096《我的回忆》:谁的回忆?
102《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肆意而欢乐的恶作剧
109《俄狄浦斯王》:命运的施舍
114《穆谢特》:执拗强韧的“小苍蝇”
119《驴子巴尔萨》:爱需要能力,认识爱也需要能力
125《八部半》:自我认知的悲喜剧
136《红色沙漠》:色彩谜题
143《马太福音》:质朴就是力量
148《女乘客》:驯化者的“使命”
153《意大利式离婚》:欲望和堵塞欲望之战
159《伊凡的童年》:丧失了童年的孩子
166《犹在镜中》:爱就是神本身?
171《随心所欲》:戈达尔随心所欲
176《罗马妈妈》:街头男孩的宿命
182《水中刀》:游艇上的室内乐
186《夜》:逝去年华的负重
193《求职记》:人生小品
199《洛克和他的兄弟们》:仅有善是不够的
205《魔术师》:伯格曼的报复
211《表兄弟》:当代巴比伦的试验品
215《时间凝固》:自然而然发生的
219《蜘蛛巢城》:超越原著
224《野草莓》:梦的判决
230《温贝尔托·D》:孤独的群居动物
235《大河之歌》:脆弱的纽带
240《女朋友们》:爱情无法替代生活
243《骗子》:关于“钱”的故事
248《七武士》:浊流中的清流
259《大路》:“如果我不陪着你,谁还会?”
263《浪荡儿》:小镇上的“啃老族”
269《欲望号街车》:被掩饰的欲望
275《罗生门》:雌和雄
281《偷自行车的人》:人潮中的微尘
287《节日》:“闲人”颂歌
291《擦鞋童》:德·西卡的天真柔软
296《奥林匹亚》:没有孤立的“美”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