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国家情愫 专著 :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
0.00     定价 ¥ 4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996745
  • 作      者:
    裔兆宏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裔兆宏,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和出版散文、杂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计650多万字。
  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作品《青春无悔》《中国式世界冠军》《人间大爱》《张闻天在延安》《历史的选择》《不辱使命》《神警绝唱》《中国志愿者》《国家情怀》《美丽中国样本》《淮河赤子情》等,长篇小说《乡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文艺原创精品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族团结等多个侧面展现援疆举措与实绩,讲述了新中国数代援疆人甘于奉献、支援边疆的动人故事。援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是描述几代援疆人全方位支援新疆建设、发展的长篇纪实,体现了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对少数民族的关心支持,突出了民族和谐、共同繁荣富裕、共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主题。既有面的概括,又有线的梳理,更有点与细节的展示,是一部内容深刻、主题突出、具有现实意义充满正能量的厚重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
  ● 最早援疆人
  说援疆,我们不能不提古代的中原王朝,不能不说汉武帝,不能不提两位奇女子。
  首先是汉武帝刘彻。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汉武帝从十六岁登基到七十岁驾崩,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一部西汉史,武帝一人便占去小半。他不仅仅是一位“功至著”的汉家天子,更是一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百代人物。
  武帝登基,把属于他的五十四年演绎得有声有色:独尊儒术,裁抑相权,组建中朝,唯才是举;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定朝鲜,经营西域……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仍力挽狂澜,将军国大政的重点从北伐匈奴,转移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上来。武帝死后,余音未绝,又有一幕“昭宣中兴”。中国封建社会有若干制度、政策,诸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不少创始于武帝一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于此时基本奠定!
  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驰骋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无论是汉尼拔,还是亚历山大……
  可以说,汉武帝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彪炳史册、震铄中外的时代。
  随着汉王朝的日趋强盛,汉武帝积极谋划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他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陕西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世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
  迫于匈奴单于的威吓和诱惑,张骞不得不娶匈奴人为妻生子。然而,在匈奴过了十年多半囚犯式的生活中,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始终未动摇他作为一名汉朝使臣的特殊使命。他虽住在匈奴的境内,却时刻等候机会。
  果然机会来了。公元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历经戈壁沙漠和荒山野林,忍受了风沙、干渴、饥饿的困苦,战胜了野兽的威胁,一路上仗着随从堂邑父(甘父)猎取禽兽充饥。这样走了几个月,跋涉数千里,才到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过汉朝的富饶,想与汉朝互通使节,见了张骞非常高兴。大宛王派遣向导护送张骞到康居,再由康居把他送到大月氏。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至高利益
大国战略
漫步历史的长廊
最早援疆人
伴随祖国前行

第二章 边塞奏新曲
现实梦魇
中国力量的凝聚
向贫困落后宣战

第三章 固边与安民
枝叶总关情
安居幸福家
就业,通往梦想的春天

第四章 “杏林”春意暖
硬件,让就医挺温馨
妙手换回病树春
悬壶义诊暖民心
天山“杏林”满园春

第五章 民族融合新希冀
学校,最美丽的风景
播洒阳光的人
教育生态渐次“绿”

第六章 “造血”别样红
生根的产业
市场,悠扬的旋律
舞动九天的特区
人才咏叹变奏曲

第七章 高擎文化的火炬
寻觅失落的文明印记
营造多元的载体
交流彰显魅力

第八章 民族团结花儿红
从手拉手到心连心
团结能把困难吓跑
众人拾柴火焰旺
领导,是民族团结的表率

第九章 在边疆读懂“祖国”
村政权不可弱
挺直胸膛赴灾难
非常时刻显身手
心中的祖国

第十章 援疆情深浓于水
担当与奉献
一人援疆全家“随”
深情送别见民心
援疆情不老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