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
● 最早援疆人
说援疆,我们不能不提古代的中原王朝,不能不说汉武帝,不能不提两位奇女子。
首先是汉武帝刘彻。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汉武帝从十六岁登基到七十岁驾崩,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一部西汉史,武帝一人便占去小半。他不仅仅是一位“功至著”的汉家天子,更是一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百代人物。
武帝登基,把属于他的五十四年演绎得有声有色:独尊儒术,裁抑相权,组建中朝,唯才是举;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定朝鲜,经营西域……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仍力挽狂澜,将军国大政的重点从北伐匈奴,转移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上来。武帝死后,余音未绝,又有一幕“昭宣中兴”。中国封建社会有若干制度、政策,诸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不少创始于武帝一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于此时基本奠定!
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驰骋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无论是汉尼拔,还是亚历山大……
可以说,汉武帝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彪炳史册、震铄中外的时代。
随着汉王朝的日趋强盛,汉武帝积极谋划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他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陕西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世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
迫于匈奴单于的威吓和诱惑,张骞不得不娶匈奴人为妻生子。然而,在匈奴过了十年多半囚犯式的生活中,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始终未动摇他作为一名汉朝使臣的特殊使命。他虽住在匈奴的境内,却时刻等候机会。
果然机会来了。公元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历经戈壁沙漠和荒山野林,忍受了风沙、干渴、饥饿的困苦,战胜了野兽的威胁,一路上仗着随从堂邑父(甘父)猎取禽兽充饥。这样走了几个月,跋涉数千里,才到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过汉朝的富饶,想与汉朝互通使节,见了张骞非常高兴。大宛王派遣向导护送张骞到康居,再由康居把他送到大月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