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时光》:
一早,有朋自远方来,在东门等候的时候,不时看见身边路过买菜的人,手里清一色拿了把长长的绿草,成扎地捆在一起,极为显眼。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艾草,笔直的杆,大片伸展开的绿叶,行走间,叶子也随之轻轻微颤。
细一想,端午临近,我脑子里一下想起了儿时的端午,仿佛嗅到熟悉的艾草清香。
小时候,我曾经傻傻地分不清艾草和菊花,河埂东边的草丛里,一度长了不少艾草,一丛丛,一簇簇的,叶子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看着那叶子,我常当作是菊花,兴奋地连根挖了回去,种在花坛里。
后来渐大,每年的端午这一天,母亲总是一早买完菜回家,手里还拿着两把长长的艾草,插在大门两边,进进出出,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很特别。每年插在门框上的艾草,变得干枯了以后,母亲从不舍得扔掉,都会小心用袋子装好收起来,遇上有皮肤瘙痒等症状时,将锅里上满水,艾草浸入其中,煮沸,用艾草水洗澡,很管用。
西街后的芦苇塘里有野生的菖蒲,父亲每年都会砍几棵回来,和艾草捆在一起插在门上,可驱邪防疫。菖蒲的叶子呈扁形状,像把伸向空中的利剑,故有“斩妖除魔”的寓意,因其“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又是生于水中,菖蒲被赋予“不假日色,不资寸土”和“耐苦寒,安淡泊”的品质,被视为灵草。其位于根部的茎很香,大人们却叫它为“臭草”,我小时候的理解是因为它太香了,反而变“臭”了。
端午,顾名思义,端字有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的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一年往往已过近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