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唐山大地震 专著
0.00     定价 ¥ 76.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15407234
  • 作      者:
    钱钢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唐山大地震》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曾获得1986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7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钱钢对于那场大地震的十年的追踪与思索,至今仍引人深思,其洗练的笔法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1988年《唐山大地震》成为香港中学生必读书目,影响了香港年轻一代对生命、对突如其来自然灾害的认识。

展开
作者简介

钱钢   原《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1998-2001)。2004年以来,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主任。他是资深传媒人,上世纪80年代是解放军报记者,中国报告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90年代是传媒领军人物,曾参与创办《三联生活周刊》、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策划。代表作品有《唐山大地震》(1986)、《海葬》(1989)、《大清留美幼童记》(2004,与胡劲草合作)、《旧闻记者》(2005)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zui悲惨的一页。作者当年赴唐山参与了抗震救灾活动,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全景式地真实记录了这场大地震和在大载重的人们,也留下了许多思考,使得这场灾难在更广阔的时空获得了更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注。本书也成为当代中国反映重大的自然灾害的zui有影响的经典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豆瓣读者评论:

1.至少这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2.钱钢以他的专业素养真实地还原了那段日子,在这个浅阅读为主的时代,这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3.还原当年的诚挚之作。

4.也许我这代人都应该读读这本可以让人颤抖的书。   


作者的话:

1.《唐山大地震》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而当年在创作时的要求就是讲真话。也正是作品身上的这种品质,直到现在这部报告文学还时常被人阅读。

2.唐山和香港之间有什么联系?22届的学生读过《唐山大地震》,所以,汶川大地震后,香港人很清楚地震意味着什么



展开
精彩书摘
  《唐山大地震(经典版)》:
  唐山市委宿舍楼的一扇墙面整个儿被推倒,三层楼的侧面,暴露出六块黑色的开放着的小空间,一切家庭所用的设备都还在,完整的桌子、床铺,甚至一盏小小的台灯。
  凤凰山脚下的外宾招待所,两层楼的餐厅仅剩下一个空空的框架,在没有塌尽的墙壁上,华丽的壁灯还依稀可见。
  唐山第十中学那条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1米之多。
  吉祥路两侧的树木,在大地震动的那一瞬间,似乎曾想躲而避之,有的树已“逃”离树行,却又被死死地扯住,错位的树与树行,相距1.5米。
  迁安县野鸡坨公社卫生院,一侧门垛整个儿向南滑去,斜倚在另一个门垛上;而开平化工厂厂门的高大门垛,在地震的那一刻,也仿佛被一双巨手扭断,成左旋而倾斜。
  更为惊心的是,在“七二八”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唐山地委党校、东新街小学、地区农研所以及整个路南居民区,都像被一双巨手抹去了似的不见了。仿佛有一个黑色的妖魔在这里肆虐,是它踏平了街巷,折断了桥梁,掐灭了烟囱,将列车横推出轨。一场大自然的恶作剧使得唐山面目全非,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冰冷的机器残骸,斜矗着的电线杆,半截的水塔,东倒西歪,横躺竖倚,像万人坑里根根支棱的白骨。欲落而未落的楼板,悬挂在空中的一两根弯曲的钢筋,白色其外而内里泛黄色的土墙断壁,仿佛是在把一具具皮开肉绽的形容可怖的死亡的躯体推出迷雾,推向清晰。20世纪70年代的死亡实况,就这样残酷地被记录在案了。
  浓浓的雾气中,听不见呻吟,听不见呼喊,只有机械的脚步声,沉重的喘息声,来不及思索的匆匆对话,和路边越堆越高、越堆越高的尸体山!头颅被挤碎的,双脚被砸烂的,身体被压扁的……陆军二五五医院护士李洪义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女兵被一根水泥梁柱戳穿了胸膛,胸口血肉模糊;一个孕妇已快临产,她人已断气,下身还在流血。
  二五五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张木杰亲眼看见一位遇难者,眼球外突,舌头外伸,整个头颅被挤压成了一块平板;另一位遇难者,上半身完好,下半身和腿脚却已模糊难辨。
  开滦医院医生谢美荣讲述她心爱的孩子时说,儿子死去时,头上还压着一本掀开的小说《剑》,可是他永远也不可能翻完这《唐山大地震(经典版)》了,就像他短暂的生命,也不可能继续到它最后的一页。
  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无辜的死难者,几乎都是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被突如其来地推向死亡的。太匆忙、太急促,死亡就发生在一刹那间。
  惨淡的灰雾中,最令人心颤的,是那一具具挂在危楼上的尸体。有的仅有一双手被楼板压住,砸裂的头耷拉着;有的跳楼时被砸住脚,整个人倒悬在半空。他们是遇难者中反应最敏捷的一群:已经在酣梦中惊醒,已经跳下床,已经奔到阳台或窗口,可是他们的逃路却被死神截断了。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三层楼的窗口已探出半个身子,沉重的楼板便落下来把她压在窗台上。她死在半空,怀里抱着孩子,在死去的一瞬间,还本能地保护着小生命。随着危楼在余震中摇颤,母亲垂落的头发在雾气中拂动。
  一座城市毁于一旦,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惨例么?1556年陕西大地震,1920年甘肃大地震,都未曾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尽管如此,惨重的伤亡已令世代后人震惊。而今天,被7.8级地震所击中的唐山,却是一座有100万人口的城市。
  一片废墟。
  在路南区小山街道,有一位幸免于难的老太太从瓦砾中挣扎着钻出来。眼前的一切,使她呆呆地翕动着嘴,说不出一句话。这条老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这条繁华一时的老街,就像她满头飘动的丝丝银发,它如今在哪里?许多年之后,当她常常孤零零一人站在那片废墟上时,她呆滞的目光中还有几分犹豫,像在追忆以往,又像在追寻现实。“大世界”商场在哪里?听评戏的“落子院”(剧场)在哪里?那些杂耍场呢?那些澡堂、药铺呢?那些布店、刻字店、“委托店”呢?那些出售“棋子烧饼”、“开平麻花”、“唐山熏鸡”的小铺子呢?还有她们——从前天天在一起拿菜篮上街的老姐妹们,她们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一片死寂。路都没有了,只有从一行歪歪倒倒的电线杆上,才能分辨出那是老街。因为它本来是那么窄小,两边的老楼塌下来,整个儿把它填平了。早起的清洁工、运粪的马车,都被埋葬在窄窄的老街上。更悲惨的是小巷两侧的平房区,就这样被恶魔一脚踩平,像踩碎了一堆蛋壳。此时,这里变成了空旷得骇人的广场,阴风凄凄,只有些许人影,在僵死般地伫立着。
  ……
展开
目录

序/001


我和我的唐山(1986年版前言)/003


第一章 蒙难日“七二八”/001

3时42分53.8秒…… / 002

大自然警告过 / 007

目击者言 / 016

濒死的拂晓 / 026


第二章 唐山——广岛/045

红色救护车 / 046

陡河!陡河! / 056

开滦!开滦! / 060

目标──唐山 / 066

剧痛中的城 / 071

天上地下 / 081

抢夺生命 / 090

第三章 渴生者/097

3天:一对新婚夫妻和一把菜刀 / 098

8天:“小女孩”王子兰 / 105

13天:大大超越生命极限的人 / 109

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 / 115


第四章 在另一世界里/129

宾馆 / 130

看守所 / 138

精神病院 / 147

盲人居住区 / 155

40次列车 / 162


第五章 非常的8月/173

罪恶能的释放 / 174

推开瘟疫 / 182

“方舟”轶事 / 191

政治的1976 / 200


第六章 孤儿们/211

3000:不幸的幸存者 / 212

我和我的小拖拉机手 / 219

张家五姐弟 / 227


第七章 大震前后的国家地震局/235

“饿死他们!  ” “疼死他们 ”“枪毙他们!” / 236

“七二八”在国家地震局 / 241

备忘录(一) / 248

备忘录(二) / 260

历史记着他们 / 273


我的结束语/289

附录/297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十年/ 297

纪念我的蒋叔叔/ 30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