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货币秘密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2215887
  • 作      者:
    陈保邦, 张学芬, 李涛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
收藏
编辑推荐
《货币秘密:云南金融往事》是首部全景式揭密解读云南金融两千多年跌宕、杂陈和辉煌历史的厚重作品。该书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片段,配上作者从各地搜集到的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如云南第一家矿业股份公司——宝华锑矿股份有限公司于1909年发行的股票等,首次系统梳理云南地方金融的从春秋战国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云南金融历史进程背后强大的金融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保邦,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中国农业银行作协副主席、云南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高原的诱惑》《流年来信》,散文集《金融中的文化》。诗集曾获首届昆明市文学“茶花奖”。理性从事金融,感性漫游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云南货币源自海贝
假如不是一次次偶然的重大考古发现,有谁知道,在远离大海的内陆高原云南,流通时间长达2100多年的货币竟然是海贝!
距今两千多年前,恰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疑,这一远古时期的云南,万重高山千条江河阻隔,距大海十分遥远。海贝极其珍贵,统治者便将它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20世纪50年代,云南考古队在滇池岸边的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贝币。
云南货币秘密的序幕由此揭开……
远眺江川星云湖北岸的李家山,那一丘小山仿佛一只金元宝,作为靠山临水的风水宝地,这里亦曾是春秋战国时期古滇王国贵族的终老归宿之地。1972年,云南考古队又在当地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货币秘密。
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打开雍容华丽的古墓后,一尊尊象征地位、权力、财富,用作保存货币的青铜贮贝器被发掘出来。
这些青铜贮贝器大致可分为桶形、束腰筒状形、铜鼓形、异形等不同形状。其器盖上立体雕塑群像的装饰,通常采用分铸再焊接的手法,鲜活写实地反映古滇国的农业、战争、捕猎、祭祀等社会活动。
轻轻揭开这些造型精美绝伦的青铜贮贝器,其中存储的大量海贝钱惊现于世。这些贝币,形态小巧、质地如玉、背部高隆、两侧低平,虽历经两千年时光尘封,环纹依然清晰。精美的青铜器和珍贵的海贝被今天的人们重新发现,瞬间提升了古墓的考古价值,也震动了云南金融界。
使用贮贝器来贮藏贝币,是古滇人保存财富的特有习俗。两千年前的古滇人用精湛的铸造工艺、盛装钱币的实用手法,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关于青铜和货币的史书。而其中珍藏的海贝,经科学鉴定,大部分来源于太平洋西南海岸和印度洋东北海岸。
云南贝币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止于明末清初。作为云南最早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和支付中介的货币,贝币曾见证了古滇国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也历经了古滇国、爨氏、南诏、大理国等政权与南亚、东南亚频繁往来的贸易。
汉字里,“贝”字作为象形文字出现较早,后来又以偏旁的形式与其他字组合成财富之意。《说文解字》里记载:“贝,海介虫也。……象形。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凡贝之属皆从贝。”从仓颉造字开始,凡与“钱”有关的字几乎都与贝有关,如财、货、资、贷、贯、贿、赈等。
原产于大海的天然海贝,对于古代云南人而言,因距离大海遥远且交通不便,得之不易;且海贝美丽洁白、轻巧耐用,物物交换时期,便被先祖们作为财富珍品收藏起来。直到某一天,当人们意识到应该有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用作交换媒介时,海贝便登上了货币历史舞台。
P6-7
展开
目录
卷首:金融的智慧与力量
第一卷:一枚钱币窥见历代王朝兴衰
一、云南货币源自海贝
二、穿在身上的货币
三、世界最大的“孔方兄”
四、会泽走进清廷视野
五、“铜都”变身“钱都”
六、崔知府的家国情怀
七、“一府两局”开盛世
八、“白雾”深处有马帮
九、多少楼台烟雨中
十、“钱都”萌芽金融意识
十一、夕阳下的盛世“钱都”
十二、会泽曾在货币中辉煌
第二卷:一家银行隐藏金融智慧力量
一、资本向往的地方
二、滇越铁路唤醒金融
三、一笔贷款引发革命
四、百年股票牵引工业
五、金融能改变历史进程
六、云南金融的吹号者
七、一场不对等的货币战
八、富滇银行掘墓人
九、滇币染上罂粟毒
十、富滇新银行凤凰涅槃
十一、“连环拳”击垮外资银行
十二、云南金融华丽转身
第三卷:一纸股票托起百年民营铁路
一、寻找碧色寨芳华
二、“三点一线”个碧石
三、仅有滇越铁路是不够的
四、云南人的本土情结
五、一波三折的民间筹资
六、资本牵着设计路线走
七、一只特殊的股票
八、为铁路而生的银行
九、凭钱争来的车站
十、铁路沿线的悲欢
十一、陈鹤亭故乡郑营
十二、个碧石铁路的效益
十三、荒草中的沉思
第四卷:一些往事闪现家国情怀魅力
一、神秘的试金石
二、昙花一现的银行
三、缪云台的情怀智慧
四、危机意识笼罩云南
五、“鸿门宴”变纺织盛宴
六、被遗忘的金融抗战
七、云南巧对国民政府
八、黎明前银行血案
九、扁担上的银行
十、一抹敌后金融印记
十一、红色货币惊现茶山
十二、国家重器人民币
十三、金融往事启示录
卷后:偶然中的必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