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升起》:
1986年的大事,至今我依稀记得。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个词,第一次被中央提出;有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沈阳市一家防爆器械厂,倒闭了——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还能倒闭?人们闻所未闻;还有前苏联的一家叫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发生了泄露,震惊全世界啊……这一切对大兴安岭林区重镇牙克石以及林业砖瓦厂的人们来说,没有人去关注,他们更津津乐道的是眼前,是眼前发生的一件大事。
林业砖瓦厂,位于牙克石的西南角,属于街边,说城市不城市、说农村不农村。一条土路,不下雨冒烟咕咚;下雨了,就成了大酱缸。一大片灰突突的平房,干打垒、板夹泥居多,几趟红砖房,略显不同,那是砖瓦厂的家属区。再往前没多远,就到了暖泉屯,真正的村屯。
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砖瓦厂的工人及家属,再就是没户口跑盲流的,来砖厂打零工的外来人,实属贫民区,出苦力者的聚居地。大人们砖窑里、大地里忙活一天,一抖落,从脑瓜顶往下掉土,一些半大小子的衣襟袖子上,永远被鼻涕抹得油光锃亮。
这年的7月19日早上,在这片居民区,发生了一件在邻居们看来,比国家、比世界的大事都大的大事。尹妈妈刚生了炉火正准备做早饭,突然,外面一个女人的大声呼叫引起了她的注意:“快出来啊!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个小孩儿!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尹婶、赵妈、张大嫂,你们快出来啊!”
尹妈妈来不及摘下围裙,就跑出去打开了院门,看到离家门口不远的地上,有一个破旧得看不出花色的小棉被的包裹物,一些人渐渐围了过来。这个孩子是郑家的媳妇抱来的,她还没来得及溜掉,就让另外一个妇女堵个正着。郑家媳妇说本来她想要这个孩子,听人说这孩子的父母全都智障,就放回来了。
尹妈妈也赶紧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竟是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婴儿闭着眼睛,不哭也不闹,满脸通红,嘴唇发青。尹妈妈的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你怎么这样干?咋这么狠心啊?”
“好好的孩子怎么会扔掉?”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抱着孩子传来传去,却并没有人把孩子抱回家。郑家的媳妇一看大势不好,便趁机溜之大吉。
尹家在那一片居民区有些威望。树义的爸爸是50年代的老大学生,支边来到大兴安岭林区,这位土木建筑工程师,是林业砖瓦厂挖来的人才。妈妈没有多少文化,出身满族,贤淑达理,姐弟5人都爱读书,也很仁义。这样的家庭在那一片,就像凤凰蹲在鸡窝里。特殊的年代,苦难的生活把尹妈妈这位昔日的格格,练就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凡事能扛得起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女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