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规矩》:
青蛙
“今天晚上七点,桥头小店,看精彩的杂技表演;今天晚上七点,桥头小店,看精彩的杂技表演。”正在吃饭的我,隐隐约约就听到外面传来预告有杂技表演的声音。那声音有魔力般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顾不得妈妈的唠叨,我扔下筷子,爬下椅子,冲到院子里,踮着脚尖望着、盼着,生怕自己听漏任何一个字。我左顾右盼,发现每家每户都有小脑袋伸出来,脸上是掩不住的欢喜。我们彼此很有默契地不说话,互相挤眉弄眼,传递着这个好消息,好像谁一说话,这个好消息就会像泡泡一样转瞬即逝了。
我虽然跟邻居打着眼仗,耳朵却时刻严阵以待。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从哪里传来,也不知道是谁在传递这个消息,只能高度集中精神。
在经历“双抢”的紧张忙碌后,整个村子便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阳光明媚、洒遍大地,留下了款款热情。稻田远远望去恍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吹来,波澜起伏,层层叠叠的全都是绿浪。路边一排排挺拔的香樟树像在微风中摇曳着舒缓的音符,让人情不自禁地洋溢着快乐,张扬着奔放,呈现着热情。
“今天晚上七点,桥头小店,看精彩的杂技表演。”随着那声音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焦急。终于,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孩子从拐角处走了出来。男子个子不高,穿着一身黄亮亮的练功服,腰板挺得直直的,威风凛凛的,一边走,一边把双手拢在嘴边大声喊着:“今天晚上七点,桥头小店,看精彩的杂技表演。”那声音中气十足,高亢而明亮,穿过弄堂,穿过房屋,直奔向我们的耳朵。还没等“演”字飘到我们耳边,那个小孩子就使劲敲打一下锣。敲锣停止了,声音却不止,灌满了整个村子,弄得人心痒痒。
看到来人,我们小孩子很有默契地冲上去,瞬间就把一大一小两个人紧紧地包围起来,欢呼雀跃着,跟在他们身后,走家串户地传递这个好消息。
说起看表演,就不得不说占座了。每逢唱戏或者有表演时,村里的人都要从家里拿上长板凳占位置,最先行动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在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回家背板凳占位置去。当然,放着的板凳谁也不会去动,大家都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如果说家里能在前几排占上位置,我们小孩子就有炫耀的资本了,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某某某,今天我家占的是第一排,位置好,一会儿就坐我家那……”
这天的夜晚对我们孩子来说来得特别晚,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们便不顾父母的唠叨,趁着他们还在忙前忙后,奔赴演出场地。许许多多的人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有些人手里提着或高或低的板凳或椅子,有些人没凳子只能站着,来得晚的人从路旁捡几块砖或石头摞起来站着。有些年轻力壮的年轻人甚至爬到河边的树上,以求能看到表演。小孩子们钻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抢占最有利的位置。当然,这是大人们默许的,谁也不会说我们。大家都伸长着脖子等着看表演。
表演场地就在桥头的小店门口,左右两边各挂着一盏大大的电灯,明晃晃的灯光直射下来,在地上照出一个巨大的圆圈,照亮了整个桥头的空地,照亮了整个河面,连夜晚的月光、星光都在它的光亮下黯然失色了。
在两盏电灯之间的阴影处,站着两个人,一个敲锣,一个打鼓,谁都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只看到他们手中的锣鼓在不停地震动。围观的人越多,敲锣鼓的更是带劲,鼓声、锣声相合,或交替或混合,间歇发声。那鼓声雄浑有力,鼓槌一下一下,仿佛敲击在围观者的心脏上;锣声清脆有质,好似利箭迅疾地响彻耳边,一声一声,声响好像要震破天一样。围观的人们更加兴奋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