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回荡着搓麻将的声音,白色烟雾弥漫,房间笼罩在烟味里。这群怪模怪样的男人长发披散,眼睛浑浊无神,身穿有如嬉皮的大披风……表情茫然地围坐在桌子旁。
这里是西海民宿,在南美的日本贫穷旅人间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住宿一晚附两餐,只要十美金,里头都是些受低廉价格和无政府气氛所吸引的长期住客,有人甚至已经待了半年,整天打着麻将。
A先生带我到利马之后,我住进了这里,隔天便开始在日本大使馆、信用卡公司和市场间来回奔波,准备重新出发。当该做的事全都告一段落,沉睡在我内心深处的恐惧也苏醒了。每当晚上钻进被窝想要入睡时,又会再次想起强盗布满血丝的眼珠、被枪口抵住肚子的触感,以及他们朝我狂奔而来的脚步声,心脏因而怦怦乱跳,根本无法入睡。
处在这样状况下,西海民宿简直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
住进西海的第一天,我听到有人喊:“吃晚饭啦!”走下楼梯,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刚才还在搓麻将的桌上竟然摆着日本火锅,听说老板每晚都会为客人安排一些日本料理,没想到竟会端出这么丰盛的菜肴。
我尝了一口,酱油的甜咸味慢慢渗入胸中,总觉得好像在做梦,突然切实地感受到我还活着。
吃完日本火锅,隔天是煮面条。此时是七月,在南美洲可是正值隆冬!日裔老板的季节感虽然乱七八糟,但或许也只有几乎没体验过日本生活的他,才能煮出这样的菜色吧。
我直直盯着晶莹的白面条不放。酷暑中在墨西哥骑车时,我就是梦想着要吃这个啊!
吃了一口,只是普通面条,没什么特殊之处,和在墨西哥时内心想象的感动有天壤之别。面条本身的味道可能不只这样,或许利马凉爽的天气也影响了我的味觉。我的心情和昨晚吃日本火锅一样,有一种怀念家乡的感觉,但这样的美味却未能鼓舞我,使我恢复精神。遭强盗袭击,让我在某些方面变得冷感了。
不过,它依旧是“让我安心的味道”,置身在每天晚上都吃得到日本料理的环境,我遂有了无比珍贵的安心感觉。自己一天天地习惯这里的生活,有了同伴,还结识了无可替代的好友。日复一日打麻将,喝酒畅谈,吃日本料理,这些怠惰而安逸的日子,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救赎。
动作虽慢,我还是一步步准备动身,护照和各种信用卡不出十天就补发下来了,最重要的是买齐全副装备。我也曾到市场一样样仔细挑选,但都找不到品质可以接受的露营用品,最后还是拜托亲朋好友从日本寄来。一直忙着这些事,不知不觉来到西海民宿满一个月了。
我在某个洋溢着春日暖意的日子重新上路,同伴目送我离开。隔了一个月再度骑上自行车,有点摇摇晃晃。听到身后传来大家的笑声,我不由得脸颊发烫,难为情地笑了,但也朝他们挥挥手,笨拙地踩着踏板。
“一路好走!”“小心啊!”“加油喔!”
当这些声音逐渐远去,再也听不见时,我低声对自己说: 看来会有好一阵子吃不到日本料理了。
20手酿葡萄酒(阿根廷)
我由乌斯怀亚搭巴士抵达圣地亚哥,接着便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下一个目的地,打算横越整座大陆。
一踏进阿根廷门多萨州,葡萄田随处可见。提起南美洲的葡萄酒,在日本虽然以智利较为有名,其实阿根廷的产量远在智利之上。可惜季节将近晚秋,采收过的葡萄树都枯萎了,满眼寂寥。
路旁可以看到许多写着“VINO de MANO”的招牌。“VINO”是葡萄酒,“MANO”是手,是指手酿葡萄酒?招牌底下还放有酒樽。
凑过去一看,一杯大约要五十日元,来试喝一杯吧!
有个像是农场工人的小哥直接把酒樽里的葡萄酒倒进杯子里,酒液浓浓稠稠,颜色非常深。
喝下去的瞬间,我的脸马上皱成一团。怎么这么甜?简直像没稀释过的果汁。
打听之下,这果然是偏甜的酒。接下来我又试喝不甜的,虽然稍微正常了点,还是甜得让人想加水进去。这东西是像水果酒那样,先把水果以砂糖腌渍过,再拿去酿吗?不,等等,这种甜腻感和浓稠度,该不会是尚未过滤的浊酒吧?
换个念头这么想,再喝时就觉得“这味道还可以”,我随即买了一公升。
我请他们把酒装进保特瓶里,对着阳光一照,无数沉淀物像木屑般在黑漆漆的液体中飞舞,果然有手工酿造的感觉。
夕阳西下时,我发现前头有座小小的酿酒厂,建筑物前头还有漂亮的草坪。我拜会厂长,请他让我在这里扎营一晚,对方也爽快地答应了。
我在帐篷前恍惚地欣赏夕阳沉入地平线时,有十个男女从工厂走出来,大概是收工了吧。他们看到我搭在空地上的帐篷,说了些什么,表情愉快地笑了。
隔天早上,我竟然睡过头,醒来时已经能听到工厂机器运转的声响。正在收拾帐篷时,厂长把我叫过去,说要带我参观一下。
意外的是,工厂已经自动化了,巨大的银色机器轰隆作响,不断吐出纸盒装的葡萄酒。在只能看见地平线和葡萄田的乡间,这空间还真是异样,生产线四周的作业员看到我也露出微笑,挥手打招呼。
参观完了,厂长送我两个纸盒,是一公升装的葡萄酒。我忍不住苦笑,昨天才买了一公升的手酿葡萄酒呢!
我毕竟还是没力气带三公升葡萄酒上路,郑重向厂长道歉,还他一盒,另一盒则倒进保特瓶里,放在自行车的饮料架上,边骑边喝时才发现:“哇!味道真好!”
昨天在我眼中很是煞风景的大平原,景色也突然迷人了起来。
翌日,别人送的葡萄酒就喝完了,早知道就应该收下两盒的!
我抵达下个城镇时,又买了新葡萄酒,一公升只要一比索,相当于一百二十日元。把酒倒进瓶子里,边骑车边咕嘟咕嘟地喝,一个人乐呵呵地笑。
从那天开始,饮水瓶里装的就不是清水了,我每天都会换上新买的葡萄酒,只有刚开始买的手酿葡萄酒一直不见减少。毕竟对我这种年轻人来说,还是大量生产的葡萄酒比较对味,手酿酒就只好拿来做菜,到了最后酒已经酸得像葡萄酒醋,只好双手合十,让它回归大地啦!
第一章 北美洲——酷寒中的柳橙
01五彩缤纷的蛋糕(阿拉斯加)
02珍妮特的豌豆汤(美国)
03柳橙的甜美(美国)
04塔可卷饼与花生米(墨西哥)
05会变魔术的棒冰(墨西哥)
06“Horchata”与“Torta”(墨西哥)
07吓死人的甜面包(墨西哥)
08食物中毒(墨西哥)
09异乡的中国餐厅(伯利兹)
10山村的炸薯条(危地马拉)
第二章 南美洲——世界尽头的大餐
11香蕉林中(厄瓜多尔)
12夜行巴士的盒饭(秘鲁)
13西海民宿的日本料理(秘鲁)
14蔬菜汤和安第斯山上的食堂(秘鲁)
15救命的洋甘菊茶(玻利维亚)
16雨中的手工面包(智利)
17汤姆的意式面饺(智利)
18世界尽头的午餐(智利)
19火地岛的鳟鱼(阿根廷)
20手酿葡萄酒(阿根廷)
21蜜蜂教我的事(阿根廷)
22马黛茶与酱汤(阿根廷)
23烤肉配红酒(阿根廷)
第三章 欧洲——各国美食
24炒蛋和青葱蛋卷(丹麦)
25马鲛鱼搭讪术(挪威)
26森林中的蓝莓(芬兰)
27泰瑞莎的匈牙利炖牛肉(匈牙利)
28意想不到的主食(捷克)
29圣诞晚餐与巧克力(比利时)
30伦敦的盒饭店(英国)
31美食之国(法国)
32奶酪与美酒(法国)
33酒吧的餐前小吃(西班牙)
第四章 非洲——羊肉的口感
34乳汁与茶水(毛里塔尼亚)
35酱汁拌饭(塞内加尔)
36山羊与水(肯尼亚)
37边境的甜甜圈(肯尼亚)
38巴士始发站的餐馆(马里)
39桑吉巴岛的海胆盖饭(坦桑尼亚)
40斑马的滋味(肯尼亚)
41肯尼亚的餐馆(肯尼亚)
42玉米面团(马拉维)
43村里的茶店(马拉维)
44鸵鸟蛋(纳米比亚)
45面包与女孩(纳米比亚)
46手工司康饼(南非)
47钓金枪鱼船的船员们(南非)
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48那不勒斯的比萨(意大利)
49酸奶王国(保加利亚)
50填饭(土耳其)
51中东大饼和山羊酸奶(叙利亚)
52冰淇淋麻糬(叙利亚)
53斋月的伊夫塔(埃及)
54法拉菲(以色列)
55羊肉串米饭(伊朗)
56味觉的乡愁(土库曼斯坦)
57麻辣豆腐(中国)
58丝绸之路上的西瓜(中国)
59白糖番茄(中国)
60老爷爷的蛋包饭(巴基斯坦)
61香蕉与恰巴提(印度)
62朱迪的咖喱(印度)
63虫子的滋味(泰国)
64食品摊上的布丁(越南)
65怪鱼汤(中国)
66石斑鱼(中国香港)
67面皮(中国)
68暴风地带的晚餐(中国)
69沙漠中的哈密瓜(中国)
70大陆上的最后晚餐(中国)
71盒饭的配菜(韩国)
72鲷鱼烧与章 鱼烧(韩国)
73日本的味道(日本)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