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是诸子百家——毛泽东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先秦子学
品读卷
我读了“六年孔夫子”(品读史之一)
从《论语类钞》到《讲堂录》(品读史之二)
义理以《论语》为主干(品读史之三)
孔夫子的《论语》传下来了(品读史之四)
从《论语》谈到“朱注”(品读史之五)
《论语新探》“有些新的见解”(品读史之六)
应用卷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幼年学的是“学而时习之”
开头学的是“学而时习之”
不是讲“学而时习之”
吟诵“学而时习之”
学习应和独创相结合
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吾日三省吾身
修养功夫和自省功夫
盖叫天《“吾日三省吾身”》更好些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语曰,过则勿惮改
革命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
礼之用,和为贵
统一战线“目前是和为贵”
求达“和为贵”之目的
孔夫子打麻将——和为贵
重庆谈判反复强调“和为贵”
还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行了
我们跟台湾“和为贵”
《论语》上说“言可复也”
“贫而乐”是蠢话
为政篇第二
无不一言以蔽之
“不相信”七十而不逾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靠不住”
快四十的人早该“立”了
才而立之年就这么泄气
三十未立,四十半惑
五十搞出一个大寨来
转告他“六十而耳顺”
七十岁还是会逾矩的
“不相信”七十而不逾矩
二千年来之学者“学而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外宾宣传要“知之为知之”
一支为一支,两支为两支
你这个人很实在
“不知为不知”,可赞
父慈子孝是孔夫子的辩证法
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之“百世可知”
八佾篇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
蒋台军“是可忍,孰不可忍”
血吸虫“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入太庙,每事问
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每事问”是一种美德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我们共产党人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是我们的一贯政策
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意见保留
里仁篇第四
孔子尝言志矣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国民党人“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胜利,英国一则以惧,一则以喜
批斯大林“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之训,讷言敏行
你的名字就叫“敏”
公冶长篇第五
叫作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宰予昼寝
这是宰予的理论
学学“宰予昼寝”
对军阀要“听其言,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不耻下问,先做学生
要学孔夫子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提倡“再思”
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雍也篇第六
有颜回者好学
夫子以好学称颜回
颜子则早夭矣
冉求好义与原宪知耻
学颜子之箪瓢
革命不能文质彬彬
敬鬼神而远之
鲁迅对这种人敬鬼神而远之
我说就是“敬鬼神而远之”
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之言谓博学于文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