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孩童般纯净的双眼去看世界,再用她执着的心去书写。她的文字随性而豁达,读来使人心情开朗,同时她对社会和生活又是充满忧思的,让人不免随着她的文字陷入沉思。作者的文字如诗一般,读一遍想象画面,再读一遍感受诗的韵味,多读一遍体味文字中的深意,颇值得一读再读。书中的配图也是作者在生活中所摄,其中诗意的意境与她的文字交相辉映,值得细细品味。
山水画里的黑白交替,分明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你追我赶,这多么像人生的起伏,岁月的跌宕。
鹭鸟
我把手搁在大衣口袋里,慢慢地往办公室走去。风很冷,这时候靠近年关,是隆冬,那么好像该是北风?书里面总是说:朔风正紧。
其实也不知道是什么方向的风,我常常搞不清楚东西南北,绝对的路痴。才一会儿,冷风就像一张湿渍渍的面膜,贴住了脸。好像还有冰凉的水滴,兀自在往脖子里滴。真冷。
天是灰白的颜色,和医学院大楼成了同一个颜色,像是天地相融,像是世界大同。不见一点阳光,灰灰的云层里偶然有一点亮光,孱弱的微黄色,一小片一小片。丝缕的光亮微微地要透出来,像是小的时候,糊了白纸的窗户上,透出了微暖的灯光。
道路两旁还是有许多桂花,花色已呈橘黄,香气几乎无处可觅。也有香樟树,高高的一大棵一大棵,叶子是深沉的绿。香樟树什么时候会变得香香的呢?
大沙河依旧默默地流淌。河里一直有泥沙,不知道是为什么。昨天还看到鹭鸟在水里散步,今天怎么就不见了。
一抬头却看见了两只鹭鸟,落在岸边的绿树顶梢,姿态优雅,颇为潇洒,像是轻功高手。还有两只鹭鸟在河流上空盘旋,扑闪着翅膀,高高地飞着。一会儿鹭鸟又展开翅膀,轻轻滑翔,再一会儿干脆飞到校园外面的楼群里了。
楼群旁边就是马路,此时它的脚下就是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它会不会害怕?好像不怕。
它不害怕吧,毕竟有翅膀,可以自在地飞走。它可不在乎这里是阴是晴,脚底下是鱼虾还是车流。它自由得像想象,任性得像闪电。
我站在桥上看了好久的鸟儿,才继续前行。一会儿我要去办公室,继续写作。我知道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会变成一个御风少年,自在潇洒,好像一只鹭鸟。
小时候
记得父亲一边照看着铁桶里的菊花,一边冷冷地说我:“看看你讲的是什么故事!”
下午的时候,学校召开了故事大会,我讲了《故事会》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是大家小姐冲破封建迷信与情郎私定终身的故事。我那时候才七岁,上小学三年级。听了父亲的话,我立马觉得很羞惭,觉得脸很烫。
父亲继续优雅地侍弄花朵去了。他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平时很书生很斯文的,多才多艺,常常拉二胡,会飚高音,唱得像电视里的阎维文。他还写过样板戏剧本,自己还演过栓宝。他还别出心裁,把南方毛茸茸的竹子种在我家门前,颇为风雅。平时他会养花,在厨房门口种了一棵很大株的月季,春天的时候开出上百朵粉红的花。秋天会种菊花,还有大丽花,看着很是喜人。我常常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我有个文艺的父亲啊。
父亲种的菊花大多开黄色花朵,少有开紫花的。许多株菊花,大棵大棵的,就那么种在废弃的铁桶里,还有好几个脸盆里。菊花好活得很,只要记得浇水,就会开得如火如荼,霜里雪里,一开就是一大朵,大气得很,花朵比孩子的脸都大,花瓣打了许多的卷,瀑布一样流泻下来,很是潇洒。清冷的空气里夹杂着菊花微苦的清香,闻起来很是醉人。
过年的时候,菊花都还会盛开。记得有年初一,我还没起床,就听见父亲高兴地说:“外面下雪了!”一会儿又听见他说:“我去看看菊花开了没有。”又过一会儿他高兴地回来了,喊着弟弟快起床,去看菊花。再过一会儿,有人掀开了我房间的门帘,是小堂妹蒙蒙来了。她还没上小学,穿着黄澄澄的新衣裳,鼓鼓囊囊,来找我玩。我和她嬉戏打闹着,新年就这么姗姗地走过来了。
目录
(壹)诗情
诗和散文
春天里
电影
一个春天的下午
草木如诗
影子
多余的部分
价格
饼干的味道
我爱艺术
植物们
向来痴
下雪
太阳月亮和星星
(贰)烟火
苔藓
海棠
花朵
鹭鸟
尼泊尔的花朵
簕杜鹃
郁金香
在深大新村
盆栽
高血压
在肯德基写诗
台风
出家人
警察故事
我的家乡
纸箱
(叁)杂谈
创意
文理兼修
茶馆文化
官员和牛仔
乌坎 遮浪
印象台湾
外国人
少女心
民族风、嘻哈、大牌
缝纫
服饰里的艺术
苏绣
发烧记
武侠
粤音
城市的基因
(肆)忆旧
蒜和葱
辣椒
亲戚们
小时候
曹老师
蜜蜂
鸡崽的故事
和好
散文童话和诗歌
知了
校庆
我们仨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